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停产塞班 塞班之败 败在何方?

互联网 | 编辑: 潘翔城 2013-01-29 06:30:00转载

1月24 日晚间,诺基亚宣布了一条令人遗憾的消息:将停产 Symbian 智能手机,去年发布的 808 PureView 成为这款拥有 15 年历史的操作系统的绝唱。Symbian 系 统诞生于 1998 年,刚一降生就得到了当年手机界三大巨头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鼎力支持,三星、LG、索爱等厂商也陆续加入。2000 年,全 球首款 Symbian 手机爱立信 R380 上市。2006 年,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1 亿部 Symbian 手机。

但是,它的好运 到此为止。2007 年,苹果 iPhone 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Android 的入局,更是让众多厂商纷纷逃离 Symbian,诺基亚几乎成了唯 一一家生产 Symbian 手机的主要厂商。到了 2011 年,诺基亚也撑不住了,宣布全面转向 Windows Phone,并逐步放 弃 Symbian 品牌。昨天,诺基亚宣布停产 Symbian 手机,比早先宣布的 2016 年停产提前了三年。

是哪些因素,导致这一手机行业的“罗马帝国”,在短短 7 年间彻底垮塌?Symbian 之败,败在何方?

2000 万条代码

与 iOS 和 Android 相 比,如今的 Symbian 显得陈旧、庞大而笨重。但在 1998 年,情况并非如此。与绞尽脑汁想把 Windows 移植到手机上的微软相比(这造 就了后来的 Windows Mobile,而微软早就把它抛弃了),Symbian 专为移动设备而生。事实上,它的前身 EPOC 是 “Electronic Piece of Cheese”的缩写,意思是“使用电子产品就像吃奶酪一样简单”。

但是,在 15 年的发展历程中,Symbian 不断加入新功能,而联盟厂商也按照自己的思路对 Symbian 动手术。到了 Symbian^3 时代,它的功能已经十分完备;但这造成的恶果是,它的庞杂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证明:诺基亚前高管朱汉尼·里斯库(Juhani Risku)在退休后出了一本书,名为《新诺基亚》(Uusi Nokia)。在谈到 Symbian 的问题时,他写道:

“我 有一部 E71 手机,它的系统是 Symbian S60 V3。我注意到,在手机锁屏状态下,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盖住了提示信息。我问研发人员:‘能 把这个框缩小 5 毫米吗?’他们研究了一下,说:‘我们找不到那行可以将它缩小 5 毫米的代码。这部手机上有 2000 万行代码,找到它是不可能 的。’”

诺基亚似乎从来没有正视系统复杂度的问题,更没有寻找根本解决方案。它只是在原有系统上修修补补,而这只是把问题往后拖延罢了。毕竟,给你一辆夏利,无论怎么改装,都是无法改成一台法拉利的,如何去追赶 iOS、Android 这样的跑车呢?

开发者社区?Symbian 从未拥有

如今,无论是 iOS 和 Android,还是奋起直追的 Windows Phone 和黑莓 10,都强调开发者社区的培育,以及整个应用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之相反,Symbian 及其主要支持者诺基亚,似乎一直不重视软件开发。

在 第一款 Symbian 手机爱立信 R380 发布两年后,已经有许多企业和个人为 Symbian 提供 Java 应用程序,种类也十分丰富,聊天 软件、浏览器、游戏等无所不包。但是,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并未演化为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原因是当时移动互联网远未成型,Symbian 的开发团队也 认为,手机只要有基本功能就够了,其他都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

在这种情况下,Symbian 应用只能在 PC 端借助各种论坛传播,玩 家们每天交流心得和软件,虽然比较麻烦,倒也自得其乐。后来,Symbian 在 2007 年又搞出了“签名证书”系统。这一系统的本意是提高手机安全 性,但用户很快发现,申请证书实在太麻烦了,许多人因此放弃了 Symbian。它极大遏制了 Symbian 应用的发展和推广。

而开发 者也是苦不堪言:Symbian 已膨胀为庞然大物,API (应用程序接口)也非常难用。简单地说,其他平台要实现一个功能,就能找到对应的一 个 API,而在 Symbian 平台,实现一个功能就要数个 API 搭配使用。有人戏言,Symbian 是减轻底层开发人员(参与开 发 Symbian 的人)的痛苦,而增加上层开发人员(在 Symbian 上开发的人)的痛苦。

如果开发难度还可以克服,那么商业前景 的黯淡,更是让开发者心灰意冷。苹果 App Store 是目前最成功的应用生态系统,它的背后是音乐、视频、游戏、图书等一条条完整产业链,开发一款 应用,开发者和苹果都能赚到钱;相比之下,Symbian 厂商在开发初期各自为战,到了诺基亚主政的时代,也没有重视跨领域合作,利润链条无从谈起。这 样一来,开发人员纷纷改行,转向苹果和谷歌。

所以说,尽管 Symbian 平台的应用体系起步很早,也拥有数量庞大的优秀软件,但它从来没有真正重视应用和开发者,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

官僚主义埋葬 Symbian

如果没有 iPhone 和 Android,那么 Symbian 帝国仍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高枕无忧。尽管系统本身的缺陷导致开发者苦不堪言,应用生态系统从未真正成型,但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挂 QQ”的时代,Symbian 还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但是,乔布斯在 2007 年用 iPhone 告诉大家:手机不只是一种通讯工具,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诺基亚最初对这家整天忙着卖 iPod 的公司不屑一顾,认为乔布斯根本不懂手机,iPhone 是一款不可能成功的产品。在如日中天的芬兰巨人眼中,手机的核心功能就是打电话,一切不以电话功能为核心的产品都是耍流氓。

直 到 2008 年,诺基亚才推出了首款触摸屏手机 5800,采用全新设计的 Symbian S60 V5。人们很快发现,这款手机 与 iPhone 差距太大了。为了节约成本,5800 采用的是电阻屏而非更加灵敏的电容屏,屏幕面积更小,机身更厚,做工惨不忍睹。更关键的 是,5800 的系统 UI 明显带着前 iPhone 时代的痕迹,很多操作并不符合触屏用户习惯。

另一方面,由于仍在推出 Symbian 非触屏机,诺基亚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维护日益臃肿的 Symbian 系统,而非考虑把整个系统推倒重来。或者说,诺基亚循规蹈矩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它不可能对 Symbian 进行根本变革。

根 据《新诺基亚》一书的描述,诺基亚拥有 5000 名研发人员,其中 500 人属于顶尖人才,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优秀想法。不幸的是,由于审批流程冗繁复 杂,这些创意常常无法转化为产品,反而被竞争对手抢先。此外,诺基亚痴迷于数据统计和市场调查,以至于它的网站最常见的页面就是用户调查问卷。它希望在判 明用户需求后,才有所行动。这显然禁锢了创新,拖慢了研发速度。

这体现了诺基亚的两大心态:1、凡事都得走程序;2、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是官僚主义的典型特征。

保 守的思维方式最终葬送了 Symbian。诺基亚在 2010 年发布了全新设计的 Symbian^3,支持电容屏,并优化了界面;但彼 时 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已经如日中天,Symbian 无力回天。心灰意冷的诺基亚最终向微软投怀送抱,转 向 Windows Phone 平台,Symbian 成为弃儿。

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Symbian 帝国之所以崩塌,根本原因是它首 先抛弃了时代,而时代也毫不留情的抛弃了它。在 iPhone 诞生后,手机的内涵被大大拓展,不再仅仅是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而是能够满足通讯、娱 乐、社交、工作等多重需求的移动数字中心。Symbian 和诺基亚过于强调通讯功能,长期忽视其他需求,是 Symbian 与时代脱节的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