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收购Paktel进军新兴市场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7-02-15 16:2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三页

从最终达成的交易价格来看,算不上昂贵。“按照Paktel的150万用户计算,中移动集团付出的单用户成本不足200美元,这次并购的单用户成本较国内用户至少低了60%。”BDA电信分析师张宇表示。

其实, 2006年7月,与中移动交易失败后,Millicom首席财务官David Sach表示,将不会继续寻求出售自己。不过,由于自身在巴基斯坦市场缺乏竞争力,他的诺言并未得以履行。

既然整体出售无人买账,Millicom想到了拆开卖。分拆卖的好处是,整合成本和风险可以降低。中移动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敢于果断出手。

尽管Paktel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以中移动的实力完全有把握帮助它走出困境。巴基斯坦跟中国的市场环境差不多,如具挑战性的地理环境和大量的低收入消费者,这些都有利于中移动移植在国内市场所取得的经验。中移动看重的是它的市场前景,以及它对自己在海外市场布局谋篇的战略意义。

巴基斯坦电信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对于一个1.6亿的人口大国来说,其强劲的需求,是任何运营商也无法漠视的。白纸好作画,巴基斯坦为中移动留下了足够的开拓空间,这是真正的诱惑所在。再者,中巴两国睦邻友好,也为中移动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显然,这是精心策划后的一次收购,也是未来中国运营商海外之旅的关键一着。

新兴市场风险犹存
截至2006年10月,Paktel移动用户超过150万,比上一年增长了69%,市场份额约为3.5%,在当地6家移动运营商中排名第5。不过,这并不是中移动看中Paktel的决定性因素。150万这一数字拿到中国市场,甚至比不上中移动1个月的新增用户。

其实,中移动是把这次收购当作一块跳板,抑或一块实验地,积累一定经验后,再用于以后的收购中去。这通过它们之间的控股关系可以反映出来。

在此次交易中,Millicom出售给中移动88.86%的股份,也就是说,交易后Millicom仍持有Paktel约10%的股份。至此,寓意已经很明显:Millicom与中移动藕断丝连的关系,使得它既可以分享中移动今后在巴基斯坦市场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为自己留了后路,以便以后有机会与中移动进行其他合作。而对中移动来说,则给自己留住了一座靠山,在巴基斯坦,Millicom才是“地头蛇”。

Millicom的业务基本上都在新兴市场,这与中移动国际化的目标不谋而合。在刚刚结束的中移动2007年工作会议上,王建宙表示:“在中国移动制定的‘走出去’战略中,我们的目标不是北美,也不是西欧,而是新兴市场,即我们所说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对中移动来说,自己有在中国市场上多年积累的经验,这对今后开拓新兴市场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中移动为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一直对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新兴电信市场十分关注。把得来的经验复制到新兴市场中去,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其次在设备采购和劳动力成本上,也具有竞争优势。

据悉,在此次收购中,中移动组织团队多次赴巴基斯坦开展了详尽的尽职调查。同时,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中移动聘请了全球一流的投资顾问团队。不过,对于中移动来说,难点在于如何把Paktel融合到自己的全球化布局中去,中移动还缺乏海外并购的经验。

如果中移动今后几年在巴基斯坦取得好成绩,就能为其后续收购提供参考,把成功的经验移植到新兴市场中去,实现海外业务增值。这也是Millicom成为中移动竞购目标的关键原因。

既然是收购,风险就不可避免,中移动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海外风险评估、跨国经营、文化整合以及当地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都是令中移动今后头痛的问题。

Paktel是一个烂摊子,接手后如何运作,如何跟其他的几家移动运营商竞争?中移动有很多功课要做。以中移动的实力,打价格战是其强项。但如此一来,得罪其他竞争对手将不可避免。最终结果有可能会与中移动的目标背道而驰——赢得了客户,却无法带来利润。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 上一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