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软件互联互通催生即时通信盈利模式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2-02 09:02:00转载 返回原文

随着移动IM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的开发,无线网络增值业务更多地纳入移动IM服务商整体收入中来,无限增值服务成为赢利中心。

移动IM步调稳健

随着移动IM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的开发,无线网络增值业务更多地纳入移动IM服务商整体收入中来,无限增值服务成为赢利中心。

近日,爱用即时通信工具聊天的小张又有了一个新的聊天工具。在手机开通即时通信功能后,他可以用手机与千里之外的朋友进行语音聊天。小张很早就喜欢即时聊天工具,它不仅使用QQ、MSN等工具与朋友们进行文字聊天或者话聊,还很早就尝试过用手机与在互联网上的朋友进行文字聊天。小张说:“不同的聊天工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字聊天和语音聊天差别就很大。就算是语音,拿着手机和戴着耳麦也有很大的感觉不同。”

随着电信运营商推出自己的即时聊天工具,即时聊天开始进一步从Internet走向电信网络和移动网。早些年大的互联网及时聊天工具与手机互动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即时通信呈现新生态。

移动IM步调稳健

移动IM是互联网即时通信延伸而来。然而,即时通信从一开始就在实质上与移动网络有关联。根据艾瑞咨询的分析,在2003年之前,中国即时通讯运营商的赢利方式还仅局限于互联网即时通讯增值业务,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的开发,无线网络增值业务和广告业务更多的参与到运营商整体收入中来,无限增值服务成为赢利中心。

事实上,从腾讯的经营轨迹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腾迅从2001年开始实现盈利,2000年8月,腾迅开始与广东移动合作,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实现扭亏为盈,实现了当年1000万的纯利润。在这之后的两年多,腾迅一直依靠基于QQ的移动短信盈利。

电信运营商对于移动IM的渗入也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从与腾迅开始合作推出移动聊天开始,中国移动就开始在注意这一市场的市场前景。并在浙江、广东、北京等地方对移动IM业务进行试验,试验的结果坚定了中国移动介入即时通信业务的决心。有关分析表明,中国移动进入即时通信的战略主旨是通过在移动增值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和自身优势,利用即时通信服务进一步促进自身向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在客观上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发展,谋求更大的利益分配权。

从实现的方式上看,移动IM可以分成两类,其一,基于短信的移动IM,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手机和PC终端的互联通信;其二,基于JAVA的移动IM,这种数据的传输是以IP数据包的形式实现通信交流。

即时通信的市场规模近几年来也是充分引起关注。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2004年,中国即时通信用户数达7000万人,2005年达到9300万人,而2006年的预计值为1.2亿人。而根据摩根斯坦利发表的研究数据,中国即时通信市场规模在2005年为6200万美元,预计2006年达到7700万美元,2010年达到1.14亿美元。

多样化的盈利

多样化的盈利

刘熠熠是一名大学生,他说,“我在MSN上有60多个朋友,如果我要换一个工具的话,我就得让这60个朋友都跟着我搬家,或者挨个的通知他们。”

小刘的话证明即时通信是充分具有网络黏性的通信工具。而即时通信的现有赢利方式,很多建立在这种黏性的基础之上。泰尔网的市场研究认为,互联网增值业务、移动及固网增值业务、广告业务和品牌授权是即时通信的几种主要赢利模式。

互联网增值业务实际上是指基础业务。从前的基础业务基本不收费,但如特定头像下载,会员服务等就可以实现收费。比如现在申请一个五位数的QQ靓号,很多还要经过网上“竞拍”才可以买到。而现在广泛采用的“电子货币”也成为重要支付手段。广告业务建立在通讯工具黏性基础之上,正是基础服务来带众多的广告受众,而基于终端和网站的“一纵一横”,很好地延伸了价值链。品牌授权则是一种延伸服务,如广泛流行的QQ公仔和有关服饰等。

移动及固网增值业务与电信运营商直接相关,也是即时通信企业赢利的最重要来源之一。传统的IM企业实际形成电信运营商的SP,并通过手机终端接受并发送内容短信来把手机终端直接纳入服务环节中。

电信运营商直接做即时通信还是会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中研博峰的高级咨询顾问沈拓认为,这种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用户需求上的,互联网的即时通信与手机的即时通信满足的需求不一样。其二则是赢利模式上的,运营商的即时通信相对于话音服务有价格优势,相对于传统IM又具有可以移动的特点。

移动IM的SWOT

从2006年年中开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纷纷推出自己的IM品牌。同从前与传统IM的合作开始到“自主品牌”,运营商在即时通信方面的重视日渐加深。

沈拓针对运营商直接开展即时通信,为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他认为,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的优势在于,运营商本身有庞大的客户规模,同时移动通信对于终端控制有力,相对于互联网,电信网是一个可控性高得多的网络。飞信和超信的业务与手机业务进行捆绑,可以有一种“天然的连接”,可以把一系列的营销资源嫁接到及时通信上。而更重要的是,运营商的即时通信便于开展计费认证,这从传统的IM最开始主要通过电信运营商进行结算也可以体现出来。而劣势在于相对于专业企业而言,即时通信是他们的核心业务,围绕核心业务的相关业务多。

而电信运营商对于传统企业即时通信商业模式和发展水平还不是特别熟悉。就发展机会而言,沈拓认为,即时通信市场正在膨胀,此刻的切入面临良好的前景。而发展威胁主要来自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运营商能否具有向传统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强有力的设计执行能力,对于有关业务能否良性发展十分重要。

然而也有评论认为,运营商的IM与传统企业的合作非常关键。如面对中国移动和QQ长期以来的合作,联通应如何运作合作问题也十分关键。

沈拓说,整个IM市场就像一个生态系统。要实现各家的发展,就要在这个新生态系统中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实现逐步的发展。
记者 谢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