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标准终于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HD-DVD也有了中国特别版本,当下一代DVD标准开打实质性市场战时,我国下一代DVD标准EVD产业联盟能否对抗 外敌的“兵临城下”?加上EVD的自身技术软肋,从诞生日起就遭遇诸多事端的EVD面临新一轮的内忧外患。
蓝光、HD-DVD涉足中国市场
蓝光标准终于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HD-DVD也有了中国特别版本,当下一代DVD标准开打实质性市场战时,我国下一代DVD标准EVD产业联盟能否对抗 外敌的“兵临城下”?加上EVD的自身技术软肋,从诞生日起就遭遇诸多事端的EVD面临新一轮的内忧外患。
索尼蓝光产品中国上市
已经面市的蓝光标准碟机价格十分昂贵,动辄超过1000美元,所以索尼选择了曲线拓展市场。11月初,索尼宣布首个蓝光标准光存储新品在中国上市,包括一 款蓝光标准刻录机以及容纳两款容量为25GB的蓝光刻录光盘,一次性刻录光盘价格199元,可重复单面刻录249元。
即 使这样,对比如今DVD刻录光盘不到个位数的价格,蓝光产品的“奢侈”仍是个问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索尼日电光领有限公司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南修二表 示,蓝光标准目前并没有与中国厂商的展开合作计划,详细的市场计划目前不方便透露,最大的可能是与蓝光阵营一起做全面推广。
“因为蓝光产品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价格、开发速度,很多用户接受不了这个产品。估计在2007年一些高端用户开始使用,真正发展到千家万户都接 受的程度,可能是2008年或者更远的时候,因为2008年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使得现有红光DVD无法满足容量需求,它连一部真正的高清电影都容不下。”
对于蓝光对红光的替代性,南修二说:“我们不认为几年内蓝光和红光产品有冲突,蓝光适合高端客户,红光适合普通客户。事实上,红光DVD碟机、刻录机全球市场目前仍然在增长。”
HD-DVD有了中国版本
不久前,包括碟机生产、硬件商、内容商以及家电渠道商在内的40多家企业成立了中国EVD产业联盟筹委会,曾与EVD争夺我国行业标准的HDV、HVD技术企业纷纷归于EVD产业联盟麾下,但中国版HD-DVD的出现使得EVD的发展前景变得不确定起来。
今年10月,DVD论坛在东京发布了针对中国的HD-DVD初步格式规范,11月底,HD-DVD中国版技术通过日本DVD论坛审查,DVD论坛为此成立特别小组来进行HD-DVD区码限制技术开发。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DVD论坛发布的中国版HD-DVD技术规范是应中国方面要求制定的。一年前,清华大学中国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向国际DVD论坛工作组提交建议,希望能基于HD-DVD标准开发一种只面向中国市场的DVD格式。
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达告诉记者:“提出HD-DVD中国版的时间确实晚了点,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在蓝光红光技术替换后有一些话语权,中国版HD-DVD调制解调码技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将减少专利费缴纳费用。”
对于中国版HD-DVD的产业化情况,陆达表示,由 于专利费设置目前还不明朗,碟机厂家均处在观望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的选择技术标准肯定离不开市场,还要考虑标准的生命力,尽管目前国内企业 大多高调支持EVD,但是今后哪个标准占了上风,它们自然会采用哪个。”
EVD的新一轮内忧外患
从由国美电器主席黄光裕担任主席的EVD产业联盟成立到几日前联盟放话2008年停产DVD,全面转向EVD,高调的EVD劣势依然很明显。
有专家表示,首先,国际组织不承认EVD标准,国外媒体普遍认为EVD是中国人搞出来的DVD,并没有把它看作下一代DVD。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的EVD 标准时,南修二表示:“如果EVD仅在中国推广,它价格优势会有一定的体现,但是在全球市场,若只有中国本土企业支持,我们认为难度非常大。”
内容为王在DVD产业是条铁律,而EVD片源短缺很明显。虽然EVD联盟宣布,已经与中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凯文化以及后来加入的华人传媒、纸 老虎、滚石音像等达成合作,并即将开通EVD碟片专卖网,但在好莱坞横扫全球影视的环境下,得不到七大电影巨头哥伦比亚、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 弟、环球影业、米高梅、迪斯尼的支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是EVD的一大软肋。而好莱钨几大电影公司与HD-DVD和蓝光的主要支持企业则是多年的默契 配合。
最后,没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是EVD的软肋。EVD光盘容量小,其单面双层刻录的容量为8.5GB,一直被质疑“达 不到高清标准”,而HD-DVD单面双层光盘容量为30GB,蓝光DVD的双层刻录容量可达到50GB。陆达表示,这是个技术寿命的问题,从目前来看, EVD的产业链条已经完善,但是一个产业链敌不过“蓝光”替换“红光”技术的大势所趋,红光光盘容量的限制是没有办法突破的。而且随着消费者品位的提高、 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以及蓝光DVD、HD-DVD价格不断下降,EVD的优势将被逐步淡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