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啥不能省掉SSD 四套攒机配置推荐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2-05-12 05:16:00原创 返回原文
无标题 1

省啥不能省SSD 四套装机配置推荐

之前有看到一篇文章,谈到为什么我们几年前买的电脑,系统不变,硬件不变,却越用越慢?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想到,因为我们现在用电脑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多任务的处理需求也越来越繁重,加之很多软件越来越臃肿,界面越来越花哨,以及磁盘碎片的影响,都大大影响了我们的使用感受。

首先,我们每天要开QQ、挂上迅雷、多开浏览器上网,同时还要看电影,市场会运行Office、Photoshop软件,后台运行着360类的软件,这些多任务应用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了更为繁重的数据处理任务,也有了更大量的IO请求。

多任务应用环境大幅加重了硬盘的负担

说到IO,就要谈到响应时间,CPU处理的数据都来自于硬盘,硬盘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你看到你主机的硬盘灯常频亮不止,同时吱吱地响,这显然意味着硬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随机存取操作方面。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随机存取操作要占到50%以上的时间,这种操作是固态硬盘的强项,要比机械硬盘强上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所以,很多人觉得固态硬盘更加只高端用户显然是片面的,固态硬盘超快的响应时间能够给你在任何系统操作下带来明显的速度提升,大幅减少碎片时间。

你每天浪费了多少的碎片时间?

电脑在平时使用中,你的每一个操作都是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这会让你产生大量的碎片时间,你可以试试,0.2秒的响应时间和2秒的响应时间只差1.8秒,这是你的碎片时间,但这1.8秒里你无法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它只能增加你工作中的烦躁度。而你每天的工作中,会存在着无数多的“1.8秒”。

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和结构决定了它拥有极快的响应时间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到固态硬盘的价值和必要性,就会在每次购买电脑的时候,将固态硬盘作为首选项了。目前固态硬盘的价格也在不断下滑,随着128GB容量跌入千元,相信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今天笔者为大家推荐三套配置,分别满足普通家庭用户、普通游戏玩家以及中高端玩家的需要。当然,省下什么也不能省下固态硬盘!

普通家用办公 3500元贴心配置推荐

首先是3500元价位的普通家庭配置,主要的应用环境是用于上网办公,一些简单、休闲的网页游戏,电影娱乐等,是典型的日常多任务应用。考虑到定位和应用强度,64GB容量的固态硬盘还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选用的是英特尔Sandy Bridge奔腾G620处理器搭载英特尔B75主板,均定位入门级。同时B75预留的一个SATA3.0接口也为我们选配的浦科特64GB固态硬盘提供了性能保证。对于这个定位的电脑来说,核芯显卡已经足够,单条4GB内存也同样如此,可根据今后的情况适当升级。

之所以选配浦科特64GB固态硬盘,首先它基于Marvell 88SS9174主控,可提供495MB/s的连续读取速度和190MB/s的连续写入速度,QD1下的4KB随机读写分别为34.5MB/s和94.95MB/s,整体性能居于中高端行列。同时浦科特M3系列固态硬盘提供五年质保,服务有保证。

奔腾G620默认主频2.60GHz,双核双线程,3MB三级缓存。集成HD Graphics 2000核芯显卡,可以应付一般的游戏,TDP功耗仅为65W。指令集方面,英特尔奔腾G620能够支持SSE4.2指令集,不过无法支持全新的AVX指令集。

映泰的这款B75主板虽然定位低端,但外部I/O接口齐全。包含4个USB3.0接口,1个HDMI接口,1个DVI和VGA接口。预留的唯一一个SATA3.0接口可以充分发挥出浦科特64GB M3固态硬盘的性能。1个PCI-E 3.0 X16插槽也为今后升级独立显卡做好了准备。

学生玩家 6000元高性价比游戏配置

这个6000元价位的配置更加讲求性价比,追求在有限的预算下达成更高的性能。考虑到玩家的需要,选配128GB容量的固态硬盘以便能将更多常用的软件、游戏安装到固态硬盘中,起到显著的加速效果。

我们选用酷睿i3处理器搭配HD6850显卡,可以说是在有限的资金下做的最佳取舍了。另外随着64位Windows 7的装机率越来越高,直接配备8GB内存显得也比较合理,机械硬盘方面配备希捷单碟1TB的ST1000DM003硬盘,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调整。23寸的LED显示器,相信能为游戏体验带来更好的效果。

固态硬盘方面我们选择了三星830系列128GB固态硬盘,这款产品目前在网上的促销活动比较狠,已经杀到900元上下的水平,同时附带3.5英寸支架。三星830固态硬盘在读取和连续写入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综合效能也是出于高端行列。从目前的反馈来看,三星830的可靠性还是非常可靠的,很多OEM厂商也选择三星的固态硬盘,因此大家尽管放心选购。

CPU方面选择酷睿i3 2120处理器,是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中的主力型号之一,采用双核四线程设计,默认主频为3.3GHz,共享3MB缓存,不支持睿频加速技术。核心显卡为HD Graphics 2000。虽然酷睿i3定位中低端,但是综合效能也同样强劲,特别是对于讲求性价比的玩家来说,双核四线程的设计同样能为我们带来出色的体验。

主板选择是映泰的TZ77A,也是高性价比的选择。之所以选择Z77一方面它是Z68的继承者,另一方面也在于目前Z77的价位已经不高,就像这款,虽然用料比定位更高的TZ77XE4有缩减,但是该有的还是有的,包括2个PCI-E X16显卡插槽,4个USB3.0接口,HDMI/DVI/VGA接口,2个SATA3.0接口,这也基本上都是标配。

千元级显卡目前HD6850和HD7770都是热门,从游戏表现来看,两者基本相当,但是由于新架构优化的问题,HD6850在部分游戏下比HD7770优势显著。所以从实用角度出发,最终我们选配的是蓝宝石的HD6850 1G白金版显卡。

大型3D不愁 7900元极速高性价配置

我们又配置了一套价位近8000的高端配置,显然固态硬盘的成本将价位拉高了一截。最初我们甚至希望直接上到256GB容量的固态硬盘,奈何2000元左右的价位确实奢侈,最终我们选择的是160GB的浦科特M3,1550元的价格比较合适。

核心配件方面以酷睿i5处理器+Z77主板+GTX560Ti显卡组成,可以满足在绝大部分游戏下以1080P分辨率+最高画质的设置下流畅运行。

160GB的浦科特M3和前面介绍的64GB版本同样基于Marvell 88SS9174主控,但是通道数量从8个锐减到6个,因此性能会受到一些损失。连续读取可达500MB/s,连续写入可达260MB/s,QD1下的4KB随机读写分别为30MB/s和77MB/s,不过PCMark7的得分达到5377,因此可以说在日常使用环境下,我们完全感觉不到这其中的区别。

Intel 酷睿i5 2320为四核心四线程设计,默认主频高达3.0GHz,6MB三级缓存,睿频下可达到3.3GHz的频率。酷睿i5处理器的效能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玩家的需要了,除非你有更完美的追求,否则在这个价位上,你也难以找到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了。

显卡方面我们选择是映众的GTX560Ti冰龙版,这款显卡秉承了NVIDIA最纯正的基因,虽然是基于公版PCB设计,但是冰龙一贯搭载的高效能散热器是该卡的最大亮点,双风扇可拆卸的设计方便用户除尘维护,并且在保证大风量的同时将噪音控制在一定水准下,具有一定超频能力,适合中高端玩家试用。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