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步寻呼机后尘被手机逼向穷途末路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3-20 14:39: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来自易观国际和信产部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小灵通开始进入市场到2002年底,只不过累计了1000多万的用户,而2003年一年就暴增了2350万,2004年,这个数字被刷新为2793万。

当时间走到了2007年,小灵通的命运似乎印证了阚凯力的话。但是,阚凯力也不排除未来会有小部分小灵通用户存在的可能。他表示从小灵通退出主流市场到像今天寻呼机一样完全结束业务,应该还会有几年的时间,“就像汽车取代马车一样,并不是说一辆马车都没有了,但是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小灵通业务的下滑肯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IDC中国电信研究部研究主管经理鹿强先生告诉记者,“但我并不认为它会很快地消失,至少五年之内不会。”

鹿强认为:首先,小灵通的用户数量非常大,这个群体的转移一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次,运营商出于投资回收期的考虑,会推出多种方式来促进消费者的使用;第三,如果小灵通在技术、质量、使用区域和价格上进一步改善的话,最后必定会留存在一些低端人群中。 

曾经的传奇

“我们应该骄傲地说中国是世界上小灵通发展最好的国家,小灵通在中国发展到接近一个亿的规模,足以说明它非常成功。”鹿强表示。

十年前,原浙江省余杭市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和一位刚刚回国的小伙子吴鹰一起“赌”了一把,把一种叫“移动市话”(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的东西从日本引入中国,这就是“小灵通”。

后来,这位同行们口中的“阿福局长”徐福新被称为中国“小灵通之父”,而吴鹰的UT斯达康更是凭借小灵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成为了世界十大上市电信商之一,并创下了连续17个季度打破华尔街预期的神话。

虽然从诞生之日起,“小灵通”一直饱受争议,如没有明确身份、从未被政策所鼓励,还被指为是“落后”的“淘汰技术”等,但恰恰就是这个“异类”,却突破种种政策限制,在市场的夹缝中急速扩张,从偏远县城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小灵通都受到了热烈追捧,显示了惊人的生命力。从2002年底开始,政策层面放开使得小灵通开始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并逐渐成为主流通信工具之一。

来自于信产部《2006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9112.7万户,而同期的手机用户是4.6亿。

而且,“如果没有小灵通,手机资费会下降吗?是小灵通使得中国电信服务市场更加趋于市场化,并通过竞争带来合理的价格。”鹿强表示。

但阚凯力却有着不同看法。“虽然不能说手机资费下降和小灵通完全没有关系,但更多地还是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如果国资委没有禁止移动和联通之间的价格战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按照当时移动联通价格战的情形,2005年的资费就应该到达2007年的水平。”阚凯力说。

谁受冲击最大:中国电信、网通还是UT斯达康?

如果小灵通保持颓势,那么运营商、设备生产商和终端商,谁吃亏最大?

IDC中国电信研究部研究主管经理鹿强认为,受到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小灵通运营商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宽带和小灵通是这两家运营商赚钱的主要业务,小灵通市场的萎缩有如‘壮士断去一腕’,冲击是比较大的。”

“小灵通实际上已经给了电信运营商一个缓冲,小灵通的衰退意味着他们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阚凯力认为。

鹿强和阚凯力都认为,在设备厂商中,除了UT斯达康以外,其他影响都不会很大。因为UT斯达康的业务比较集中,当然冲击会比较大,而对于其他主要厂商,小灵通只是产品线之一,对整体影响不大。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