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翻倍 为高速设备扫除瓶颈
我们知道在下周二即将发布的Ivy Bridge平台除了完成TICK-TOCK任务之外,还会在第一代3D晶体管和HD4000以及22nm全新制程的技术上试水,以积累和改进更多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技术储备,毕竟CPU方面AMD已经跟Intel不是一个档次上了。当然作为打算推的新品,新特性还是会加入不少——大家都知道的PCI-E 3.0和USB 3.0以及Thunderbolt。
一般来说新接口的标准从推出到普及是要经过好几年的时间,USB3.0就是一个例子。原因很简单,它们的推行是要符合推行者的利益以及厂商的利润,包括对应接口的设备的普及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PCI-E 2.0的带宽在双路6970CFX成绩远高与同频的HD6990已经暴露出瓶颈了,为了迎接次世代双芯显卡,PCI-E 3.0的到来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PCI-E 3.0的改进之处在于电源管理方面,以及读写延迟,包括传输带宽等处,至于其他方面则和2.0没什么区别。在电源管理方面诸如L0S等这也都是深度休眠所具备的条件,非至强不能启用和控制,也就是说L0S跟桌面级用户无关。而在延迟方面也只是有小小的提升。唯独带宽翻倍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是最实际的。
我们之前做过很多关于PCI-E 3.0相对于PCI-E 2.0的带宽提升,当然那些都是靠第三方芯片实现而并非原生,因此在很多测试结果上都不能做为一个标准去衡量它。Sandy Bridge包括Sandy Bridge-E在原生PCI-E Lane上都是基于2.0的,那么也就是说PCI-E的收发频率为5GHz,借助第三方芯片实现的PCI-E 3.0要想实现8GHz的收发频率从而达到带宽翻倍的目的,是将芯片组提供的其他的PCI-E Lane“挪”到了这个PCI-E Lane上,还是自动将CPU端PCI-E控制器与显卡端的频率“超频”至8GHz了呢?或者是另有原因?因此在原生PCI-E 3.0问世之前这些都是存在争论的地方。
上图是一张PCI-E简单的参数介绍,图中标注的绿色部分也就是说明了PCI-E 3.0的带宽是2.0的2倍,即8组Lane(×8)就等于上代的16组Lane(×16),在引脚方面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其实就是收发主频的功效,不过笔者也不明白是8GHz而不是10GHz,这一点还需日后求证。
快多少?我们需要么?
虽说Geforce 680和HD7970都是采用了最新的PCI-E 3.0接口,但它们仍然吃不满目前的PCI-E 2.0 ×16的带宽,这里还是有数据可依的,因此如果不是顶级双芯的用户不必考虑目前带宽的问题。
PCI-E 3.0 ×16
PCI-E 3.0 ×8
PCI-E 2.0 ×16
PCI-E 2.0 ×8
上面四张截图除了PCI-E 2.0 ×8之外(性能损失约在5%左右),其他3种形式均能发挥出GTX680的最高性能,也就是说目前的主板是不存在瓶颈限制目前的顶级单芯显卡发挥的(恐怕没有任何一款桌面级主板只提供PCI-E 2.0 ×8插槽的)。
HD7970的性能损失也在5%左右,照性能对等的比例来说,HD7970更依赖PCI-E的带宽(因为GTX680在性能上是高于HD7970的)。在目前最顶级的单芯旗舰上,使用PCI-E ×8的接口才有5%的性能损失,如果是双×8的交火或者SLI的系统中,则带宽完全不会成为瓶颈,因为在多卡系统中渲染任务几乎是平均分配的。揭真相:Z68能发挥双显卡几成功力?一文中也有着详细的介绍和测试,因此在该文章中的结论是可以继续成立的。
如果说PCI-E 3.0来之前的结论是临时性的,那么现在就可以做一个正儿八经的定论:以目前主流的显卡和主流的主板,至少在PCI-E带宽上还是不必纠结的,未来攒机或者是升级的重心建议还是放在性价比和售后方面。至于PCI-E 3.0所带来的好处当然是一片光明的:Ivy Bridge中的16条Lane拆分成4个×4,等效与PCI-E 2.0的4个×8,组建四路GPU并联系统完全可以媲美X58/X79平台,另外在高速发展的设备中,SATA3(6Gbps)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SSD了,PCI-E 3.0才是未来的生力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