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通密签协议 命悬牌照合谋垄断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3-03 11:36: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页

“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利润率重于市场份额”——认识到这两点,花去了中国最大的两家固网运营商5年时间。

从2002年5月电信分拆重组以来,立足于中国南方的中国电信和立足于北方的中国网通就一直试图向对方的领地发起进攻。但随着2月16日王晓初(中国电信法人代表)与张春江(中国网通法人代表)分别在一份特殊的“君子协定”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种状况将宣告结束。

全面停火

高层消息人士向本报透露,协议明确规定双方从此不再进入对方“领地”,并且提出了多个具体措施保证多年来难以实施的互联互通、新技术合作、业务合作等。他说,协议的签订不仅意味着两家固网运营商从此全面停火,更意味着“化敌为友”以及“一致对外”。

据透露,双方共同认可此次合作将以“维持现状、面对现实”为原则。具体内容包括从2007年3月1日起,双方各级子公司、合资公司停止在对方主导区域发展各类型新客户、停止所有对方主导区域内的项目投资以及配合网络互联互通等。

协议划定,南方21省市和北方10省市分别为中国电信、网通的主导区域。这样的划分与5年前国务院组织电信业大重组时的划分完全一致。

消息人士说,协议有明确的实施措施,如规定2007年2月底前双方将把对方主导区域内的自身运营数据(用户数、企业客户名单等)提交对方;另如规定2007年中国电信在北方10省市投资不得超过30亿元、中国网通在南方21省市投资不得超过70亿元等。协议也规定了明确的监管措施,具体监管由双方集团市场部、大客户部实施,同时双方集团领导将建立定期会晤沟通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合作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一位运营商市场部人士告诉本报,这次合作的事情 “不能说”,“双方要求严格保密。不能告诉记者和用户,也不能告诉任何第三方”。采取这样的措施也许是为了消除政府与公众的疑虑—— 两家运营商是否在合谋寡头垄断?

“如果从当初电信重组的初衷来看,现在(指双方合作)确实是一种倒退。”一位匿名电信专家说。他说,但也不应该把这种合作就看做对消费者有什么阴谋,主要原因是“这几年固网运营商被移动挤压得太苦了”。

第二页

5年前电信重组的时候,电信、网通都处在自己的黄金时代。他们不但仍享有固话月租费带来的丰厚收益,并从固话用户的高速增长中获得了红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决策往往倾向于扶植移动通信,一些成本包袱不断被甩给固网运营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目前中国移动员工数量为11万,联通4万,而且基本没有退休员工。但电信、网通都被分配了大量退休员工、附属企业员工等,使员工总数超过了100万。

更重要的是,随着近几年来移动、联通话费不断下降,固网运营商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信息产业部最新公布的 《2006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移动运营商平均每月增加用户564万,但同年固网运营商平均每月新增固定电话用户量为144.7万户,仅为移动新增用户量的1/4。这样“可怜”的新增用户数量只达到2005年的一半,或者2004年的四分之一。

在本地话务方面,2001年固定与移动之比为4∶1。到2005年底,比例就变成了3∶7。2005年固网通话量是零增长,2006年固网本地通话量不增反降,幅度超过3%。在新增市场份额方面,中国移动一家独占四分之三,新增净利润份额则超过九成。同比中国电信新增市场份额仅为十分之一,新增净利润市场份额不足5%。中国网通的净利润已处在下降状态。

一致对外

正是共同的困境使中国电信、网通的联合显得顺理成章。运营商内部人士说,一年来两家公司一直有停战、减少内耗的打算,不过最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单向收费的消息把这种合作提早了。他说,两家公司现在都认识到,他们共同面对的最大的冲击来自于移动通信,而不是彼此。

为了更好地抗衡移动通信,协议还同时规定,双方将不再继续在宣传等方面与对方为难,不利用广告等手段破坏对方品牌、商誉等,也不再有恶意限制互联互通的行为。双方还将开展维护方面的合作,以及共同试验新技术等。固网用户将从中受益,最明显的是南北两方网站相互访问的速度将加快,比手机更便宜的网络电话等新业务也将逐步试验、商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业的大规模分拆、重组历来都出于政府政令,本次合作是第一次由运营商自己提出的、出于市场考虑的大动作。这份协议虽然有严格的保密条款,但被披露后能否得到政府认可尚属未知。

消息人士说,双方签约时已经考虑到此举的政策风险,但双方已经下定决心实施此事。双方共同认可,一旦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被认定为非法或被政府叫停,将不影响其余条款的效力。

真正可能对协议履行造成影响的因素来自于另一层面。消息人士说,协议的有效期为2007年3月到12月,但期间如发生运营商重组、3G牌照发放等重大事件,双方可对协议内容另行谈判。

第三页

命悬牌照

不过,停火协议的签署只能帮助这两家公司降低一些无谓消耗的成本,要真正解决移动通信的挤压问题,提高利润率还必须依靠别的办法。中国电信向投资者提出的解决思路有两个,一是做“全业务运营商”(即拿到移动业务牌照),另一个则是做 “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即固网转型)。

关于后者,本报获得的一份《中国电信三年规划(2006-2008)》显示,中国电信预计,要成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需要8-10年的时间,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近期(2-3年)为关键期,这一阶段结束后,非语音业务应占到总收入的35%,软交换投资占总投资10%;中长期(5-6年)基本实现战略转型,实现企业收入增长率与行业发展速度同步,非语音收入占到45%;远期(8-10年)全面成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所谓转型其实用处不大”,BDA电信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张宇说,“拿到移动牌照才是电信、网通惟一的救赎方法,并且拿牌时间越早越好。”

张宇说,当前电信、网通面临的情况是固定语音业务遭受移动通信挤压;小灵通投资周期已过,用户增长开始下降;长途业务受IP电话、Skype等新技术影响收入下降;以宽带、商务领航、IPTV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虽然有增长,毕竟占集团收入比重不大,尚无法承受集团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负。

考虑到电信网络建设周期,拿到移动牌照并不能立刻帮助电信、网通提高利润率。但张宇说,如果不能迅速拿到移动牌照,小灵通用户甚至固网用户都将出现加速流失。他说,随着单向收费等政策实施,电信和网通推动电信重组乃至3G发牌的心情已经相当迫切,本次的合作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

“对电信网通来说,拿牌的时间越早越有利。只有迅速拿牌(年内),小灵通用户才能平稳转网,固定移动两网也可发挥协同效果 (如业务打包)。”他说,“这样才能实现‘可衔接’的业务转换,防止出现收入骤降的空当期。”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电信还是网通都将拿到一张3G业务(即移动业务)牌照,只是该牌照到底为何种3G标准以及发牌时间尚未确定,但发牌时间对两家固网运营商至关重要,因为“3G牌照是网通和电信真正的救命稻草”,有市场分析人士如此形容。

作者:冯大刚 常怡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