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业分析:固话用户负增长说明什么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2-25 00:00:00转载

信息产业部统计数字显示,去年12月份全国固话用户为36781.2万户,而同年11月份固话用户为37024.8万户,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相反,移动电话用户则持续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比2005年同期增长6767.7万户,是固定电话用户增长数量的约4倍。固话用户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天最终还是到来了。

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去年11月,全国共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固定电话用户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相较于10月9省、市、自治区出现的负增长,有继续蔓延的趋势。而同期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数为固定电话用户增长数的35.63倍。去年12月,出现负增长的省份增加到14个。移动替代固话的趋势愈发明显。

2006年12月,固话用户较11月份减少了243.6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减少了196.5万户。随着终端价格和移动资费的下降,小灵通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电信专家史炜认为,今年小灵通用户损失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2000万。若小灵通业务进一步萎缩,其对固网运营商的影响可想而知。

由于移动分流了固网的部分用户,传统电信“固话”业务出现“两上升三下降”现象。在本地话务方面,2001年固定与移动之比为4:1。到2005年底,比例变成了3:7,2005年通话量是零增长,2006年1-11月固网本地通话量达到3.0%的负增长。

用户数增长的变化必然导致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不平衡。在移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固话业务的收入增幅逐渐下滑。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网运营商的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移动资费向固网逼近,尽管固网运营商全力挖潜,无奈在不同技术竞争同一市场的情况下,仍挡不住移动通信的分流与替代。而移动资费的进一步降低,对于国内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的固话业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增长模式面临转变

2007年,转型仍然是整个电信业的主题。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2007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要面向信息化大市场,着力推进电信业转型。要坚持结构、规模与质量并重,推动产业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这要求行业通过体制、管理、技术、业务等全方位的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内涵式增长。

专家认为,固网运营商的转型,最根本之处在于转变增长模式,主要有:从注重客户规模转向关注客户的价值提升;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从注重生产到注重服务的转变。

同时,由于业务经营范围受局限,电信市场竞争同质化突出。为扭转竞争的低效问题,关键在于把竞争的重心转移到业务服务的差异化以及品牌塑造方面来。国外大量市场研究表明,客户忠诚度每提高5%,企业的利润就增加25%。实施品牌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形象、维护客户忠诚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尤为重要。

融合是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固网市场进入成熟期,单纯经营固网业务风险正逐渐加大。固网运营商主动求变,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转向现代化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早先预测到固网语音业务带来的挑战,加强了语音、互联网和信息业务的融合,使非语音业务成为新收入的主要来源。

曾几何时,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通信网络“井水不犯河水”。而现在,融合的呼声日益响亮。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网络融合是广大用户的需求。”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表示,网络融合将为用户带来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网络。

实现固定和移动业务的融合是固定移动融合的最终目的,也是全业务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同时,综合信息服务的提供,也对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则是实现固定与移动融合的契机。

有专家指出,固网运营商在3G时代与移动运营商竞争的最佳途径就是采用移动网络与固网的融合,利用固网运营商的用户和资源上的优势,用差异化与移动运营商竞争,或许还有更大的机会。

中国电信市场结构失衡的局面在去年尤为突出。这表明,电信改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借激活3G之机,优化当前电信运营商竞争格局,使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经营准入,显得十分迫切。
记者 余祖江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