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第一台PC面世以来,PC电源技术完全是伴随着其他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的AT电源发展到目前的主流ATX电源,再到更新的电源标准
探求发展 ATX电源规范演变历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ATX电源规范已经发展有6个版本:ATX1.01版、ATX2.0版、ATX2.01版、ATX2.02版、ATX2.03版、ATX 12V版。ATX1.01版为最早版本,它与ATX2.0版的区别主要是风扇散热方式:1.01版采用吹风方式散热,而后续版本采用抽风散热)。
ATX2.01版与ATX2.0版的区别主要是+5V Standby输出电流从10mA改为720mA,这主要是针对网络唤醒功能。ATX2.02版与ATX2.01版先比增加了一个6Pin的辅助插头,此外将-5V和-12V的输出电压变差由±5%改为±10%。ATX2.03版与ATX2.02版从实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主要是将ATX2.02版中的“Micro ATX”改为“Mini-ATX”,以区别于Intel提出的另一个标准Micro ATX。
接口图
ATX 12V版就是我们常说的P4电源规范,他是为了解决CPU功耗极度高涨的问题而制定的。ATX 12V版与ATX2.03版的区别是:加强了+12VDC(+12V直流)端的电流输出能力,并对+12V的电流输出、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新的规定;新增加了P4专用4Pin电源接口;加强了+5VSB的电流输出能力。
电源接口
随着Prescott处理的出现,系统对12V输出电流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线材的承受能力有限,这就对为CPU供电的+12V输出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源也从ATX 12V 1.2版升级到了ATX 12V 1.3版。ATX 12V 1.3版主要是增强了12V供电,取消了—5V,同时增加了对SATA硬盘的供电接口,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
以当时的电源技术,+12V单路输出完全可以做到更高,但这会导致其输出线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有较大的线路损耗,为此Intel专门限制了单路+12V输出功率不得大于240W。不过,随着PCI-E设备的出现,系统功率再次攀升,对+12V的需要继续增大。在不改动ATX电源输出规范的情况下,传统的ATX 12V 1.3版电源已经不能通过改动内部设计来满足所有硬件对+12V的需求,因此针对i915/925系列主板制定的ATX 12V 2.0标准应运而生。下图为部分ATX电源标准:
ATX电源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BTX标准,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面说的ATX取代AT一样。2006年,由于与ATX的兼容问题和产业换代成本过高,BTX规范被Intel放弃。
目前市场对PC电源的需求正逐步向大功率、多重保护设计(过流、过热、过压、过功率)、高可靠、小体积方向发展,电源的标准也会随之更上层楼!后面我们还会安排,关于电源工艺技术的行业文章,请关注后续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