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之所以“毒”,不仅仅是因为它足够好,而且也因为它足够昂贵以至于你可能必须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才能享受到它。
挑战巨人 35mm经典全画幅索尼黑卡RX1
不得不承认,2012年的下半年数码影像界风头最盛的企业当属索尼。一场以“全画幅”为主题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不但相当幸运的没有被中日之间政治风波太大波及,而且推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也的确相当给力,绝大多数媒体和消费者都给予它们相当高的评价。而在这三款全画幅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索尼黑卡™ CyberShot DSC-RX1数码相机(以下简称索尼RX1)。这款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采用35mm规格全画幅影像传感器的不可换镜头小型数码相机,尽管不可换镜头的专业机身与全画幅感光元件这两项指标并非罕见,但毕竟是由索尼第一次把这两者在数码相机领域结合在了一起。所以,很多媒体认为索尼RX1是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是一款开创了新时代的产品,种种光环种种褒扬汇于一身,这也使得索尼CyberShot产品线的声望值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其实,索尼能够率先推出RX1这样的产品并不令人惊讶。作为业内少有的几家拥有影像传感器(感光元件)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索尼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把大型影像传感器装载到非单反和非可换镜头的CyberShot系列机身内的努力。我在9月份那场索尼秋季新品发布会召开后不久曾经谈到过一款叫做索尼R1的老产品,那就是当年索尼把一片千万像素APS-C尺寸影像传感器首次运用到CyberShot机身内的勇敢尝试。只不过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和产品定位的限制,该产品主要被设计用来对抗刚刚方兴未艾的入门级DSLR,所以尺寸偏大且价格高昂,最终叫好却不叫座。后来随着索尼与柯尼卡美能达相机业务的合并,索尼自己很快推出了属于自己的α系列DSLR,因而这款CyberShot系列名下的R1也就没有能继续发展下去。
索尼RX1包装盒
然而在时隔这么多年后,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同时具备“小机身”和“高画质”特性相机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影像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制造成本下降也催生出了很多新类型的产品。索尼首先通过NEX微单系列产品尝到了甜头,接着他们又通过RX100成功验证了人们对于“更加小巧但同样具备专业素质”相机的渴望,最终越过了其他厂商已经成功运用的APS-C幅面(比如富士X100和徕卡X1/X2相机)而直接把一块过去只运用在单反/单电机身内的2430w像素Exmor CMOS 影像传感器塞入到一台仅有过往消费级别旗舰DC尺寸的机身内。
索尼RX1外观图
这种事情如果是让其他厂商来做,很可能还是要经过从APS-C到全画幅的过渡,机身至少也先得有徕卡M系列相机那么大然后再慢慢缩小。也就是索尼这个习惯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能够凭借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底子一口气炮制出这样的产品。我这里有一张索尼RX1和尼康最新款消费旗舰DC P7700的合影,在两台机器都打开的状况下(让尼康镜头伸出),两者的体积看起来实在是相差无几——甚至你会发现竟然还是P7700的机身要比索尼RX1更大一些!
索尼RX1与尼康P7700体积对比
我们也邀请了模特MM来拿着索尼RX1摆摆Pose,让她做做使用RX1拍照片的样子。等这组照片拍完,问下模特MM手感如何,她也只是说镜头略微有些大,但机器拿起来并不觉得重,样子也挺好看(估计是比较复古的关系)。坦率的说,要放在一两年前,别说模特MM想不到她手中的这款产品会是一台在核心部件上比许多微单单反更强悍的专业机型,即使就是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索尼究竟是如何才能够把全画幅影像传感器和如此小巧的机身合二为一的。
多年以来,我们曾不只一次的发问为什么在胶片时代,我们能够拥有那么多优秀的小相机(比如我上次从日本中古相机店淘回来的尼康35ti、比如更小巧的康泰时T3),而到了数码时代在同等体积的机身内却最多只有APS-C的半幅机可用?厂商会告诉你为全画幅感光元件所配套的电路尺寸有多大,为了驱动这样的电路又得使用多大的电池,为了拥有足够的解析力镜头又得拥有多大体积等等...但是索尼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突然有一天把RX1交给了我们——拿去吧,这不就是你们一直想要的吗?
索尼RX1在模特手中
好吧,还是把话题转回到索尼RX1本身上来吧。在开始今天的文章前,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大家,由于这款相机在本站停留的时间很短(样机不多,后面还有许多媒体正等待我们的这台样机),又加上我这几天一直处在出差状态,所以我还来不及对于索尼RX1做全面的深度评测。按照我们评测规范中必须完成的各项测试如评测室灯光环境下的色板测试、视频介绍、RAW格式测试等不得不等待以后有机会再完成了。这篇文章只能是我在短短几天时间中对于索尼RX1的试用文,但我依然希望它能够对想要了解或购买索尼RX1的网友们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