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S:正在崛起的IPTV中国标准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2-19 08:51:00转载

备受国人关注的AVS,能否跨越所有障碍,为国争光?我国的IPTV产业又将怎样跨越标准化的栅栏?答案将在2007年揭晓。

如果说IPTV的推广、应用就像一次跨栏比赛,那么IPTV技术本身就是跨栏运动员,而IPTV标准化工作则是运动员必须跨越的栅栏。我国自主研发的IPTV标准AVS要想走出实验室,接受市场的考验,至少要跨越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这许多道“栅栏”。

近日,韩国釜山传来消息:在国际电联IPTV焦点组第二次会议上,我国共提交文稿51篇,成为提交文稿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也是拥有编辑席位最多的国家。回首这一年来我国IPTV的标准化工作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虽然AVS还不够成熟,但今年,AVS已经跨越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的这两道栅栏,目前正试图跨越国际标准这道“高栅栏”。

今年3月,AVS视频部分正式成为我国国家标准9月,AVS标准工作组被国际电联(ITU)的标准化组织正式接纳,取得了参加国际大赛的资格。事前,很多人在猜疑,AVS到底行还是不行;如今,这样的猜疑已经随风飘散。10月,中国网通在创新大会上宣布,选用AVS部署IPTV,得到运营商的强力支持。网通十余年的固网运营经验和技术研发经验是AVS的新教练,而几亿用户的网络是AVS的新跑道,其网通雄厚的资产实力,是AVS的坚强后盾,这些都使AVS能够更加专心地提高成绩。

“网通采用AVS,使得AVS找到了一个立足点和起爆点,在更多的企业加入后,预计明年可以正式商用。”AVS产业联盟秘书长张伟民表示。

AVS在国内外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弱点——缺乏商用经验。目前国际流行的编解码标准是MPEG-4和H.264,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商用经验,而AVS相对于他们来说,最缺乏的不是技术能力,而是产业化的历程。我们最需要的,应该是设备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共同推进的一个健康的产业链。但现在这样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IPTV政策的不明朗直接影响到AVS标准的成熟。

AVS并不是IPTV标准化的全部,它仅仅是数字音视频编解码的标准。跨栏运动场上应该有更多中国选手的身影:在IPTV的标准化历程中,像机顶盒中间件、数字版权管理(DRM)等部分的标准化同样必不可少,这些标准的滞后同样会阻碍IPTV产业化的历程。今年,我国在这些方面同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力求培养IPTV标准的“国家队”。今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IP与多媒体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CCSA)已启动了“IPTV业务需求”、“IPTV平台总体架构”等七个研究课题,并且每个课题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之所以能在ITU的IPTV焦点组会议上有出色表现,跟CCSA前期的基础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

IPTV生在NGN的大环境之下,NGN的新技术已经在推动对IPTV技术的发展。例如,P2P技术的兴起,为IPTV的内容分发提供了新手段;IMS对软交换的取代,又使基于IMS的IPTV技术成为ITU会议的热门话题。这些技术环节的标准化,同样会经历AVS成长中的痛苦与艰辛。然而,无论是哪个部分的标准化,目前最大的困难都不是技术,而是实际的商用经验。

备受国人关注的AVS,能否跨越所有障碍,为国争光?我国的IPTV产业又将怎样跨越标准化的栅栏?答案将在2007年揭晓。
实习记者 牟晓隆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