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2281的逆袭 金士顿V+200深度评测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2-09-04 05:30:00原创 返回原文

SandForce疑云重重 是时候消除了

时光荏苒,SandForce SF-2281来到市场已经一年半多了,虽然坐拥数十种品牌所采用的固态硬盘主控方案,但是却不断遭受质疑。去年频频曝光的BSOD蓝屏死机故障,让很多人唾弃。不过随着英特尔SSD 520的发布,以及固件升级到5.02,稳定性得到解决,可以说SF-2000的时代才真正来临。

但是作为SandForce的招牌武器DuraWrite特性却也不断遭受攻击,认为压缩机制骗过了测试软件,更蒙骗了消费者的眼球。显然层层的疑问,伴随着BSOD问题的解决,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SandForce前瞻性的一面,并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作为去年年中发布了自家首款基于SF-2281主控HyperX SSD固态硬盘的金士顿,今年年初也顺即将产品线布局到中端层面,SSDNow V+200诞生,专门面向主流大众消费者。当然在这之后金士顿也再次发布了HyperX 3K系列SSD,改用P/E为3000次的ME3颗粒。

从这个表中就可以看出三系列产品的差异,V+200采用ME3异步闪存,P/E同样为3000次。异步闪存虽然在性能上要比同步型稍低,但是借助DuraWrite,我们同样可以享受到出色的应用效能。换句话说,你不会感受到显著的差异,测试软件所体现的是相对片面的。

产品篇:金士顿SSDNow V+200产品赏析

此前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的外包装采用的是金士顿传统的蓝色风格,如今已经更换为更加清新的紫色色调。包装分为简包版和升级套装。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V+200硬盘本身的外壳依然是磨砂质感的金属材质,耐磨损不易损坏,甚至还可以屏蔽电磁辐射。我们收到的评测样品依然为9.5mm厚度,不过金士顿也已经推出了7mm厚度的新款产品,附带转接环可在7mm与9.5mm之间随意转换。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金士顿SSDNow V+200系列包含60GB、90GB、120GB、240GB以及480GB六种容量型号,目前120GB型号官方指导价为699元。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金士顿SSDNow V+200 120GB标称最高535MB/s读取速度和最高480MB/s写入速度,持续的随机4K读/写分别为20K和44K IOPS,而最大4K读/写分别为85K和55K IOPS。

和HyperX SSD系列产品一样,V+200采用的这种六角螺丝要使用特殊工具才可开启,笔者手头暂时没有这样的工具,因此暂无法做拆解。

SSDNow V+200采用异步ME3颗粒

根据网络上的拆解图片来看,金士顿SSDNow V+200采用了英特尔25纳米ME3异步闪存,P/E为3000次。这与部分品牌所采用的P/E更低的异步ME1颗粒区别开来,更不会出现“白片”闪存颗粒。

同时和HyperX SSD内部一样配备了足够的固态硬盘导热垫,可以将颗粒和主控的热量快速传导到金属外壳上,而这在同类SF-2281固态硬盘中是不多见的。

技术篇:SandForce主控的N大技术精髓

首先来介绍下SandForce,SandForce是2006年于美国加州成立,由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所注资,于2009年4月宣布了其第一代SF-1200/1500系列固态硬盘主控方案。SandForce系列主控的最大特点就是其DuraClass技术,可以将写入放大降低至0.5,以此可以让普通MLC闪存芯片的耐久度接近部分SLC闪存芯片的级别。

SandForce SF-2281主控

大体来说DuraClass技术涵盖DuraWrite、ECC&RAISE、Wear Leveling、Read/Program Disturb Management、Recycler。

●DuraWrite将写入放大缩小至0.5

DuraWrite是DuraClass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独特的实时压缩/解压缩技术,减少实际写入闪存的数据量,从而减少写入放大。SandForce宣称其主控写入放大为0.5倍。关于这部分会在后面的“写入放大”讲解部分有更多介绍。

DuraClass技术特性

●RAISE提供强大的数据安全性

ECC&RAISE则是类似于RAID5的功效,是一个独立的冗余数组结构,可以修复整个Block,是专门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技术。如同组建RAID5需要至少三块硬盘一样,采用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都划分出一段OP(Over Provisioning)预留空间用于RAISE和磨损平衡等机制。

RAISE技术特性,可大幅度增强可靠性

●SF-2000提供更强劲的ECC校验功能

随着NAND闪存密度的上升,数据存储出错的几率也随之上升。SF-2000系列主控支持更强劲的ECC校验功能,从以前的每512字节数据添加24bit校验,升级到每512字节数据55bit校验。拥有更大的预留空间,纠错能力自然也越强。

ECC校验技术对固态硬盘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主控在对闪存中某一个Block进行擦除操作的时候也会对其他Block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会随着闪存工艺制成的逐步递增而放大,所以ECC校验对保证固态硬盘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出现数据出错甚至是丢失映射表、固件导致无法正常识别的现象。

●Wear Leveling磨损平衡和垃圾回收

Wear Leveling不用多说,但SandForce主控支持静磨损平衡,这点后面会有所提及。

Recycler其实就是垃圾回收,只不过SandForce改用了自己的名字。SandForce主控支持实时垃圾回收操作,即在处理数据的同时来做垃圾回收。同时几乎不做闲置垃圾回收,保证了颗粒的寿命。

SF-2000系列SSD主控

●针对企业级应用的掉电保护功能

断电保护也是SandForce针对企业级市场推出的主控型号特有的功能。但英特尔在所有第三代固态硬盘中均支持断电保护,不过两者的解决方案不尽相同。SandForce SF-2000的方案是配备有一个0.09F的大容量电容以保证断电之后数据还可以写入到闪存当中,防止丢失。

然而英特尔表示这样的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种高速缓存的数据量很小。为此,英特尔为320系列配备了6个470μF并联电容,同时报告指出,多电容并联可以带来更好的可靠性,就算其中一个坏掉,其他的电容还可以正常工作。

技术篇:Marvell、三星、JMicron主控

●Marvell阵营方案介绍

Marvell是一家提供全套宽带通信和存储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半导体厂商,其早期的SSD主控芯片为88SS8014-BHP2。而后推出的88SS9174-BJP2却是全球第一款支持SATA3.0接口主控芯片,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美光的Crucial RealSSD C300以及威刚的S501。

Marvell 88SS9174主控

目前主流的版本为88SS9174-BKK2/BLD2,相较BJP2,新的步进针对8Kpage作了算法优化,对25nm NAND支持更好。大名鼎鼎的Crucial m4、浦科特M2/M3系列产品、海盗船Performance Pro以及英特尔SSD 510都采用该主控方案。

Marvell 88SS9187主控

最新的88SS9187(代号莫纳Monet 2.0)方案最显著的特点是增加了吞吐量,进一步提升了4KB随机读写效能,以及增强了ECC错误校验引擎能力,支持内部硬件RAID数据冗余,支持最大1GB缓存。已经登场的产品为浦科特M5P。

●三星三核主控S4LJ204X01

三星很早便介入固态硬盘主控市场了,在2009年为OCZ和海盗船代工SSD。如今已经打造自己的零售品牌,而且在OEM市场和服务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苹果MacBook Air中使用的SSD很大部分便来自三星。

三星三核主控S4LJ204X01

目前三星主打的产品便是SSD 830固态硬盘,SATA3.0接口,采用的主控为S4LJ204X01-Y040,是基于ARM Cortex A9的三核心处理器。更多的核心显然有利于在多任务处理下获得更加出色的性能。同时830系列还采用了三星自家27nm工艺的Toggle DDR NAND闪存芯片。

●智威科技JMicron JMF66X

作为台系厂商,JMicron早期的主控方案多被山寨厂商所采用,如JMF602,由于没有外置缓存,性能不佳,经常遇到卡死的问题。

在2010年JMF612/616大规模的普及,基于ARM9架构,加入了外置缓存,整体性能得到提升。同时加入了对TRIM和垃圾回收的支持,但是对NCQ的优化并不到位,依然只能作为入门级固态硬盘主控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金士顿SSDNow V系列和V100系列。

JMicron JMF66X主控方案

目前JMicron最新的方案为JMF66X,是其首款SATA3.0主控,依然基于ARM9架构,支持八通道,支持ONFI/Toggle闪存芯片,标称的读写速度可以达到500MB/s和400MB/s,但是随机读写能力依然偏低。目前金士顿面向入门级用户的SSDNow V200系列便采用该方案。

解惑篇:降低写入放大都有什么好处

前面提到SandForce主控最大的特性便是可以将写入放大降到0.5倍,那么什么是写入放大呢?降低写入放大有什么好处呢?

●什么是写入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

写入放大简单来说就是指实际写入的数据量大于需要写入的数据量。

对固态硬盘来说,虽然读写操作的最小单位是Page,但是擦除的最小单位是Block。因此对一个存有“已被删除但未被TRIM标记为无效的数据”的Block(块)进行写入操作,就必须先擦除这个Block,然后再进行写入操作,而不像机械硬盘那样直接覆盖即可。

基本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原理

以英特尔最新25纳米制程NAND颗粒来看,SLC闪存的1个Block一般包含128个Page(页),而MLC闪存则为256个Page,1个Page的大小为8KB。Page是最小单位,但固态硬盘的擦除操作的最小单位是Block。

假如我们只需要写入8KB的数据,但是由于要擦除整个Block,因此必须经过“读取(到缓存中)-修改-擦除-写入”的过程,这样的最终结果是可能实际重新写入了256个8KB即2MB的数据,这就是写入放大为256倍。

写入单位为Page,但擦除的单位为Block

显然,固态硬盘中存在的这种“已被删除但未被TRIM标记为无效的数据”越多,间接导致的写入放大就会越大。因为此时垃圾回收的运作还需要带上这些“无效的数据”,从而多擦除了很多数据还占用了资源。

所以,TRIM指令对减小写入放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将被删除的数据标记为无效,减少了垃圾回收操作需要合并的数据量,也就是减少了实际写入到新Block的数据量。

●写入放大是如何小于1的?

根据写入放大的原理来看,这个倍数不可能小于1,它依赖于固件的算法,遇到最坏的情况该数值可以突破100。在实际中,较低档次的固态硬盘写入放大率一般在10到20倍左右,英特尔的方案可以达到1.1倍,但SandForce的方案则只有其一半,平均为0.55倍。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DuraWrite技术的优越之处,它可以将需要写入的数据进行实时压缩。SandForce的测试指出,完整安装Windows 7和Office 2007需要写入25GB的数据,但是经过压缩实际写入的数据只有11GB。当然我们在系统中所看到的仍为25GB。这种压缩算法可能是一种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或者说是一种数据约减算法。

借助DuraWrite,可将写入放大降低至0.5倍

也就是说,操作系统传送数据给主控时,主控将数据进行“压缩”然后再写入闪存,而在读取时,由主控进行“解压缩”操作,再传给操作系统。

●DuraWrite技术的连带好处

经由DuraWrite技术压缩以后,实际写入的文件少了,写入放大自然会减少,而且实际的看到的数据传输速度也自然会更快。

同样,经过压缩的数据使闪存的实际磨损程度被减小了,这就变相使得MLC的写入寿命得到延长,甚至接近SLC的写入次数,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DuraWrite的直接好处,延长SSD使用寿命

和延长MLC写入次数产生的连带好处就是,均衡磨损机制有了较大的剩余空间可以发挥,而TRIM功能同样受益。

不过这种压缩算法在面对已经被压缩的数据时就无能为力了,比如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文件或者一些容量很大的压缩文件。所以笔者建议使用SandForce方案的固态硬盘的用户不要存放太多此类文件,除非你的剩余空间确实足够大。

解惑篇:闪存的种类 同步/异步的差异

我们前面就提到过同样基于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但由于搭载的NAND颗粒的不同,最终性能也能带来较大的差异性。这实际上是因为闪存也分为很多标准。其中,以英特尔、美光、海力士为首的NAND厂商所主打制定的闪存接口标准为“ONFI”,而以三星和东芝阵营为首的NAND厂商当前所主打的则是“Toggle DDR”。

●英特尔、美光主导的ONFI标准

ONFI 1.0标准诞生于2007年1月,除了包含一些闪存指令、引脚排列、电气参数等标准之外,还将传统的Legacy接口标准从每通道的40MT/s的带宽提升到了50MT/s。

2008年2月ONFI 2.0标准诞生,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将每条通道的传说带宽从50MT/s一举提升到了133MT/s,由此也大幅度提升了采用多通道机制的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

美光ONFI同步闪存

而在2009年2月ONFI 2.1标准被制定出来,将每条通道的传输带宽进一步提升至166MT/s~200MT/s,同时增强了ECC纠错能力。直到2009年10月ONFI 2.2标准出台,针对一些细节上做了改进和加强,并沿用至当前主流产品之中。

今年3月,ONFI 3.0标准正式宣布,接口带宽更是一举提升到了400MT/s,笔者预计该接口闪存将被下一代固态硬盘主控芯片所支持,但目前还不清楚12Gbps的SATA接口标准何时出台。

●ONFI中的同步/异步模式

同步/异步闪存的差异

至于我们经常说的“同步和异步”模式,这是在ONFI 2.0标准中新加入的特性。简单来说,主控可以通过发送同步指令激活NAND闪存上的同步时钟信号,以工作在同步模式。从性能测试来看,工作在同步模式下的固态硬盘在持续性的读写操作上有着更好的性能表现,目前中高端SandForce SF-2281固态硬盘均使用的是同步时钟,而中低端产品则多数工作在异步模式下。

●东芝、三星、SanDisk主导的Toggle DDR标准

Toggle DDR Mode标准源自三星和东芝于2010年6月联合制定的全新NAND闪存接口标准。这里所谓的“DDR”其实和DDR内存的道理是一样的,利用DQS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进行一次数据的传输,速度自然翻倍。

东芝Toggle DDR Mode闪存

目前Toggle DDR Mode依然是1.0的标准,其接口带宽可以达到133MT/s,而最新的2.0标准和ONFI 3.0一样可以达到400MT/s的接口带宽。

目前,主流的SandForce SF-2000系列主控和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都已经提供了对ONFI 2.x和Toggle DDR Mode标准闪存芯片的支持,应用广泛。

解惑篇:128GB和120GB固态硬盘的差异

为什么基于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容量都是120GB、240GB,而不是128GB、256GB等等呢?实际上他们的物理容量确实为128GB、256GB……而那部分空缺的则是“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

一般OP分为三层,如上如所示,第一层由于计算方法的差异是不可抗拒的,而第二层则是SSD厂商预留的,比如目前消费级SF-2281固态硬盘预留容量通常为7%,一些企业级的型号达到28%。至于第三层则是用户自己设定的容量。

OP的三个等级

为什么Marvell、三星、JMicron等方案都不设置二层OP,唯独SandForce拥有?这是因为SandForce方案没有外置DRAM缓存,只有芯片内置高速SRAM。而目前外置缓存通常用于保存映射表(Mapping Table),SRAM虽然速度极快,但是容量太小,因此SandForce只在这里面保存了一级映射表。

由于没有大容量DRAM用于存放完整的映射表,除了一级映射表存储在SRAM之外,二级映射表被存放在NAND的二层OP中。但毕竟NAND的速度要比DRAM慢很多,所以如果数据不能被压缩,二级映射表的处理量会大幅增高,这也是为什么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在进行无法压缩的文件的拷贝时速度慢很多的原因之一。

测试篇:测试平台和固态硬盘固件升级

我们使用英特尔酷睿i7 2600搭最新Z77主板构建测试平台,测试中关闭睿频加速和所有有关节能降频的选项,并把CPU的频率锁定在3.5GHz。另外在BIOS中开启AHCI、开启XMP,搭载DDR3-2133MHz CL11内存进行测试,以便将性能最大化。

测试平台

在测试之前,笔者先对固态硬盘进行固件升级。这款金士顿SSDNow V+200搭载的是5.02版固件,通过官网下载升级到5.03版固件,新固件进一步增强了TRIM和GC效能。

对SSDNow V+200进行固件升级

测试篇:体验DuraWrite技术的特性1

前面提到DuraWrite机制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增强性能,这里利用测试软件证明一番。数据能否被压缩取决于数据模型,越有规律的数据越容易被压缩,而诸如全0或者全1的数据则可以被无限压缩,对于完全随机的数据模型,则无法被压缩。对于SandForce主控来说,前者将体现出最大性能,而后者则是最低效能。

●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来自日本开发者开发的硬盘测试工具,简单易用,可以测试1MB和512KB文件大小的连续读写速度、4KB随机读写速度和32位队列深度下的4KB随机读写速度。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涉及LBA寻址空间不超过4GB,默认为1GB文件测试五次取最佳值。笔者先后使用随机数据模型和全0的数据模型测试。

随机数据模型

全0数据模型

全1数据模式

在随机数据模型下获得了206MB/s和151MB/s的连续读写性能,而在全0或全1的数据模型下则达到了490MB/s和512MB/s的惊人成绩,显然DuraWrite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被压缩后性能获得显著增长。同时对随机读写DuraWrite也有一定作用。

●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很好地说明文件大小长度不同对速度的影响。

全0数据模型

随机数据模型

在ATTO软件测试中与CrystalDiskMark有着类似的表现,全0的数据模型下读写速度均双双跑出了500MB/s以上的成绩,而在随机数据模型下则有200MB/s和150MB/s。

测试篇:体验DuraWrite技术的特性2

●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来自德国的SSD专用测试软件,可以测试连续读写、4KB随机读写和响应时间的表现,并给出一个综合评分。同时该软件还自带一个Compression Benchmark项目,它可以给出一个曲线,描述随着数据模型中可压缩数据占有率(压缩比)的增高,性能的变换情况。

由于AS SSD Benchmark的基准测试只采用随机数据模型,这对SandForce固态硬盘来说是致命打击,因此该款软件下的结果,我们只做参考即可。

MB/s形式

IOPS形式

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比CrystalDiskMark略低,整体来说仍比较类似,从测试来看,金士顿SSDNow V+200 90GB固态硬盘其得分可以算是意料之中,由于采用异步闪存,读取只能达到200MB/s,随机读写表现也比较平衡,最终492的得分很好地证明了问题。

随压缩比的性能变化

来自Compression-Benchmark的测试项目,其实这个测试项目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数据模型中,当可压缩数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时,最终性能的变化情况,对于DuraWrite技术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因此我们看到了明显的增长曲线,最终达到500MB/s的传输速度。

●大部分软件无法真实衡量SandForce综合效能

可以看到使用不同软件跑出来的成绩也不尽相同,这主要在于测试机制的细微差异。但对SandForce这种压缩特性而言,除了AS SSD Benchmark软件的曲线之外,其他数字都无法真实地衡量其性能表现。

●SandForce主控进入GC态之后写入性能会受限

以上测试均在空盘状态下进行,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在使用一段时候后会进入GC态,写入速度会被限制在原有的70%左右,因此网友可能会测试出写入只有100MB/s左右的成绩,这不是技术缺陷,而是SandForce主控的特点。

应用篇:系统基准PCMark软件测试对比

PCMark是Futuremark推出的一款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采用脚本测试的方式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在PCMark 7中的存储部分针对SSD的应用做了一些多任务测试。但是不会需要很高的队列深度,对固态硬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载,主要基于随机读写操作,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我们系统实际应用时的效能。

PCMark存储项目测试的整个过程将花费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般包括Windows Defender、游戏、Windows图片加载、Windows启动、MovieMaker视频编辑、Windows媒体中心,WMP音乐加载等项目。

PCMark7金士顿SSDNow V+200 120GB的成绩4948分

PCMark7日立7K1000.D 1TB的成绩1960分

PCMarkVantage金士顿SSDNow V+200 120GB的成绩84160分

PCMarkVantage日立7K1000.D 1TB的成绩6269分

目前我们认为PCMark 7的测试结果更具参考性,对硬盘负载不会太高,并发线程数也不会太高,它比较接近我们的家用环境下的使用感受的。当然Vantage也可以作为辅助参考,但是它受到系统平台的影响更大。从结果来看固态硬盘的最大优势便是系统启动、程序加载、软件运行以及游戏等方面。不过这种数字依然无法感受到真实情况下的差异,下面我们来进行系统实际应用的测试。

应用篇:实际应用效能对比传统硬盘1

●64位Windows 7系统开机速度

安装Windows 7后并安装好必要的驱动和软件,首先便是开机时间的对比,从启动时亮起Windows徽标时开始计算,到进入桌面后硬盘灯不再闪烁为止。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32秒

使用SSNow V+200仅为8秒

●Windows 7开机同时启动11个软件

在开机的同时启动11个常用软件完成后等待硬盘灯不再闪烁为止: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Foxmail、迅雷、360安全卫士、腾讯QQ、驱动精灵、暴风影音、PhotoShop。对比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该测试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分52秒

SSNow V+200下仅为15秒

●用360安全卫士进行一遍快速木马查杀

360安全卫士是目前很多大众用户装机时必安的一款软件。这里笔者使用的是360的查杀木马功能,选择“快速扫描”选项,360会对系统的关键目录进行扫描检查木马和其他安全威胁。此项测试更加强调的是随机读取性能。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分44秒

SSNow V+200下为34秒

应用篇:实际应用效能对比传统硬盘2

●用WinRAR解压缩一个约2GB的零散文件压缩包

这个测试项目是对一个放置在桌面上的,大小约为2GB的WinRAR压缩包进行解压操作到本地,该压缩包包含大量零散文件。相比压缩,解压缩操作更多的负载在于硬盘。如果文件过于零散也可以考察硬盘的小文件读写性能。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分32秒

SSNow V+200下为57秒

●加载《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游戏关卡

在内存足够的前提下,当前大部分游戏在固态硬盘中运行对帧数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机械硬盘很可能在关卡载入的时候拖慢你的速度,增加你的烦躁度,破坏游戏的流畅性。总之,固态硬盘可以极大地缩短游戏关卡的加载时间。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5秒

SSNow V+200下为8秒

实际应用效能的展示可以比较鲜明地对比出使用固态硬盘相比传统硬盘表现出来的巨大优势。其中,系统、软件启动优势最为明显。这意味着用户将获得更为流畅的系统使用体验,不会出现长时间没有什么响应的情况,解压缩文件也会更快,这既增加了工作效率,也可以使心情变好。

探究篇:系统文件和Office文档压缩比

理论测试软件为我们展现了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在不同数据模型下表现出来的巨大性能差异,如果文件可以被压缩,速度就会很快,反之就是最差环境。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文件有着怎样的压缩比呢?进一步来讲,哪些类型的文件适合SandForce主控,充分发挥出其压缩特性,既可以获得性能的提升,又可以减轻对闪存颗粒的磨损,延长寿命。

根据AS SSD的测试,文件越易被压缩,性能会越高

笔者使用WinRAR将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压缩试探了一番。当然,WinRAR的压缩机制和SandForce的DuraWrite肯定是有不同的,不过能够被压缩的文件终究是可以压缩的,不同的压缩算法更多体现在性能、效率方面,我们至少可以用WinRAR的结果做个参考。

Windows 7的Windows文件夹和Program Files文件夹

可以看出这两个文件夹的压缩比还是很高的,平均大概50%。如果结合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那么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就可以达到300MB/s和200MB/s,虽然仍不是最快,但是却完美地在性能、写入量方面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Office文件夹和软各类软件安装包文件夹

Office文件夹同样易于被压缩,而对于软件来说,如果是安装文件由于本身是打包好的,所以不太容易被压缩。尽管如此,实际写入固态硬盘中的数据依然明显小于我们看到的。

文档和PPT文件

测试证明,纯文字的Word、Excel、TXT文件是极易被压缩的,文件的体积可以压缩至不到原有的40%,按照AS SSD Benchmark软件的计算方法就是压缩率超过60%,加上固态硬盘拥有的极快的随机存取性能,我们平时编辑Office文档时效率会大幅增加。此外,PPT文件则不太易于压缩。

探究篇:音视频/游戏/数据库的压缩比

测试了常用文件的压缩比,下面我们来看看音视频文件、游戏文件,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常用的程序源文件和数据库文件。

MKV和AVI视频文件

显然,已经被压缩过的文件就几乎无法再压缩了,比如我们常见的视频文件,这也是为什么以前我们经常提到视频文件不适合存放在SandForce固态硬盘中,体积太大、性能没有提升。最重要的是,我们看视频时是一个持续的读写过程,这并不能体现出固态硬盘的优势,机械硬盘已经够了。

JPG和MP3文件

BMP图片是极易被压缩的,因为本身是为压缩过的格式。但是JPG既然难以压缩,显然大量的照片也没必要一定存放在固态硬盘中。同时,MP3、FLAC格式的音频文件也都无法获得高的压缩比。

游戏文件

简单压缩了两个游戏文件夹,不同游戏的可压缩性显然不同。但是要注意,游戏进行过程中小尺寸文件块的随机读写占到的比例并不小,因此只要空间允许,笔者依然建议将游戏文件放入固态硬盘,以获得更为流畅的游戏体验。

JAVA源文件和Oracle数据库文件

SandForce主控对程序员们绝对是一个福音,无论是源代码还是数据库都极易被压缩,巨大的吞吐效能的提升可以大幅度增加开发效率,对企业级应用而言,吞吐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很多数据文件都是可以被压缩的。这就是为什么SandForce主控本身也是为企业级应用而生的。

总结篇:跑分不代表实际 买SSD需多看

●跑分不代表真实使用感受

软件跑分代表体验吗?非也。特别是对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而言,我们几乎无法用常见的测试软件跑出最具参考性的成绩。比如在CrystalDiskMark软件下要么得到最好成绩,要么得到最差成绩。相较之下,PCMark 7的测试结果更具参考价值,其成绩更接近我们的真实使用感受。

●SandForce超前的一面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本文开篇阶段也正是主要围绕着SandForce的DuraWrite这一机制展开来谈。其实去年BSOD故障为我们留下了太多不好的印象,事实上SandForce作为最具企业级血统的主控方案,是极具前瞻性的,换句话说,非常超前。

DuraWrite的直接好处,延长SSD使用寿命

随着闪存工艺制程的不断进步,耐久度也会逐步降低,而这又是降低成本的必经之路。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对家用环境,以ME3颗粒3000次的P/E来说也足够使用。然而当闪存工艺向着10纳米级迈进时,这个问题将被进一步放大。

DuraWrite技术的最大优势便是提高了耐久度,而且几乎不做闲置垃圾回收,不会造成额外的写入放大。可以说SandForce主控是为了耐久度牺牲性能的做法,但通过压缩机制仍可以在很多环境下表现出较高的性能。

●SandForce最适合当做系统盘

前面的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验证了操作系统、软件、文档、数据库等类型的文件易于被压缩。很多用户都将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软件盘使用,SandForce方案显然是非常合适的,获得了性能的增强也有助于寿命。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消费者无需了解,只需选择对的产品

其实消费者完全没必要了解SandForce的优势,他们购买Marvell方案的产品也一样足够使用,消费者只需要选择出对的产品。但也正因为SandForce的特性,目前这个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不一,甚至出现了厂商采用“白片”的现象,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选购难度。

我们测试的这款金士顿SSDNow V+200 120GB目前官方报价649元,提供三年质保。也许这款产品没有最出色的性价比,但作为拥有25年历史的老牌存储厂商,金士顿在产品品质方面有着相当的保证,同时拥有的全球联保/全国服务中心这样的售后体系是很多品牌所不能企及的。我们认为对于大众用户来说,如果喜欢SandForce的方案,金士顿SSDNow V+200是值得选择的产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