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微尘”对身体的伤害更甚

互联网 | 编辑: 钱嘉春 2014-04-09 00:00:00转载

提及大气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PM2.5。然而,在PM2.5的上限值以下,存在着一个由多种复杂微粒构成的“微尘”世界。

提及大气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PM2.5。然而,在PM2.5的上限值以下,存在着一个由多种复杂微粒构成的“微尘”世界。专家认为,粒径越小的微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除了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外,还会间接导致肺部癌症(包括气管、支气管癌)的民生机率。

研究发现:粒径接近2.5微米的微尘能被肉眼所见,如二氧化硅、氧化铝等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如呼吸道炎症等);而粒径越接近0.02微米的微尘(小于0.02微米的微尘由于质量过轻,不会沉淀附着进入人体),属于高活性间接致癌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因其浓度高、入侵深、难去除等特点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近日,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专家戴自祝教授在内的专家表示,粒径小的微尘除了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外,还会间接导致肺部癌症(包括气管、支气管癌)民生机率,伤害巨大。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也显示:禽流感,流感病毒,军团菌,乙肝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尺寸均大于0.02微米,属微尘范围。

那为何粒径越接近0.02微米的微尘对人体的危害越显著呢?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粒径越小,浓度越高。高浓度的微尘累积在一起会形成巨大的表面积,从而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不含重金属)进入人体。而据数据显示,“微尘”世界中粒径在0.02- 0.5微米间的颗粒数量约是粒径在0.5- 2.5微米的颗粒数量的100倍以上;第二,粒径越小,入侵越深。通常0.5-2.5微米的微尘最多仅可到达气管末端或刚至肺泡,而0.02-0.5微米的微尘则像是灵活跑动的“老鼠”,在呼吸道中畅通无阻。且越接近0.02微米,进入肺泡后越过人体血气屏障的可能性越大,继而进入心血管系统引起各种疾病、甚至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平衡产生严重干扰;第三,粒径越小,越难去除。接近0.02微米的微尘,对净化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只有少数尖端净化技术才能实现去除0.02微米的微尘。

记者以目前北京及上海3目前的空气质量为例,北京成年人平均每天吸入微尘为72微克/立方米5,超标80%,可直接导致癌症死亡率升高25.6%5;上海成年人仅今年11月平均每天吸入的微尘63微克/立方米5,超标近60%,直接导致癌症死亡率升高18.4%5。面对“微尘”引发的健康影响,专家建议:一是对于每天须外出上班和上学的人群,外出时选择正规合格的口罩;二是像老人、孕妇、幼儿等抵抗力差的人群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最好尽量减少外出。

同时专家还指出:大气污染中的微尘无孔不入,加之冬季空调、暖气、煤气的频繁使用、而人们习惯紧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外加冬季流感人群数量的激增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专家建议:进入室内,可更换外衣、用温水洗口鼻;同时选择正确、有效的空气净化器是科学的解决方案。建议大众在选择净化器产品时不能仅看PM2.5上限值的去除率,更需注意净化器可净化的下限,选择能有效过滤微小至0.02微米的微尘,才能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呼吸健康、远离疾病危害。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