向左走向右走? 谈千元级双核CPU选购

互联网 | 编辑: 2006-12-11 15:19:00转载

在双核普及的大潮下,千元级双核处理器正成为广大用户关注的焦点。在中低端,Intel和AMD都提供了大量性价比不俗的产品,因此消费者也在为如何选购千元级双核处理器而发愁。事实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产品的实际性能以及散热功耗和超频潜力等多方面表

双核普及序曲,两强上演价格大战

以目前制造工艺来看,微处理器的主频发展已经进入瓶颈阶段。如果再不改变“频率至上”的研发思路,那么下一代产品将面临性能无法提高的尴尬。对于厂商而言,双核心技术无疑又是一条捷径。即便是运行一个操作系统,我们的处理器也将会被多个进程分配大量资源。双核心处理器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这将会给我们的应用局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以为双核心会带来明显的成本提升,继而导致这项技术无法普及。可是现在看来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当Intel在今年7月23日正式发布Core2 Duo处理器之后,双核心Pentium D以惊人的速度宣布降价。当然,Pentium D 805的官方报价是90美元,只不过国内市场足足用了四个月才逐步降价到位。现在,入门级双核处理器已经进入千元级水平。由于AMD Athlon 64 X2的强势表现,Intel不得不动用二级缓存容量翻倍的Pentium D 9XX与之对抗。

现在,AMD已经主动把Athlon 64 X2 3600+降到900元以下,而Intel更是大幅度调低了Pentium D 915的价格。此外,Athlon 64 X2 3800+也与Pentium D 945也是棋逢对手,这两款产品的对抗非常激烈。作为消费者而言,竞争自然是最好的消息,竞争可以带来更合理的价格。而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我们更关注产品的实际性能表现,这才是明智的选购之道。

双核并非万能,拒绝低效双核

尽管AMD在桌面PC市场较早推出了双核心处理器,但是Intel立即以低价位的Pentium D刮起一阵普及旋风。如今Pentium D 805已经降级到700元以下,而AMD方面的Athlon 64 X2 3600+依然接近千元。看似Intel已经在性价比方面占据优势,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选购双核处理器,可千万不要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1.流水线效率

同样出自Intel之手,但是Pentium D和Core2 Duo完全是不同的价格策略,究其原委,Pentium D所采用的NetBurst架构已经被抛弃可谓是关键原因。NetBurst架构一直被认为是高频低效,甚至在与AMD K7处理器的竞争中陷于被动局面。目前Pentium D之所以被Intel抛弃,完全归咎于其不合理的流水线设计。

超标量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任务,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例如,起初Pentium4 Willematte核心的流水线就长达20级,随后的Prescott更是提升到31级。超流水线设计的级数越长,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线过长也带来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Intel的NetBurst架构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它的主频可以很高,但其运算效率却远远比不上低主频的AMD K8处理器。

Intel自然也清楚这个问题,但是Pentium D所采用的NetBurst架构已经迈开脚步,而且无法停止。为此,Intel不得不继续提高主频并且加大二级缓存容量。可是让Intel十分尴尬的是,如今处理器制作工艺开始面临瓶颈,即便是65纳米工艺,未来想要在NetBurst架构实现高主频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这意味着NetBurst架构今后将无法继续凭借主频优势与竞争对手匹敌。此外,巨大的缓存容量也是一个负担,这不仅提高了成本,也令发热量骤升。现在,无论是Pentium D 820还是Pentium D 915,受制于其核心架构的缺陷,综合性能表现并不理想,在与Athlon 64 X2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Pentium D的实际表现受限于NetBurst架构

2.不一样的双核心

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做在同一个内核上,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 Pentium D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将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有人戏称Intel是“将两个CPU焊到一起”。这两种不同设计方式之间的差别,一度导致引发了Intel与AMD之间的真假双核之争。且不论他们争论的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AMD的架构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技术,甚至现在Intel Core2 Duo也采用类似的技术,而Pentium D的架构必然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AMD双核(左)和Intel Pentium D双核(右)架构区别

性价比分析,Athlon 64 X2性能占优

1.Athlon 64 X2 3600+对抗Pentium D 915

目前,Athlon 64 X2 3600+和Pentium D 915的价格比较接近,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对抗非常引人瞩目。从表面上看,主频只有2.0GHz的Athlon 64 X2 3600+甚至连二级缓存也只有Pentium D 915的1/8,而主频差距也有足足有800MHz。但是,两者之间的实际性能对比情况又如何呢?为了尽可能保持公平性,对比平台采用相同的内存、硬盘和显卡,只是芯片组略有区别:AMD平台为nForce 590-SLI,而Intel平台为975X。

测试项目

Athlon 64 X2 3600+

Pentium D 915

性能差异幅度

SYSmark2004SE
Overall

212

209

-1.42%

SYSmark2004SE
ICC

268

242

-9.70%

SYSmark2004SE
OP

167

180

+7.78%

Business Winstone2004

21.8

20.8

-4.59%

Multi-Media Content Creation Winstone 2004

30.6

26.3

-14.05%

3DMark 2003

29736

25332

-14.8%

3DMark 2005

10280

8426

-18.0%

3DMark 2006

6855

6286

-8.3%

Farcry

96

87

-9.1%

Doom3

111

1191

+6.9%

Serious Sam 2

104

93

-10.8%

从测试结果来看,应该说小将Athlon 64 X2 3600+大获全胜,不仅在办公性能方面略胜一筹,其3D游戏表现也丝毫不逊于Pentium D 915。其实,AMD的K8架构对于二级缓存的容量并不是非常敏感,减少256KB缓存大约等效于减少250MHz主频。考虑到Athlon 64 X2 3600+较低的价格以及不俗的超频表现,我们认为这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Athlon 64 X2的表现让人期待

2.Athlon 64 X2 3800+对抗Pentium D 945

除了Athlon 64 X2 3600+以外,拥有2×512KB二级缓存的Athlon 64 X2 3800+也同样颇受DIY用户的欢迎,而其竞争对象显然是更高级别的Pentium D 945。Athlon 64 X2 3800+的默认主频和Athlon 64 X2 3600+一样,只不过二级缓存容量翻倍,而Pentium D 945则在Pentium D 915的基础上将主频提高到3.4GHz。

测试项目

Athlon 64 X2 3800+

Pentium D 945

性能差异幅度

ScienceMark 2.0

1201

982

-18.2%

3DMark 2006 CPU

1562

1750

+12.0%

WinRAR 3. 60 Benchmark

1150

960

-16.5%

Farcry

113

94

-16.8%

Half-Life 2

85

69

-18.8%

Quake4

99

98

-1.0%

F.E.A.R

140

125

-10.7%

H.264 Encoding(越小越好)

438

436

0.4%

MPEG4 Encoding(越小越好)

33

37

-12.1%

Windows Media Encoder 9(越小越好)

234

226

3.4%

以往,我们总是能够看到AMD在游戏性能方面全面击败Intel,而多媒体表现形成很大的差距。可是,Athlon 64 X2 3800+ 和Pentium D 945之间并非是旗舰级产品的较量,只不过是价格相近产品的对比。Athlon 64 X2 3800+延续了在3D游戏方面的优势,而且多媒体表现并没有被Pentium D 945拉下太大的差距,这无疑是让人欣喜的结果。

理性选购,平台成本对比

1.CPU价格,两强打成平手

“同样价格,性能比对手强一档”或者“性能相当,价格比对手低一档”,在Intel发布Core2 Duo处理器之后,AMD也没有抛弃这一原则,现在当红的Athlon 64 X2降价便是证明。Athlon 64 X2 3800+近期报价下调至1170元,相比报价为1250元的Pentium D 945还是略有优势。不过,Intel方面的Pentium D 915则在价格上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875元不到就能拥有双核心处理器。面对这样的局面,Athlon 64 X2 3600+选择了降价到底,现在也已经突破900元大关,报价865元。从双核CPU的绝对价格来看,Intel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消费者真正关注的还是同级别对抗,因此AMD实际性价比并不会处于下风。

2.芯片组分析,AMD成本占优

如果说CPU的对比基本打成平手,那么AMD在芯片组方面则略占优势。基于VIA与NVIDIA一贯的芯片组定价策略,如今Socket AM2主板普遍比较便宜,而且NVIDIA芯片组的南桥功能部分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丝毫不逊于Intel。此外,VIA和SiS也是AMD平台最主要的芯片组供应商,其K8T890和SIS 771有着不错的性价比优势。在内存方面,两者都可以使用DDR2 800内存,因此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3.超频表现,Intel透支潜力

从某种角度而言,如果Pentium D无法超频,那这将是很难令人真正满意的产品,毕竟性能才是用户最为看重的。但是与Pentium D 805所不同,目前无论是Penrium D 915还是Pentium D 945,其主频都已经不低,因此超频潜力并不大。反观AMD方面,0.09微米工艺的频率极限绝对不可能只是2.0GHz,而且Socket AM2还改善了功耗和散热表现,所以几乎都有很充足的超频潜力。一般而言,Athlon 64 X2 3600+/3800+超频到2.5GHz并非是很困难的事,此时性能提升幅度将会相当明显。

小提示:同核心低频超频最超值

CPU的发展总有着一定的规律,在一种核心的产品因为生产流水线固定的原因而不可能在频率方面产生很大的差距。但是放到市场上之后,往往很小的频率差距会带来较大的价格差异,此时明智的消费者应该学会选择频率最低的产品,这样总是能够取得很好的性价比,而且超频后甚至可能与高频产品没有区别,甚至因为较低的倍频而更加容易实现超频的目的。

总结

作为明智的消费者,选购千元级双核处理器应该从整个平台的成本进行综合考虑。目前,无论是Socket AM2还是LGA775平台,其成本差距仅仅在于主板(芯片组),不过更加重要的是,Socket AM2平台的Athlon 64 X2有着不错的效率,在默认频率下就表现出了更加理想的性价比。如果再考虑到其出色的超频能力和功耗控制,那么Intel想要比拼AMD的话,只有靠高端市场的Core2 Duo了,但目前的配套主板价格尚高。派Pentium D与AMD交手,似乎还不是对手。因此如果又想用双核体验Vista,又想要控制CPU采购成本的话,建议你选择Athlon X2 3600+或者3800+。

更多精彩的最新配件资讯,请点击进入 硬件中心

大家如果对本栏目有任何建议、意见或任何IT配件资讯的投稿,欢迎发邮件到hardnews@staff.pchome.net,我们会尽快给予回复。最后,硬件频道全体同仁感谢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