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英寸显示市场曾经是等离子电视(Plasma TV)的根据地,但是当液晶电视(LCD TV)在这个领域全线飘红时,等离子电视制造商将会拱手让出他们的这块阵地。
40英寸显示市场曾经是等离子电视(Plasma TV)的根据地,但是当液晶电视(LCD TV)在这个领域全线飘红时,等离子电视制造商将会拱手让出他们的这块阵地。
分析家认为,对高分辨率电视需求的不断上升,帮了液晶电视的一个大忙。这些液晶电视大多由Sony公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一些企业生产。
对等离子电视制造商来说,在屏幕尺寸低于50英寸的面板上开发全面的高分辨率功能,在技术上存在困难,而且成本也较高;而液晶电视制造商却可大张旗鼓地宣传其全面的高分辨率功能,尽管其价格通常要高一些。
液晶电视渐成主流
“对等离子电视制造商来说,促销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机会并不多了。今后,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在价格上将会变得没有任何差别。”Credit Suisse公司分析师Wanli Wang这样表示。
Wang认为,如果两者的价格相差无几,由于液晶电视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液晶电视。
他预测,液晶电视的价格在2007年会下降3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等离子电视的价格也将下降15%至20%,其原因在于有大量的液晶电视面市。
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预测,等离子电视在2008年销售额将达到240亿美元,到2009年会呈现萎缩。不过,对液晶电视的需求在2008年将达到750亿美元, 2010年达到930亿美元。这种趋势可能会让那些同时生产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的厂家对他们的策略要更三思了。
台湾中华映管公司(Chunghwa Picture Tubes,CPT)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该公司已经关闭了等离子面板业务,而专心生产液晶电视。
CPT的CFO James Wu表示:“由于都占用庞大的资金,我们不能专注于两种不同的产品,这就是我们只能两者选其一的原因。”
韩国三星、LG电子以及日本日立都同时生产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松下公司也生产这两种产品,尽管重心在等离子电视上。
松下公司主席Fumio Ohtsubo表示:“面板越大,转换图像的响应时间就越重要。在这一点上,等离子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
等离子电视,尤其是50英寸或更大尺寸的电视在画面质 量的一些方面要比液晶电视更优秀,CPT公司的Wu对此并没有异议,不过他表示,液晶电视的净尺寸可以帮助液晶面板克服在响应方面的缺陷。他同时认为: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这个领域有这么多的公司、这么大的投资以及这么多的技术人员在研究液晶电视,因此他们很快就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Credit Suisse公司的Wang表示,目前全球纯平显示器的研发资金大约80%用在了液晶面板上,剩下的20%用在等离子电视和其他技术上。
等离子电视厂商将逐渐减少
随着对等离子电视的潜在需求放缓,日本三大等离子电视生产商——松下、日立以及先锋都对未来的销售预期做出不同程度的降低。
有分析家认为,随着40英寸的电视市场逐渐被液晶电视占领,等离子电子只得转向50英寸或者更大尺寸的市场。不过,对这种大尺寸电视的需求并没有成长起来。
Display Search主席Hisakazu Torii表示,“对50英寸或更大的等离子电视,70%以上的需求都在美国市场。也就是说,在美国市场以外,实际上50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并不大。”
尽管需求有限,不过竞争却非常激烈。除了要与液晶电视竞争外,等离子电视还有另外一个强劲的对手——背投电视。
“如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等离子产品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低,同时收益也不会有大的增加。这种情况对未来的风险影响很大。”iSuppli公司日本负责人Junzo Masuda认为,“很显然,生产等离子电视的厂商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
点评
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各自精彩
如上文所述,等离子电视在中国也正遭遇着“歧视”。据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等离子电视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只有75万台,只有同期液晶电视销量的六分之一,同比下降了20%。这一数字看得让人心寒,不过是 否能据此得出液晶电视一枝独秀、等离子大势已去的结论,还尚嫌太早。
有消息称,松下公司将斥资23.6亿美元在日本尼崎建立全球最大的等离子屏工厂;而国内企业长虹与彩虹集团也在2006年大力筹划推进等离子屏项目,其最终投资达8亿美元。
“老将”、“新秀”均投巨资打造等离子业务,虽被业界定义为“豪赌”,但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等离子电视仍有发展前景;国内厂商的“逆市切入”,也验证着“中国市场蕴藏商机”。
当然,等离子厂商已经很难在50英寸以下市场中,与液晶电视分庭抗礼了。技术上的先天差异是原因之一,而价格优势的丧失则是等离子让位液晶电视的致命原由。
一直以来,等离子电视靠价格优势笑傲江湖。但由于等离 子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厂商手中,受上游资源的掌控,导致其价格降幅远不如液晶。相比之下,由于液晶电视屏进入门槛低、上游生产厂商多、价格变化灵活,在市 场上形成了充分、有效的竞争,市场表现也一片欣欣向荣,让人很容易产生“液晶是趋势”的感觉。何况在巨大消费潜力的刺激下,大多数厂商不厌其烦地进行大力 推广,液晶电视焉有不“火爆”的理由?
与此同时,“赔本赚吆喝”的俗语也在液晶电视身上重演着。虽然液晶电视如火如荼地成长,但其背后也潜伏危机——供大于求带来的巨大库存。从2006年第四季度,国内市场上液晶电视降价频频、利润骤减已经成为连锁效应。
有人说,液晶电视赢了市场,输了利润;而等离子虽然输了市场,但却保证了一定的利润。事实上,液晶和等离子电视都已是成熟技术,哪一种技术都没有太明显的缺陷。产品上孰优孰劣,专家的争吵声此起彼伏,但也没有最终定论。
目前,液晶电视的尺寸正越做越大,但大尺寸液晶受响应时间、成本的制约,短时间内不可能占据主流,其主攻战场仍在小尺寸上。在国内市场上,随着50英寸以上平板电视需求的增长,等离子借价格优势收回复地的机会还是非常
大多数人将液晶和等离子的“三八线”划在了42英寸,那就让我们期待他们的各自精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