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中移动的出手越来越快,似乎着了魔似的!继去年收购香港华润万众,入股凤凰卫视后,近来又传出向大唐电信集团注资30亿元以及并购大唐2种版本。不过,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它对Paktel的收购。
1月22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对外宣布,其已与总部位于卢森堡的米雷康姆国际移动通信公司(Millicom)签订协议,收购后者所持有的巴基斯坦电信运营商巴科泰尔有限公司(Paktel)88.86%的股份。这笔交易对Paktel的估值为4.6亿美元,包括偿还债务在内,中移动将付出2.84亿美元。
这是首次具战略意义的海外并购,对中移动来说,Paktel在其版图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此次收购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由于Paktel的业务主要在新兴市场,这就为中移动提供了一块实验地,把从Paktel得来的管理经验,移植到后续的目标市场,为自己的国际化提供参照,这才是中移动想要得到的。
不过,巴基斯坦电信市场环境复杂,Paktel相较其他运营商,竞争乏力,如何去运作接手后的Paktel,是缠绕中移动的难题。还有,中移动还没有国际化的运作经验,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在垂涎巴基斯坦巨大的市场前景时,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
中移动野心昭然
近来,关于中移动的消息特别多,其忙于扩展的野心显露无疑。
今年1月19日,业内有消息称,中移动将在国资委主导下,向大唐电信集团注资30亿元,以支持国产3G标准TD技术。受此影响,大唐电信的股价近日在A股市场上一骑绝尘。
其实,中移动与大唐电信关系暧昧,早为业界周知。去年年底,中移动副总工程师真才基接替周寰,出任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当时就有人预言,这可能是国资委为中移动重组大唐进行的铺垫。
就在注资传闻沸沸扬扬之时,1月25日,又有消息称,中移动可能合并大唐集团,将大唐研究院并入中移动,支持其TD大规模商用试验。
不过,对中移动和大唐而言,并购并无实际价值,不排除存在炒作的嫌疑。大唐要想独霸TD设备市场,不太现实。目前,TD产业日趋成熟,诺基亚、爱立信等国外设备巨头已经通过与本土制造商的合作,快速切入TD市场。而对中移动而言,并购设备商,只会打破产业链共同开发推进TD的和谐环境,找不出对其有利的丝毫信息。
中移动的扩张野心远可追溯到2005年10月,其当时与香港华润万众的接触,吹响了扩张的号角。经过5个多月的酝酿,2006年3月底,中移动以33.8亿元完成对华润万众的收购。
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收购华润万众,目的在于发展漫游业务。通过吃掉这家香港第4大电信运营商,中移动将借船进军国际市场,为后面的国际化作铺垫。
接着,2006年6月8日,中移动宣布与凤凰卫视签署战略联盟协议,同时收购新闻集团旗下星空传媒所持19.9%的凤凰卫视股权。
(未完,请翻页)
第一页
王建宙表示:“通过在移动平台上引入凤凰卫视的媒体内容,中移动将为用户推出手机多媒体化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举是中移动3G战略的重要部分,也为其打造成“移动信息专家”提供了内容保障。不过,从目前来看,何时盈利还是个未知数。
有野心不一定是坏事,但关键是要能及时消化,中移动该深思熟虑。
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6年,中移动表现优异,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年税前盈利968亿元,同比增长23%;期内营业额上升21%,达2853亿元。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国内市场已不再是中移动的唯一目标,“走出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其着重考虑的因素。
从中移动收购Paktel的交易可以看出,中移动已经谨慎地迈出了“海外扩张”的第一步。此前,中移动曾2次尝试进行并购,都因为价格原因胎死腹中。
与全球市值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移动相比,Paktel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截至2006年底,Paktel的用户仅150万左右,而中移动已拥有超过3亿用户,居世界之首,是Paktel的200倍。
分析师表示,巴基斯坦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Millicom处境十分艰难。去年,中移动曾想以53亿美元收购Millicom,最终因双方在价格上存有分歧而交易搁浅。这次中移动和Millicom的再度联手,让人有些琢磨不透,中移动方面对此也没有作任何披露。
电信业战略咨询专家、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认为,“今后双方肯定有合作机会,出售Paktel后,Millicom手中还有16个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业务,这些业务内容都是中移动此前所觊觎的。”
此次收购,是继购下香港华润万众、入股凤凰卫视之后,中移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部署。虽然巴基斯坦电信市场竞争激烈,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潜力。巴基斯坦有1.6亿人口,6家移动运营商,在全球电信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不到10%的情况下,巴基斯坦的电信业年增长率超过140%。但由于起点较低,移动渗透率在15%左右,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去年11月,Millicom决定出售Paktel,退出巴基斯坦市场。闻讯后,先后有10家收购方有意接手。
(未完,请翻页)
第三页
从最终达成的交易价格来看,算不上昂贵。“按照Paktel的150万用户计算,中移动集团付出的单用户成本不足200美元,这次并购的单用户成本较国内用户至少低了60%。”BDA电信分析师张宇表示。
其实, 2006年7月,与中移动交易失败后,Millicom首席财务官David Sach表示,将不会继续寻求出售自己。不过,由于自身在巴基斯坦市场缺乏竞争力,他的诺言并未得以履行。
既然整体出售无人买账,Millicom想到了拆开卖。分拆卖的好处是,整合成本和风险可以降低。中移动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敢于果断出手。
尽管Paktel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以中移动的实力完全有把握帮助它走出困境。巴基斯坦跟中国的市场环境差不多,如具挑战性的地理环境和大量的低收入消费者,这些都有利于中移动移植在国内市场所取得的经验。中移动看重的是它的市场前景,以及它对自己在海外市场布局谋篇的战略意义。
巴基斯坦电信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对于一个1.6亿的人口大国来说,其强劲的需求,是任何运营商也无法漠视的。白纸好作画,巴基斯坦为中移动留下了足够的开拓空间,这是真正的诱惑所在。再者,中巴两国睦邻友好,也为中移动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显然,这是精心策划后的一次收购,也是未来中国运营商海外之旅的关键一着。
新兴市场风险犹存
截至2006年10月,Paktel移动用户超过150万,比上一年增长了69%,市场份额约为3.5%,在当地6家移动运营商中排名第5。不过,这并不是中移动看中Paktel的决定性因素。150万这一数字拿到中国市场,甚至比不上中移动1个月的新增用户。
其实,中移动是把这次收购当作一块跳板,抑或一块实验地,积累一定经验后,再用于以后的收购中去。这通过它们之间的控股关系可以反映出来。
在此次交易中,Millicom出售给中移动88.86%的股份,也就是说,交易后Millicom仍持有Paktel约10%的股份。至此,寓意已经很明显:Millicom与中移动藕断丝连的关系,使得它既可以分享中移动今后在巴基斯坦市场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为自己留了后路,以便以后有机会与中移动进行其他合作。而对中移动来说,则给自己留住了一座靠山,在巴基斯坦,Millicom才是“地头蛇”。
Millicom的业务基本上都在新兴市场,这与中移动国际化的目标不谋而合。在刚刚结束的中移动2007年工作会议上,王建宙表示:“在中国移动制定的‘走出去’战略中,我们的目标不是北美,也不是西欧,而是新兴市场,即我们所说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对中移动来说,自己有在中国市场上多年积累的经验,这对今后开拓新兴市场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中移动为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一直对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新兴电信市场十分关注。把得来的经验复制到新兴市场中去,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其次在设备采购和劳动力成本上,也具有竞争优势。
据悉,在此次收购中,中移动组织团队多次赴巴基斯坦开展了详尽的尽职调查。同时,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中移动聘请了全球一流的投资顾问团队。不过,对于中移动来说,难点在于如何把Paktel融合到自己的全球化布局中去,中移动还缺乏海外并购的经验。
如果中移动今后几年在巴基斯坦取得好成绩,就能为其后续收购提供参考,把成功的经验移植到新兴市场中去,实现海外业务增值。这也是Millicom成为中移动竞购目标的关键原因。
既然是收购,风险就不可避免,中移动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海外风险评估、跨国经营、文化整合以及当地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都是令中移动今后头痛的问题。
Paktel是一个烂摊子,接手后如何运作,如何跟其他的几家移动运营商竞争?中移动有很多功课要做。以中移动的实力,打价格战是其强项。但如此一来,得罪其他竞争对手将不可避免。最终结果有可能会与中移动的目标背道而驰——赢得了客户,却无法带来利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