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名人办杂志能否像博客一样风行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3-12 01:04: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页

2006年是博客年,有人预计2007是电子杂志年。继明星开博而将博客推红之后,网络又看中了明星的力量,2007年想要借东风的是网络杂志,明星、名人纷纷变成了网络杂志主编。

与办杂志不同,开博带有太明显的个人色彩。博客内容既然与自恋很难剥离,惹骂的风险自然就变得无比之高。因为所谓博客,要么表达的是博主对事件和人物的看法。要么记录的是该人的生活琐碎。

博客容易招骂,而且可读性不高

但是所谓祸从口出,表达个人观点是很容易讨骂的一件事情。轻易就能被人抓住把柄臭骂一顿。而个人琐事,作为明星,喜欢你的人可以因为你的嘴型或者发型而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理由也可能只是因为你的眼睛不是他喜欢的蓝色。所以名人博客风潮到了后期渐渐变成了骂战阵地。而明星们,除了把博客当作种负面新闻的公开声明处之外,真正让人有兴趣浏览的明星博客并不多。不然“老徐”也不会变得那么著名。

此外,一个人要坚持写博客,须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和足够的绵延不断的自恋情结。不然很难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演变成“一千零一夜”。

由于博客有如此之多的弊端,所以明星开博风潮并未盛行多久,一部份明星不愿招惹是非干脆就不开博。即便开了博的,也在一段骂战的中场休息时间或者长久无人关注的自生自灭环境下宣布息“博”。而这就给了网络杂志一个很好的契机。

其实网络杂志并非2006年才兴起的新鲜事物。POCO是先行者。不过召集明星和名人来办杂志还是最近才有的事情。万众传媒和新禾传媒在2007年争先推出明星或者名人担任主编的电子杂志。万众传媒定位为精品杂志路线,希望建立以白领和泛白领为主的阅读群体。因此他们推出的都是以知性出名的名人所办的杂志。包括原创的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担任主编的电子杂志《豫约》,和帮杨澜的电子杂志《澜》做发行工作。而新禾传媒的定位明显不同,他们似乎更倾向于打明星牌,依靠偶像明星带旺人气。因此新禾传媒力捧的是拥有高圆圆和周笔畅的电子杂志《明星志》。正是前赴后继的明星对电子杂志抛出橄榄枝令媒体惊呼“明星办杂志变成了新风潮”。因为明星往往是潮流生活的领导者,他们的嗜好代表着流行的方向,在博客之后,明星争着要做文化人办杂志,圈内是否将像当年见面就问“你开博了没有?”一样,见面就问“你办杂志了没有?”。

名人与网站合办杂志是利益共享

为什么要找明星、名人来办网络杂志呢?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网站是希望通过明星的影响力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因此网站是主动的,明星是被动接受的。也有人认为:“名人所拥有的资本是什么?名气也。”名气虚而不实,人总不能都靠着名气混饭吃,即使混,也就一两顿可以吧,餐厅老板请吃个饭和你合影,但也无需每日更换你名人的照片吧? 而且吃完就排泄掉了。但名人总不能象我们升斗小民似的只停留在温饱阶段吧,所以必须找到新的赚钱方法。

第二页

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网站与明星在办电子杂志上是什么关系?当然是利益共享了。万众传媒CEO余颂华女士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陈鲁豫的电子杂志《豫约》创办的始末。“事实上,最初是凤凰卫视找到我们的。我们当时也没有明确的想要找个名人来办杂志增加点击率。凤凰卫视那边觉得我们电子杂志的平台很好。之前明星们还流行开博客,但陈鲁豫拒绝开博客。那么怎样才能让喜欢她的观众了解更多她的想法以及《鲁豫有约》这个节目台前幕后更多的花絮呢?他们就找到我们,表示想要办一本电子杂志。因为这个方式既能够与观众有强烈的互动,又不会像博客给人那么随意和个人的感觉。而且陈鲁豫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像自己的偶像奥普拉·温弗瑞那样,主持电视节目之余办一份自己的杂志。于是就诞生了《豫约》这份电子杂志。”

《豫约》是从陈鲁豫的视角与品味出发,以大事记、访友记、行走记、生活记、人物记等栏目,通过衣、食、住、行、游、友等多个方面来展现不一样的陈鲁豫。对于这部电子杂志,陈鲁豫本人表示:“很多人通过看《鲁豫有约》了解我,但很多人更喜欢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更全面的了解我,所以我希望将触角伸得更广阔一些,电子杂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事实上,万众传媒旗下原创的电子杂志有四种:《V magazine》(月刊)、《豫约》(周刊)、《万众生活周刊》和《EASY志》。创刊不到三个月的《豫约》,第二期杂志的下载量在万众自己的排行榜位居《V magazine》、《万众生活周刊》、杨澜的第二十六期《澜》之后,不过,余颂华女士就表示对《豫约》的前景十分有信心,相信它的销量一定会稳步上升。

运营模式:幕前挂名人主编,幕后有制作团队

但是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陈鲁豫主持节目工作那么忙怎么还有可能兼顾电子杂志?是否就像当年超女博客被踢爆有枪手一样,也只是挂名而已呢?根据万众传媒给出的《豫约》的相关介绍我们知道,所谓陈鲁豫办杂志,并非她一个人完成所有从采编到视频、音频制作等各项工作。就像杂志社的总编一样,她只负责杂志的思想基调等大的方针方面的问题。1月24日,在《豫约》的创刊活动上,万众为陈鲁豫筛选的3位主编助理候选人亮相,而当日到场的陈鲁豫的粉丝们与偶像一起挑选出了助理的最佳人选。除了有总编助理,《豫约》事实上还有两个工作团队。一个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班底,他们将提供关于这个节目台前幕后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还有万众传媒的工作团队,包括像传统媒体一样的采编人员以及视频、音频等各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士。

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辅助人员,所以对于明星办电子杂志的风潮,余颂华认为像博客那样大量风行的可能性很低。“因为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明星和名人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这个不比博客,一个人爬上去就能写了。电子杂志是一份团队的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

盈利模式:免费下载阅读,靠广告赚钱

有句老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电子杂志既然让明星、名人趋之若鹜自然有自己的生财之道。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的电子版有何不同?它的营运模式和前途是如何的呢?目前力邀明星、名人办杂志的媒体以万众传媒和新禾传媒为主。但新禾传媒更像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版,仍旧局限于邀请明星拍摄封面照片以及专访。因此,从真正的电子媒体的角度来说,还是拿万众传媒做例子比较有意义。

目前对万众传媒来说盈利方式与其他网站仍旧相似。余颂华表示,通常电子杂志除了广告就是靠收费阅读来盈利。但是目前万众的杂志都还是提供的免费阅读,需要等杂志有一定的发行量然后靠广告赚钱。这与其他网站靠把内容先做起来再吸引广告是同样的道理。此外,在积累一定资源之后进行数据库的营销也是万众的盈利方式之一。

第三页

目前,万众由于拥有丰厚的幕后资金支援,所以盈利并非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他们希望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之内能够让电子杂志达到收支平衡。这个时间与传媒杂志通常所需要的收支平衡时间相比已经属于多年前的深圳速度了。

相对优势:增强粉丝与明星之间的互动

当一种新生事物诞生时,人们总是好奇它是否会取代旧的事物。时间证明,很多新生事物都淘汰了旧的事物,然而很多旧的事物也可能像古董一样,不但不会被淘汰,反而越来越值钱。当E—MAIL基本取代了投递信件,电子杂志能否取代传统纸媒?对此,余颂华认为,不能说取代,但是电子杂志替代传统纸媒未必没有可能。相对于传统纸媒。电子杂志有一系列的优势,特别是对于白领等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工作忙,收入高,可供阅读实体杂志的时间少,网络杂志提供了新的平台,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甚至只是一部PDA都可以阅读,而网络杂志的信息量更大,消费者的阅读弹性更自由。而万众传媒副总裁、总编韩国强也认为:“电子媒体集成音频、视频、文字,说到底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包括纸媒甚至包括电视的很多特点。比如颠覆了传统的纸媒,它是平面加图像的方式,同时突破了广播和电视不可回放的缺憾。这是从表现形态上说。从内容制作层面,我们目前主要推几个产品,非常注重互动,就是读者和编者的互动,这也是WEB2.0基本的精神。读者可以参与我们内容的形成和制作,以后来看甚至可以实现大众定制等等。读者和编者之间共同完成内容的打造。对于广告主的价值创新最明显,因为电子杂志同行以前也做过类似的宣讲,可以实现对目标用户的精确投放,可以监控所有用户的阅读行为,最后完整提供给广告主我们读者的行为分析报告。这个价值创新可以颠覆广告界的经典语句来概括‘我知道我的广告费一半是浪费,但是不知道浪费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跟广告主说你的每一分钱都没有浪费,这就是我们给这个市场、读者和广告主创造的价值。”

不过,IT业内很多人却认为网络杂志在短期内无法替代传统杂志。障碍大致有三点:一是传统观念的障碍,这包括阅读习惯和付费阅读两个方面的观念。目前中国的成年人还是喜欢纸质媒体的阅读方式。虽然他们也大量使用网络,但是很多人还是习惯把杂志当作睡觉之前的催眠曲。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翻两页。就这种功能而言,一定要通过电子器材才能阅读的电子杂志明显不适应这种阅读习惯。此外,在中国,付费阅读也并不是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观念。网络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免费的概念。免费的查阅资料,阅读书籍以及BT电影、电视剧。所以当BT决定改邪归正时,只有预期原有用户中的3成使用者能够接受付费使用的观念。对此,余颂华也承认的确是目前电子杂志遇到的问题之一。目前为止,万众还只能采用免费阅读的方式来获取读者。

第二个原因来自技术层面。虽然目前的IT技术已经比较发达,但是要随时使用手机或者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非常方便的阅读,这还需要更漫长的技术发展时间。使用者的网络速度决定了电子杂志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原本的优势比如视频或者音频将会受到多少折扣。

另外,自从网络出现之后,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呼声一直不断,而实际情况至今仍旧是二者和平共处,所以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的前景也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一样的状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