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的富士X-Pro1发布会试用与见闻录

PChome | 编辑: 徐嘉 2012-02-17 05:37:00原创 返回原文

本次发布会上,富士请了好几位国内知名摄影家来现场助阵。这种请摄影家到现场展示他用新机拍摄的照片,然后再为厂商背书的套路大家都很清楚,不过我必须说今天上台的两位老师谈到的内容都很靠谱——绝对不是来打酱油的。

富士X-Pro1发布会见闻录

富士中国公司在今天下午正式面向国内媒体发布了富士X-Pro1相机,同时也将之前在CES2012上发布、CP+2012上正式展出的一批消费类DC隆重介绍给大家。当然了,后面这一大片机型多少都有一些“陪太子读书”的味道,到场的所有媒体也都把目光聚集在富士X-Pro1和三款新镜头身上。虽然产品参数本身大家都已经很熟,但我还是觉得有些东西可以写一下。

发布会一开始,富士就给出了几张很有力的表格。内容不用细看,大抵意思就是说2011流年不利,一会地震一会洪水,再加上前有金融危机尚未消退,后有智能手机拍照围追堵截,总之就是全球数码相机厂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2011年无论相机的出货量还是产品单间都是向下在走。

不过呢,富士公司则在这种惨淡局面下依旧获得了一个“正数”的结果。虽然增长都是个位数,但这样的成绩在市场一片惨绿中已经算是抢眼。比较关键的是,当所有厂商都觉得相机降价也卖不动的时候,富士依靠X系列却能实现“产品卖得掉,价格买得高”,所以颇有自得的本钱。我听说光富士X100去年已经卖掉了9w台,这机器价格可并不便宜,赶得上一套半入门单反的价钱了。但在全球市场上这部机器卖的却非常火(不是有照片正是小贝也用X100吗?),难怪富士会赚的盆满钵满。

下面这张图片很具喜感——之前实际在富士X-S1发布会上已经亮相过了。富士把X系列定位在高画质和精巧(上次好像还有时尚元素)的区间内,这倒也没有什么。只不过他们很欢乐的把尼康1系打入到低画质区间内,自然让尼康会生出“躺着也中枪”的感觉。不过如果我记忆没错的话,尼康1希的位置好歹已经比上一次靠着时尚坐标移动了一些,还不算被彻底“打倒”。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富士做这张PPT并没有任何恶意,只是想阐明自己产品与竞品的定位差异,不过为什么我们怎么看这张图片都会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呢?嘿嘿。

富士当然有必要把自己的X卡口和镜头群组拿出来说一下。尽管机身并非是微单/无反相机中最轻薄的,但是它的法兰距倒是真的短的可以。如果撇开尼康1系和宾得Q这两个被富士“选择性遗忘”的孩子,X卡口果然是拥有目前最短的法兰距。超短的法兰距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的转接其他品牌镜头到X-Pro1机身上,目前富士官方正在开发徕卡用的M卡口转接环。这对于众多的老镜头爱好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福音。

下面是有关镜头的开发计划。富士X卡口镜头在2012年看起来至少还有一枚14mm超广角(等效21mm)和一枚标准变焦头18-72mm F4 IS要推出。在明年则还有一支饼干,一支23mm F2以及两支变焦头要发布。其中长焦变焦是70-200mm F4 IS,广角是12-24mm F4 IS。请注意,富士的变焦头将都走F4光圈,这恐怕是为了控制体积。同时还都带有IS光学防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因为一直有用户在询问为什么富士X100和X-Pro1没有机身防震功能,照目前来看富士未来的X系列机身也都将不再有防震,这个事情都交给镜头去做了。另外,70-200mm F4 IS。。。这让你想起了什么?天啊,这不是佳能爱死小小白镜头吗?!

本次发布会上,富士请了好几位国内知名摄影家来现场助阵。这种请摄影家到现场展示他用新机拍摄的照片,然后再为厂商背书的套路大家都很清楚,不过我必须说今天上台的两位老师谈到的内容都很靠谱——绝对不是来打酱油的。

人文摄影大师宋刚明老师跑上来就说他其实带来一台徕卡上来(居然是一台已经露铜的徕卡M9,老师您用的太狠了!),他说从70年代开始用徕卡之后就一直没有找到可替代的机型,但富士X-Pro1的出现动摇了他的想法。理由是,这台外观是数码旁轴的相机,但实际可以切换到无任何视差的EVF模式取景。而在这种模式下取景,他能精确的进行如此的对称构图而无需担心因为旁轴视差而导致画面偏移。同时,这台相机又能具备旁轴的那种轻巧和无侵略性的外观,这样的产品无疑是真正的人文拍摄利器。当然了,宋刚明老师也谈到既然富士明年要出23mm F2(等效约35mm),那么索性学习徕卡再陆续把35mm的其他几个光圈规格比如F2.8饼干、F1.4大光圈甚至F0.95超大光圈一起出了吧!我个人觉得富士倒是不着急出这些镜头(慢慢来),还是赶快把官方的M卡口转接环赶快弄出来送给宋刚明老师吧!

石广智老师谈到他用富士X-Pro1的多重曝光功能进行创作的感受。由于本机的多重混合式取景器能够自动把多重曝光的第一张画面以半透明的形式叠加在光学取景器画面上,因此他可以很方便的拍摄第二张画面并几乎100%的确保多重曝光创作的成功。这种创作的便利性是以往所难以想象的。现场展示的这张照片就是通过一次摇动镜头拍摄的绿叶与静态拍摄的红花叠加起来的效果。

在富士X-Pro1发布完毕后,富士还花费了一些篇幅介绍了今天的消费级别DC,相关内容我稍后在找机会和大家沟通。

我对于富士X-Pro1的试用感受

富士X-Pro1实际在海外已经发布了挺长时间了,但天可怜见的,我真是到今天才真正有空摸到这台相机。之前相机刚到国内时我正巧出差,而在CP+2012上日本观众都要排起码半个小时的队才能摸一下相机,我也就不忍心再去找关系插队玩机器了。今天真机正式入手,感觉和我原先想象的并无太大差异。

首先需要申明的一点是,和富士X100一样,X-Pro1的机身并不重,甚至对很多追求徕卡M系列手感的朋友来说这台相机显得“太轻”。机身450克,就算加上60mm镜头的215克,总共才665克,而徕卡M9光机身就有差不多有600克重。。。我只能替X-Pro1的设计师 河源洋先生哀叹,您老人家干嘛非要拼命把机身重量往轻里做呢?用什么镁合金材质啊,你也像徕卡那样弄个实心的铜锌顶盖和底板上去不就把“手感”问题解决了吗?唉,为了适应欧美人的大手,你倒是做了一个横向扩展的手柄,但你居然为了轻巧和减小体积,硬是不肯把电池仓也设计上去。唉,这种设计在外观上实在太低调了,完全不够IB啊,我打算等X-Pro1到手后去买个山寨的可乐标贴在机身最醒目的地方。。。:)

必须申明,下图机顶上那么亮骚的红色快门按键并非富士原厂配件,但是你可以很方便的以40-50元一枚的价格在淘宝上找到它。有很多网友担心富士X-Pro1的自动对焦速度问题。我这里没有明确的测试参数,但可以肯定的表示要比X100对焦快一点——特别是在较近的对焦距离上。但是呢,你要期望富士X-Pro1的对焦速度能像奥林巴斯E-M5那样BT也是不现实的。使用这款相机,你还是得耐心一点,像把玩过往的手动相机那样慢慢操作。

富士X-Pro1的操作感还是不错的,由于体积比X100略大一点,所以男性用户可能会感觉握持的稳定性比X100要更好一些。机身依然是采用人造革仿皮,手感也很温润舒适。不过我总觉得机顶的白色铭牌和富士龙镜头logo没有X100银色机身上手工嵌入的黑色釉料有质感。字体显得有些粗,或许是因为新机白色字太鲜明的关系?

总体而言,富士X-Pro1的操作和X-100/X-10差异不大,但菜单结构从原来只有拍摄和设置两大列分成了多个小项。好在菜单结构虽然复杂,但机身背后增加的Q键可以激活下面这个快速调节菜单。在这里,用户可以快速的通过拨动上下左右键和滚轮来调节机身参数。但不知道是因为我手中的这台工程样机个体原因还是所有相机都一样,机背上的这个拨轮特别松——在调节ISO参数时比较容易拨过头。这个问题在等到评测机到站后需要再观察一下。

另外一点值得高兴的是,机身背后的OK键面积终于放大了。原来X-100机身后的那个OK键做的太过细巧,别说欧美老外的大毛手驾驭不了,就是我的肉手也往往会按错到旁边的方向键上。如今这个小小改进后,误操作的可能就减小很多了。

富士X-Pro1现场试拍样张

由于发布会产品试用时间非常有限,且我稍后还要参加富士高层的专访活动,因此没有来得及对于X-Pro1做太多的现场试用。好在这次富士一改在CP+2012现场不得采用自己存储卡的规定,允许媒体将存储卡插入到标着Sample的机身内试用——由此可见,现场的这些“工程样机”的实际完成度已经非常高,应该与未来市场销售版本没有什么两样。

我首先拿到的一台富士X-Pro1搭配的是XF60mm F2.4 R Macro微距镜头,事实上这支镜头给富士X-Pro1做人像头用也无不可。发布会现场有一位漂亮的模特小姐在那里可供媒体拍摄用,因此我就对着她的脸部用不同的ISO拍摄了一组样张。

拖拽到新窗口内可观看1200px大图,下同

在拍摄时,机身状态为基本默认状态(P档),标准色彩模式,机身降噪水平为中等,动态范围为DR100。在iso1600以内,你完全看不到富士X-Pro1画面中会有杂色或者明显的颗粒感出现,即使是在暗部也是如此。不过我们可以注意到的确是ISO 200下的画面显得更加细腻,解析力更高。而更高的感光度会显得画面略有一些些“粗”。不过总体而言,富士X-Pro1在iso 1600及其以下感光度画质都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iso 200 / 400

iso 800 / 1600

画面在iso3200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暗部)出现,但是要到iso 6400才会有可察觉的伪色信号。通常来看,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富士X-Pro1的ISO 3200画面是可用的,而更高一档感光度画面则算是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在感光度上万(hi)以后,俩画面细节损失很明显且颗粒感与伪色都很难抑制得住。虽然没有和全画幅或者其他机型相对比,但我认为富士X-Pro1的高感光度要比全画幅相机更好这还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本机在像素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下,把高感画质做到与X100水准相同,这个结果在APS-C画幅相机内应该属于优秀水平。

iso 3200 / 6400

iso 12800 / 25600

下面有几张我从原始尺寸直接resize到1200px宽度的样张。这些画面全部都只是做了缩小而没有其他任何后期处理,主要是为了表现一下相机在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处理已经35mm /60mm两支镜头的浅景深焦外效果。

上下两张照片都是在60mm镜头全开F2.4光圈下的画面。正所谓“微距无弱旅”,这支既可以当人像头又能拍摄微距(1:2)的镜头全开光圈画质依然非常出色。看富士官方给出的MTF,该镜头曲线也是新发布的三款镜头中最为出色的。另外,这支镜头在色彩表现以及焦外柔化感方面也可圈可点,加之镜头本身小巧轻便(215克)重,我很有冲动在收入35mm 1.4的同时也将它扩入囊中。

下面两张照片分别是60mm微距头与35mm F1.4标头全开光圈对准同一个场景拍摄的,不过焦点略有一些不同。第二张35mm F1.4的对焦点落在前部茶盅的边缘上,我的目的也是为了检视一下该镜头全开光圈的画质和焦外水平。

个人感觉35mm F1.4在全开光圈后如果贴近拍摄物体,画面的解像力并不是特别高,但只要对焦距离稍微拉长一些则画面立即变得更“扎实”。这种感觉光看一张1200px的样张还很难体会出来,但事实上这种情况有一些类似富士X100相机在微距模式下的表现。也就是对焦距离远近会对画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从整体上来看,富士X-Pro1搭配35mm F1.4在近距离对焦的画面解析力要比X100微距更强一些。

35mm F1.4全开

下面则是我用35mm F1.4随手对准天花板上的吊灯拍摄的一张画面,此时光圈被自动收缩到F3.6,感光度因为光线足够也只需ISO 200。应该说,这张图片的原图是一张毒性极大的照片。因为它能够充分体现出富士X-Pro1标头在适合对焦距离和稍微收缩光圈后的出色画质。整个画面层次感非常强烈,曝光宽容度也相当大,无论是画面中心还是边缘部分的灯饰细节都历历在目,让人过目难忘。

另外这里还有一张同样全开光圈拍摄的人像照片的局部。厄,由于模特本人要求我就不放正脸,而是直接放出头发部分的原比例100%截图。之所以会请这张脑门照片上来,主要是为了想看一下全开光圈F1.4中心部分的解析力以及验证下6*6排列的富士X-Trans CMOS抵御摩尔纹与伪色出现的能力。请各位新开窗口观看这张100%尺寸的截图,厄,好吧,我觉得的确没有什么明显问题。富士的这种用新排列方式取代低通滤镜的冒险看起来是成功的——至少它并没有像之前的那些采用无低通滤镜CCD结构的竞品那样容易出现摩尔纹。

我们如何看待富士X-Pro1和它的未来

在试拍结束后,我和一群媒体朋友跑去专访室抓富士X-Pro1设计者 河源洋先生,陪同的有富士中国数码相机事业部 事业部长 大内康武先生和负责市场的鲁芳部长。在这次发布户之前,富士的公关公司朋友曾经向媒体们征集了不少关于新品的问题,但我没有想到来到现场后居然能够收到一份长达4页,密密麻麻罗列了整整70个题目的QA参考卷!看起来各媒体朋友都对新机充满了好奇。。。

富士稍后会整理出一份现场问答整理稿子,不过我还是就我现场记录(几乎全文发布在我的新浪微博上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比如我问了由于富士X-Pro1的法兰距很短且后组镜片距离CMOS仅有11mm,如此短的距离是否会导致感官元件边缘受光角度太小,造成画质下降和边缘失光问题?富士的回答和我原先设想的一致:所有XF镜头的最后一片镜片都被设计的口径极大,因此可以保证感光元件边缘也有足够的进光量——事实上在我的样张中也可以清晰看到画面四个边角都很 明亮,画质与中心差异也不大。

再比如有媒体问未来镜头计划中不光有变焦头还有长焦头,这玩意在光学取景器上如何显示?光靠现在的可变倍率的混合取景器能适应变焦头吗?答案比较冷: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还是用EVF电子取景器吧。光学取景器的焦段适应能力有限——这实际也是为什么以前的旁轴相机焦段都不会特别长的原因。而正是因为X-Pro1有了EVF,所以未来才会有70-200mm镜头出现的可能。(这时候用X-Pro1和其他微单感觉就差不多了。)

关于取消低通滤镜的X-Trans CMOS,河源洋先生透露当年他们实际心里也没谱——但最终证明新型6*6阵列CMOS不但能在没有低通滤镜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摩尔纹和伪色的出现,而且也极大的提升了相机的解析力。这也是为什么富士说X-Pro1画质堪比全画幅单反,实际仅仅是针对解析力而言的,和感光度没有什么关系。

富士说:不好意思啊,尼康我们又让你们躺着中枪了。。。

尼康表示:习惯了,其实全无压力啊!你别管我们有没有低通滤镜,但俺们有3600w像素啊!不怕和你的1600w拼细节!哇咔咔!

至于会否开放开口给第三方厂商?富士明确表示,目前无计划;

是否会有全画幅机身计划?富士反问:如果这样做的话又要改卡口改镜头,有必要吗?

好吧,那么有没有比X-Pro1便宜一点的可换镜头机身计划呢?富士终于说:这个可以有!不过具体上市时间和性能,现在还不方便透露。我估计么,下半年Photokina应该是个不错的时间点。

那么,价格呢。。。

这个问题要大内康武先生来回答了:答案是机身13000,镜头5000一个。请稳住!不要吐血!这完全是媒体报价媒体报价而已!要知道产品在三月份真实上市时不会有那么高的市场价的。我今天听到比较靠谱的信息是:机身11000,镜头大概3-4000一个,实际和国外销售价格差不多。

说起这个价格呢,比奥林巴斯和松下的微单旗舰的确是贵了不少,索尼NEX-7也在这个价位上。另外,15000左右一机一镜的价格也堪比主流中高端DSLR套装了。考虑一下,富士X-Pro1有工艺精湛的全金属外壳、有独创的混合式取景器、有表现优异X-Trans CMOS、有复古美观的外形。。。再加上三款无论从性能还是规格上来看都足以让人满意的首发定焦头,这个价钱看起来也是能让人接受的。当然了,人家富士也说了,不可换镜头的X100实际面对小众人群还能卖的那么火,现在可以换镜头的X-Pro1无疑受众更多,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购买。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虽然觉得15000-16000元的总价(这还是乐观估计)虽然比较高,但也不算很离谱。事实上,从索尼NEX-7开始到目前几款新旗舰,我们所说的各类无反光板可换镜头相机(微单)们已经告别了当年作为单反辅机、备,专门用来填补没有单反在手时空白的形象出现了。无论是具有2400w像素的索尼NEX-7、具有超高AF性能和丰富镜头群的奥林巴斯E-M5(Y也可算上松下GX1),还是今天发布的富士X-Pro1,它们实际都是作为摄影主力相机出现的。无论是高端摄影发烧友还是专业用户,完全都可以单独使用这样的器材拍摄出足够有力和具备商业价值的作品来。更何况,富士X-Pro1无论从体型还是规格而言,都和“微”字无缘,它就是把自己定位和徕卡M一样的数码旁轴上——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摄影大师,都可以用这样的装备拍出在画质上无可挑剔的大作。所以,我们来分析富士X-Pro1的定价,似乎不应该过多参照那些供入门者和家庭用户选用,价格低于5000元的微单和入门DSLR,而是应该对比各家的APS-C主力甚至旗舰产品的定价。

当然了,我和大家一样更期待能够早日看到富士推出的相对廉价版本的X卡口可换镜头相机。那款相机可以不需要太过精细的全金属外壳,也可以简化一下取景器结构,甚至造型也无需太复古而多把功能按键融合到菜单内。但这样一款产品必须拥有富士X-Pro1的X-Trans CMOS,必须拥有带有富士特色的胶片色彩。那么,这款相机的价格呢?我想请富士能把它控制在4-5000元——也就是目前主流微单和入门DSLR的价位上,大家觉得怎样?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