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扩大手机电视的运营规模,运营商不可能关起门来自行寻找答案,必须广泛发动产业链的力量。在解决了监管、标准、融合、资费及终端问题后,手机电视业应该会蓬勃发展起来。
监管要想扩大手机电视的运营规模,运营商不可能关起门来自行寻找答案,必须广泛发动产业链的力量。在解决了监管、标准、融合、资费及终端问题后,手机电视业应该会蓬勃发展起来。
当前,通信业里最热门的话题是“手机电视”。无论是芯片厂商、终端厂商、运营商还是用户都对这个随时随地欣赏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美好业务津津乐道。这个“准3G”业务在2006年赚足了“眼球”,然而,在2006年内手机电视发展的还是差强人意。到2006年年底两家移动运营商手机电视的付费用户也才接近20万。
日历已经翻到了2007年,手机电视的发展能否有所突破?个人认为还有几大难题需要解决。
监管:和则两利
目前手机电视业务面临的最大难题仍是监管问题。各国在广播和通信领域一般都有不同的法规政策,并由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来管理,对相应领域的企业也有着严格的限制,融合虽然是大趋势,但是具体操作面临各个部门不同利益又阻力重重。业务交叉运营在多数国家都是被禁止的。电信网络和电视节目内容及有线电视网络的监管机构中,任何一家不认可,手机和电视就无法结合起来。
解决之道
尽管相关管理部门至今都没对手机电视明确表态,但是各家运营商都已经开始试水。除了运营商原有的一些手机电视业务,现在通过与有手机电视运营牌照的企业进行合作,也解决了牌照制约的难题。但是未来,手机电视要想有大发展,有关部门必须要达成监管协议。这样才能解开牌照对运营企业的束缚,让手机电视业务蓬勃发展起来。
标准&融合标准:市场博弈
手机电视的技术标准现在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
目前在全球流行的标准有DVB-H、S-DMB和MediaFLO等手机电视标准。
DVB-H,为欧洲数字电视标准,这个标准从内容制作到终端支持的阵营已经比较庞大,并在欧洲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成为欧洲手机电视的主流标准。
S-DMB,为韩国主导的手机电视标准。为推广S-DMB模式,韩国通信研究院专门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组织,主要负责S-DMB标准在中国的推广,大力度地推广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成效。上海文广旗下的东方明珠股份公司和成都市移动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等一批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的企业大都采用了这一标准。
尽管MediaFLO在2005年才正式推出,2006年开始推广,但高通方面却非常自信地认为,MediaFLO才是最好的手机电视标准和最佳的手机电视解决方案。2006年,高通已经投资巨额建立了一个覆盖美国全国的网络,但还未投入商用。
我国也在鼓励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出台。
手机标准的选择就像监管的难题一样,解决起来困难重重。手机电视标准多而且隶属于不同的行业中,有广电行业的标准,有电信行业的标准。在选择标准的时候,除了标准的优劣,产业链成员之间还存在博弈。
解决之道
手机电视要想获得发展,标准的选择也必须尽快解决。可以让各种标准在市场中充分竞争,最终让市场做出选择。
融合:合作共赢
手机电视是电信和广电两大行业融合发展的业务之一,广电部门从本质上可以界定为SP(增值服务提供商)或CP(内容提供商),不同的是广电部门握有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和手机电视节目版权,在整个产业链中更有话语权,而移动运营商掌握着承载手机电视业务的移动网络,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目前两大行业互相不能进入。如何使广电系统和电信部门联起手来制定一个明确的产业标准,已经成为手机电视发展的当务之急。显然,惯用传统的SP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应从长远考虑,绝不能因为短期行为而阻碍了整个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
对市场的诱惑,两大行业争当产业链龙头的意图早已显示出来。由于电信部门和广电系统在技术路线、政策导向上还存有较大分歧甚至模式割裂,使手机电视产业在发展期就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条路”特点:其一是由电信运营商们主导的“手机电视”产业链,而另一条则是由广电部门主导“电视手机”产业链。目前,两大产业链的业务合作还仅仅限于市场利益驱动下的局部联合,远称不上产业融合,相反,两条线路之间的竞争态势日渐明显。
虽然竞争对于大多数产业来说都是好事,但是电信系和广电系手机电视的竞争对于消费者而言,未必是件好事,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终端,不同的资费,甚至导致手机和电视的割裂,这必然让消费者选择时产生诸多困惑,不能凝聚整个产业链的力量,最终哪一种方式也无法做大,对这项业务的发展只有阻碍作用。所以电信和广电在这项业务上的融合就更为重要。
解决之道
电信和广电的管理机构进行合作的空间很大,移动运营商提供稳定的网络,广电部门提供丰富的节目源,建立合作模式、达成分成协议,两个产业相融合,手机电视业务必将能开展起来。
资费&终端资费:灵活应对
作为一项移动数据业务,手机电视的资费包括数据流量费和内容服务费,现阶段移动数据业务的流量费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支。从资费价格来看,目前通过移动网络收看手机电视按0.01元/KB流量计费,每分钟大概3元左右,每小时则会在180元左右,这样的资费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很难接受。价格业已成为阻碍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价格不降到用户可接受的水平,手机电视业务不会获得市场认可。
解决之道
目前,中国手机电视业务资费采用的是数据流量费加内容服务费的模式。这其中仅是高额的流量费,广大用户就无法接受,所以必须在资费套餐有所创新。例如:“包月+时长”的捆绑收费方式或者分时长包月,还可以在网络闲时定较低的价格等方式。解决资费问题其中的难点是针对现有的网络,大量采用包月的方式,如果资费定太高用户根本不会接受,资费降低运营商又难以应对流量对网络的压力。
2006年11月上海东方龙新媒体公司对手机电视业务资费做出大幅度调整,全包资费价格从300元降到10元,通过调整,不仅可以激发用户使用业务的热情,也可以逐渐增加业务的收入。这也是手机电视业务的有益尝试。
终端:发展迅速
首先,终端价格高。当前具备看电视功能的手机种类还非常少,而且平均价格在4000元以上。考虑到换机成本,终端价格高必然会限制相当用户的使用热情,具有强烈替代作用的主流mp4价格已经在2000元左右。
其次,终端的电池容量小。现有的终端大约只能支持1~2个小时的手机电视业务,而任何一位用户不可能为了欣赏电视节目而冒错过电话的风险,同时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很难再大幅提高电池容量了。
最后,屏幕尺寸限制。手机终端在现有的技术手段下,考虑到便携性,屏幕尺寸也不可能太大,而屏幕小,必然限制了娱乐性,用户的感官体验不佳,这也会制约用户选择手机电视服务的热情。
解决之道
可以认定手机电视的用户需求非常强烈,有这种需求,终端厂商就会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现在可以看见很多技术都在迅猛的发展,终端的价格随着产量扩大和技术进步,下降的速度非常快。燃料电池的样品也有公司生产出来,可以折叠的液晶屏也已研发成功,手机电视发展中的这些终端瓶颈,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蓝澍霖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杨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