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存储的未来将以软件来驱动

PChome | 编辑: 杨朝栋 2014-01-03 00:01:00原创

英特尔通信和存储基础设施事业部平台应用工程存储技术专家Michael McGrath接受了专访,他提出存储的未来将以软件来驱动。

近日,2013中国存储峰会在北京举行。英特尔通信和存储基础设施事业部平台应用工程存储技术专家Michael McGrath发表了演讲。在峰会现场,他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存储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接受了PChome记者专访。

英特尔通信和存储基础设施事业部平台应用工程存储技术专家Michael McGrath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存储产品市场经理亢海峰

Q:英特尔怎么理解软件定义本身的概念和内涵?

A:英特尔的“软件定义存储”从客户的需要,客户的应用出发,包括可扩展性、自动化,包括虚拟的资源调控。同时也基于基于底层资源,包括存储、网络、计算能力。

Q:英特尔认为重塑数据中心的关键在哪里?

A:英特尔基于客户前端的应用,如何能够灵活调配和调动底层的资源,有效的节成本、资源调配、分配,最大化的用我们现在的资源能够满足客户的应用。包括存储、计算、网络资源,这块满足客户最终的需求,SLA,服务级别,达到更有效的利用硬件和软件环境。

Q:英特尔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数据中心市场?

A:中国的数据中心在经历转型,从以前以硬件、传统、IT为主的架构,转向以应用为主的架构。这些年大家看到,底层三个大的架构,存储、计算力和网络,从计算力来讲,从原来的封闭系统越来越向开放式计算系统、标准化计算系统发展,其中英特尔的IA架构是非常受欢迎,也是非常主流的方式。通过软件定义一些在标准服务器上实现网络的功能,都在向标准化的平台发展。

Q:英特尔如何看待存储的未来?

A:存储未来一定是一个软件的生意。因为现在不光英特尔这么想,更重要的是英特尔的合作伙伴,包括我们有很多OEM或者是ODM还有很多软件厂商,他们也都在探讨如何用标准化的软件方式在硬件上去运行。
采用软件定义的存储,我们随时可以去增加一些软件的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的升级来不断应对客户的工作负载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存储一定是以软件为主,但是硬件来讲更趋向于标准化。

Q:英特尔怎么看待软件驱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A:未来的发展,我们发现虽然是软件定义,其实因为软件定义反而恰恰需要更多的计算力。近些年英特尔包括在高性能计算、并行文件系统这块,有一些持续投入。英特尔分发版的Hadoop,也要用到计算力的,也是一个分布式的,底层也有分布式的文件系统的存储。未来的存储厂商可以直接调用英特尔的软件库很快升级他们的软件产品。

Q:用户应该如何判断自身的存储能力,软件应该如何升级?

A:通过软件来去定义成长,现在很多软件,只要把服务器插进去,加入到管理结点,自动划分到资源池,这是我们现在见到比较多的方式。这是一个软件定义的优势,并不需要在一开始就去规划很大的规模,因为规模是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步步去扩展。

英特尔本身的一层是加在应用软件和硬件之间调优的软件,我们会定期的去升级,英特尔的硬件在不断成长,随着这个成长我们软件上一定会有投入,这是持续不断的。

Q:英特尔认为企业的存储会走向分布式还是集中式?

A:一种是传统的存储,未来随着数据中心的增加,量上有一些需求,但因为是需要块级的数据,会在传统的存储之上做大型集群。另外一些像互联网行业,它是一定要往分布式走的,因为有更多的图片、视频、非结构化的数据、海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存储。

Q:英特尔所重点研究的存储领域的方向有哪些?

A:包括加密、擦除码的算法,包括重复数据删除、压缩都是我们的方向,这是大的范畴。另一方面,从硬件来讲我们每年的钟摆模式,每一年更新我们的制程和微架构,随着制程和微架构的调整,可能有一些性能的问题、功耗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