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单向收费政策:前度刘郎今又来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2-28 10:04: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曾经,资费改革是一块不能触碰的“禁区”。

2000年10月,曾有传闻说手机单向收费即将实施,当即引发投资者极度恐慌,香港上市的中移动和中联通市值短时间蒸发掉2000亿港元,直至有关部门辟谣“两年内不会更改”才又回升。几年后,广东、北京等地运营商纷纷在今年推出单向收费新套餐,却没有了当年的破坏力,上市移动运营公司的股价依旧停留在历史最高值附近,足以证明市场的成熟与进步。

是单向收费的条件成熟了,还是市场本身成熟了,或者两者兼有?与几年前的轩然大波截然不同,单向收费以一种新的面目平静地进入了人们的通信生活,“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博弈与推手

今日所实现的单向收费并不是当年人们所想象的那种意义上的单向收费,而是一系列渐进式发展的产物。

首先,这一次的单向收费并不是所谓的“双改单”,而是以套餐形式出现的。比如北京移动推出的“畅听99套餐”,分为99元、139元、199元和299元四档,99元包括280分钟本地主叫电话。变化的不是已有用户的资费,而是让用户自己去选择新的资费形式。据中国移动计费中心人士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使计费系统不需要做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体制的变化更为平稳。”

北京东方策略研究中心分析师张涛研究转型策略已经多年,他告诉记者:“通过微观层面上的非竞争性博弈带动宏观层面的变革,是中国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次也是如此,通过用户与运营商的博弈来实现资费变革,远比‘一声令下’式的改革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张涛提醒记者注意,监管部门对这次单向收费的推动采用的是一种柔和的“太极推手”方式,从2005年设置资费上限管理,到2006年底打破套餐的品牌壁垒,再到信息产业部有关领导明确表示,将在2007年推动运营商实现单向收费,一直到今日的已成事实,体现了一种温和而扎实的推进策略。

利用渐近式的“博弈”与“推手”,单向收费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已经淡化,再也不会呼风唤雨。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