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网络难以与小灵通实现“对接”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2-01 09:05: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有专家建议小灵通网络与3G网络实现互补,在3G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采用小灵通网络提供通信服务,但此种解决方案可行性极低。

WiMAX与小灵通网络融合?

WiMAX与小灵通网络融合?

移动通信网络向宽带化演进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基于分组交换,兼顾语音和数据业务提供;另一种方式为基于IP架构,先保障数据业务发展,在网络带宽足够的情况下,考虑语音的可靠传输。小灵通网络属于前者,WiMAX属于后者,从理论上分析,具有非常好的合作前景。

WiMAX在无线接入部分采用了OFDM技术,与目前小灵通采用的QPSK调制技术完全不同;WiMAX采用宏蜂窝组网技术,小灵通网络采用微蜂窝组网技术;WiMAX的频率带宽为10M~20M,最小5M,小灵通的信道带宽一般为200K;WiMAX基站到基站控制的传输带宽需求为100M,小灵通基站到基站控制器采用双绞铜线,传输带宽仅几兆,改造后最多为十几兆。

WiMAX的核心网标准目前尚未出台,总体架构是采用IMS结构。小灵通网络的核心网中兴和UT采用的结构不一样,但都仅能满足电路交换需求,不能满足IMS架构的功能要求。

小灵通网络如果要满足WiMAX网络发展需要,或提供类似WiMAX业务,都需要对原有小灵通网络在无线侧、核心网侧进行大幅改造。更确切地说,等同于重新建设一张新型的无线接入网络和移动核心网络。

Q-BOX不能挽救小灵通网络

对于固网运营商,提供固定移动融合业务FMC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固定运营商可以利用庞大的小灵通用户群向客户提供FMC,一种是采用GSM/PHS双模手机,从终端上实现FMC融合;另一种提供PHS和固定电话的融合服务。对于前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FMC,仅从业务提供了固定和移动混合业务。对于后者,将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捆绑,实现自动转换,是今后终端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UT已经推出了Q-BOX业务,并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Q-BOX业务是将小灵通终端和固定电话进行捆绑,利用固定电话的线路资源、带宽、音质和Qos优势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提升小灵通的室内覆盖质量,减少小灵通用户流失,提高用户的ARPU值。Q-BOX业务的提供需要在核心网部分新增Q-BOX业务交换平台和Q-BOX业务提供平台,同时需要对支撑系统和第三方网络进行改造。Q-BOX业务需要固定电话终端的支持,采用无绳座机电话。

从理论上,Q-BOX可以增强小灵通网络的业务提供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到核心网络的改造,从而削弱了其大规模上使用的可行性。Q-BOX对核心网的改造,相当于新建一个覆盖固定电话网络和小灵通网络的固网智能网络,这与固网运营商目前实施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在网络架构上有很大的冲突和矛盾,一个网络不可能存在两个智能中心。由于协议不同,两个智能网络之间实现互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Q-BOX本身的发展都比较困难,挽救小灵通网络无从谈起。(索睿对本文亦有贡献)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