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联通“准公共服务”探索转型之路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2-20 08:4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面对农村通信市场投入大、回收成本慢的特性,联通在没有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下,开始为“天府农业信息网”重新定位,并开始探索转型之路。

冲破“最后500米”

四川是个典型的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占总人口76%的农民,人均收入却仅有2800元,居全国中下水平;以山区和丘陵为主的地理环境,使得四川的通信网络建设成本非常大,人均电话普及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样一个省份,在三年前谈论农村信息化还只是蓝图上的一笔,但自2003年5月,四川联通创造性地开通“天府农业信息网”后,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惠农逾千万,并因此成为全国其他省市效仿的对象。

“天府农业信息网”究竟是怎样一个模式能够化农业信息“天堑”为“通途”?记者日前通过实地走访四川省郫县、松江等当地农村,并对话四川联通总经理杨惠恒,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同时也看到了四川联通作为一个企业,在经营这张惠农大网时遇到的一些困难。

冲破“最后500米”

在“天府农业信息网”尚未成型之前,由四川省农业部门开通的“农经站”已运行3年多的时间,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所需要的信息只能到达乡政府。

据四川省郫县村民回忆,他们当时只能在赶大集时,听到一点信息,“去晚了就错过了。”

正是由于信息入农户“最后500米”始终未能解决,“农经网”在四川成了投资数亿,却血本无回的包袱,农民对什么才是信息致富更是无从理解。2003年5月,以解决农村信息传播“收集难、发布难、交换难”和信息入农户“最后500米”等实际问题为初衷的“天府农业信息网正式投入试点工作,这是四川联通经过深思熟虑和实地调查后的优秀产品。

四川联通总经理杨惠恒告诉记者,“天府农业信息网”是基于四川联通多种通信网络及通信业务、针对“三农”现状、建设一个有关涉农信息采集、汇总、交换、发布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到户、随身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在建立后的三年时间里,四川联通通过手机短信、座机、寻呼、互联网以及10109555呼叫中心等多种手段,为当地农民提供各种惠农信息。

四川省陴县唐昌镇战旗村38岁的蔬菜种植大户杨建民,2004年注册成为“天府农业信息网”用户,他告诉记者,当初他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蔬菜运输问题,“50多亩蔬菜,每亩能产3万余斤,一年在运输上能拉拦3辆三轮车,还要搭上不少过桥费。”

自从用上“天府农业信息网”,一个信息发布出去,客户就自己跑到杨建民地头,不但免了运输费用,蔬菜因为卖得及时、买家多,卖出了更好价钱。“我家的菜地现在已经有80多亩,一年能稳稳当当收入20多万元。”杨建民说。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