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中国互联网20周年的生日。而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20年会是什么样子?谁都不敢做出这样的预测。
大话中国互联网未来20年
今年4月,是中国互联网20周年的生日,我们回忆上一个20年,这肯定是准确无误的。总结过去总比预测未来容易,只有全面不全面一说。而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20年会是什么样子?谁都不敢做出这样的预测,这正如20年前无论那位预言家都不能想象——如今我们可以边走边上网一样,我们《每月裁定》今天就当今的互联网免费能坚持多长,互联网产品周期多长、美国互联网是否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等20个话题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请网友们裁定。本次话题参与讨论的嘉宾是CBSi(中国)媒体总编刘克丽和PChome执行总编王学刚(即笔者)。其中,克丽老师为正方,笔者为反方。
论互联网免费与产品寿命
裁定命题一:互联网的免费大餐不会继续下去
正方:本来免费都是间接收费,在未来看上去免费的应用如空间、信箱等一旦市场成熟后,就要收费了,最近我注册了个139的信箱就会从话费中收费了,试想QQ号每人1个月收费1元,每年12个月,如果说腾讯说的目前8亿用户有水份的话,甩干一半,4亿用户,每年48亿元人民币,收入不到400亿人民币的腾讯绝不傻,只是目前还不到收费的时候,世界上任何大款都不会不拿48亿人民币、8亿美元不当回事,只是时候未到而已,至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你完全离不开它的时候。当然间接收费、收广告费不在讨论范围内。
互联网的免费大餐还能保持多久
反方:互联网自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免费就是其本质特性之一。当然,这并不代表互联网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免费获得的只是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免费邮箱是1GB,而收费的可以达到10GB;免费下载限速100kB/s,而收费的VIP用户可以不限网速;免费用户必须在网页上阅读,而交费后就可以下载离线阅读,等等。免费与收费在很大程度上会是共存的,只不过所得到的效果会不同。现在被炒得火热的互联网营销概念,互联网公司A对用户B免费,却可以从另外的公司C那里收钱。甚至像打车软件这样,不仅免费,还倒贴钱给用户,比免费更诱人!
裁定命题二:互联网产品的寿命都不长
正方:我认为每个互联网热度产品的寿命只有2-4年,看以下产品的例子:社交网3年,博客4年,微博4年,团购2年。当然,QQ、视频、搜索、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它们虽然长尾,但也在不断升级,如QQ升至为微信、视频可能会升级成内容提供商、搜索会搜索结果成为唯一人机对话、电子商务会联合线下活动。
中国互联网产品寿命普遍短于国外
反方:我部分赞同克丽老师的观点,但我并不觉得互联网产品的更新如此快速,像BBS、博客、微博的变迁是受网速影响,未来像微视这样的应用应该会随着4G网络的发展变得更多。人总有那么点闲时间,总要找一个地方去发发牢骚,正是所谓不吐不快。互联网产品不管怎样变化,针对用户言论出口的本质还是这个,只是载体或产品形式不同了。但对于像IM、电子邮件等非常成熟的互联网产品,会长期存在下去,并不会有太多改变,它们已经成为了法律认可的东西。互联网产品形式在变,但本质不变。
论中国互联网的由来和走向
裁定命题三:中国互联网应用不是美国的翻版
正方:这个命题的结论具有两面性,我很早就认为美国是10指经济,中国是拇指经济,中国的无线互联应用不是美国的翻版,而传统互联网应用是美国应用的翻版,如搜索、视频、社交应用都比美国晚,而手游、手机支付、打的、手机金融比几乎和美国同步、比美国火,明显的是中国互联网应用的部分商业模式也不是美国的翻版,如搜索排名竞价、拍买阿拉丁、无线客户端无盈利模式还在狂炒。
中国互联网的很多产品源于美国,但又与他们不同
反方:我恰恰觉得中国主要互联网产品全部是Copy美国的,真正从中国发源的互联网应用少之又少。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每天在手机和电脑上都要使用QQ、微信、微博等,哪一个不是舶来品?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改造能力强,本土化做得好,可以把拿来的东西做成自己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外也在使用QQ、微信了,因为这些产品的体验比MSN、WhatsApp好多了。但并不是国外所有的应用直接搬到中国就可以生存,国外非常火的Facebook就没有让形式类似的开心网、人人网火下去;而微博也是在Twitter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造。克丽老师说的“10指经济”与“拇指经济”的概念很有意思,我觉得这是一个现状,各国家、地区间用户的特性不同,对互联网的认知不一样,从而出现这种差异。
裁定命题四: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将走向世界
正方:虽然,我不认为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商业模式会走向世界,但我认为中国互联网的资本会走向世界。
中国互联网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路并不平坦
反方:首先中国互联网的概念都是源于外国的,当然在引入后做了很多适合于中国特色的应用改造,而其本质则一直在学习国外的模式。没有核心技术,这是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大难点。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觉得还是有一定机会的,中国的用户基数大,参与性强,近几年中国人更多地走出去,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旅游网站都有了中文界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中国融入世界。但中国的语言问题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走向世界的一个主要障碍,这也是很难解决的。中国目前在很多领域都处于工厂阶段,创造力不足,互联网行业也一样,现在只是疯狂仿造、改造产品,基于全球视角的原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互联网公司很难走向世界。同解的还有日本、韩国等地。
论4G带来的变迁与数码相机上网
裁定命题五:4G时代不会给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方:上4G表明3G升级的失败,关键在于需求,在新的需求没有被创造出来前,在互联网关于带宽的更多的带宽需求没被创造出来的前,4G不会引起无线互联更大的变化。我们看上一轮微博、微信、手游的应用,不全是因为3G,而是因为智能手机。
4G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反方:我觉得4G的出现会给这个产业带来很多本质变化,或者说4G时代完不成,要通过5G来实现。只有网速有保证了,才可以进行相关应用。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本质是因为网速保证了应用,才让其本身的价值有所体现。如果拿一只不能上网的手机,它的可用性也许还不如一款老式的诺基亚。
裁定命题六:数码相机上网会成主流
正方:这点是肯定的,传统相机这5年来市场一直下降,大部分原因是所拍照片不能即时分享,而手机的像素、PS等加工软件水平在上升,原因是什么?如果相机可以上网(不一定可以通话),现状会缓解。
用数码相机上网,你接受吗?
反方:首先看一下数码相机的发展走势,卡片机已经基本被手机取代了,而单反、微单相机的主要应用是拍出好照片,并不是立刻分享。数码相机上网有几道坎:第一是网络接入方式,现在新的数码相机很多内置了WiFi模块,或者存储卡支持WiFi,但长时间开着WiFi会比较费电,传输照片时,也需要在手机或电脑端安装软件,有一定技术门槛;第二是操作方式,现在略专业的数码相机还都采用的传统按键和拨轮方式,这不利于上网操作,有部分触屏数码相机,但其定位是入门级产品,成像效果比手机拍的照片好不了太多。第三是相机毕竟是一件专业设备,它的用户要有一定技术基础,如果一个完全不懂摄影的人,可能用专业相机拍出的照片,还不如在手机上用美图秀秀拍的好呢。由此看出,相机普及上网并不现实。
论线上商城与互联网安全
裁定命题七:网店会不会取代线下商城
正方:在大城市会,在乡镇甚至县级城市20年后还不会。
你有多少商品是从网上购买的?
反方:我认为在零售业,网上交易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现实交易,换句话说,网上的交易额将大幅超过线下交易,而线下的百货商场也不会消失,会在经营方式和规模方面做出调整。这建立在几个基础之上,首先是互联网的普及,虽然说中国现在超过半数的人都是网民,但对于互联网的知识还是非常欠缺的;其次网络环境的安全程度与消费环境的诚信程度都有待提升;第三物联网、O2O概念会继续深入普及下去,物流行业也将有更大发展;最后,传统线下商城未来会更多以体验、服务类为主,再有一些像理发、餐饮、健身等不适于在网络上进行的商业行为。说到城市级别的问题,我恰恰觉得4-6级城市的人可能会更喜欢网购,比如镇子里没有A&F、Zara专卖店,但可以通过网络购买。
裁定命题八:互联网越来越不安全
正方:前20年的网络是越来越不安全,后20年网贼、网盗、黑客、病毒也会与时俱进,20年后的网络比现在还不安全。网上警察、网上侦探的技术也会与时俱进,监管不可能走在盗贼、黑客的前面。
网络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网络话题之一
反方:这个问题上,我不能叫反方了,因为我和克丽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甚至更加同意这一观点。2000年的时候,“千年虫”有惊无险,后来的各种计算机病毒也没能怎样,但这种幸运不会常有的。按照现在的网络发展速度,电影《骇客帝国》里的场景也许很快就会上演了。具不说恶意入侵,就大数据的产生与存储,在某些程度上讲就像一颗越来越大的炸弹,我们能否承受得起数据丢失之痛。当工厂、公司、家庭都可以由网络进行控制的时候,我们随时有瞬间混乱的可能。到底在什么环节会出现问题,这个无法定论,而在未来互联网的10-20年,互联网的大灾难或将随时发生。
论摩尔定律与互联网终端发展
裁定命题九:摩尔定律不会在互联网时代被打破
正方:只是在20年之内不会被打破,这个打破不打破与互联网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新材料的发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有直接关系。
摩尔定律还能坚持多久?
反方:多次在英特尔的会议,我问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都是摩尔定律还将延续下去。其源动力是什么?摩尔定律的本质是让晶体管数量增加,从而提升运算性能、降低功耗。在互联网时代,什么是短板,就目前看,功耗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更大的短板在于软件应用,因为提升性能并不是首要问题,怎样让用户用起来更方便,仅靠性能的提升是不行的,英特尔是不是要考虑转移工作重点了呢?
裁定命题十:无线互联网终端不会再次爆发
正方:智能手机、Pad等无线终端设备20年从无到有,从有到8亿(不算一大两部手机),大中城市用户每2-3年升级,手机外型从个大到个小,从个小到大屏,一直是靠应用驱动。20年内,特别是2009年至今的5年内总有新的应用在驱动无线终端地展,所以说,只剩下升级市场。
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越来越多
反方:这是我们目前能够看到几样主要设备,在20年前,我们根本想不到手机还可以上网,当时对互联网的认识也不会想象到现在的网络状况。现在如果让我们想象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互联网将是什么样子,这个很难说,但我可以肯定将有很多我们现在根本想不到的应用。说回上网设备,除了我们已经的电脑、手机、平板,肯定会有其他设备出现,并成为主流也很有可能。只要攻克了显示、操作、电力这几方面的问题,任何形态的设备都可能出现,甚至生物芯片、人体科技等产品,会成为主流。所以,在整体数量上,还会有增长。
论传统媒体与展会的存亡
裁定命题十一: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不会消失
正方:大V们现在高喊去媒体化,都用自媒体为宣传载体,如果真的去了媒体世界会变成这样:企业、政府、社会没有官方发布平台;没有公信力的事实发布平台;只有自卖自夸自传的产品变向广告和广告;自媒、无线媒体、社交媒体目前没有商业模式;如果真的被去掉是因为媒体已不再是媒体,已是被广告收卖软文,媒体不再起到媒体的作用。
未来的传统媒体要寻求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路
反方:我并不是说互联网会让传统媒体灭亡,但传统媒体肯定在发生改变。现在很多传统媒体就已经在形式上进行了革新。本来一周一刊或者一月一刊的纸媒体,现在通过自媒体平台与网络媒体同步发布信息和进行评论;与电视、广播媒体进行栏目合作等。互联网也好,纸媒也好,都是传播形式,而核心的内容才是根本价值。所以我觉得传统媒体也会继续存在,但必须有所改变,如果不顺应时代的潮流,那么停刊是难免的事情了。
裁定命题十二:展览会、世博会将被互联网取代
正方:20年后各种大型展览、展示会会减少一半,甚至世博会都会被网上世博取代,如果真有一半,这一半不是展览、展览、展示,而是广告。
以后的展会还会如此车水马龙吗?
反方:我不这样认为,全球性质的大型展会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数量可能会减少,而规模不会减小,反而有可能增大。这种关系有些像商场与网上购物的关系,二者会并存。展览会的目的是让参观者能够直观感觉产品的特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只是浏览,没有直接接触,这种信息传递是要大打折扣的。此外,大型展览会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多地方申请举办各种展会了。展会未来需要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这一点肯定是方向。
论IT市场衰败与教育市场兴起
裁定命题十三:IT市场会衰败
正方:会衰败,因为网民、网民需求己过了婴儿成长期,以网民为例,中国网民20年来已达7亿,20年后不可能达14亿,以手机为例,现有10亿手机用户,20年后不可能达20亿用户;只剩下20%左右的升级市场,拿流量来说,上了3G的升4G,但用量也不可能翻倍,资费来说,除了涨价外,用户在20年内不可能将手机话费翻倍。公用云计算似乎是企业、社会服务20年后的增长的目标,但基础设施再有二、三年差不多,何况现在资源供大于求。
IT产业的发展是否到了一个节点?
反方:我觉得IT市场会继续繁荣下去。只有技术更新了,社会才会进步,在晶体管出现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种节奏还将继续下去。看上去好像我们该有的东西都有了,用户人群也饱和了,但其实不然。这些人的设备是需要更新的。仅仅现在,我们就可以想象出,在智能穿戴、车联网、生物芯片等方面,可以预估出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很难说未来20年互联网时代里,会不会有更令人感觉惊艳的技术出现,但至少这些已经足够我们期待了,再加上传统设备4-5年的更替,IT市场仍然会蓬勃发展的。
裁定命题十四:互联网教育市场开拓将有大发展
正方: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市场目前还没有雏型,但未耒20年内肯定在师资、教材、管理上系统化,其商业模式也很容易建成,大批的电脑、饮料、运动、保键、养生厂商会有投放。
互联网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反方:基本同意克丽老师的说法,未来互联网教育将向多领域出现,而且会有很大发展,但我认为网络教育并不会成为主流,还是起到辅助作用。教育属于一种服务行业,不仅仅像商品一样购买后就可以自己使用,即使通过网络,效果也不及面对面的沟通。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更加适合未来的社会形式。
论云计算格局与阅读变化
正方:肯定的,我认为公用云的存在不只是马上要取代企业离不开的私有云,而是要补充私有云的升级成本大、资称使用不均衡等不足。所以,在今后20年的以上联网为通路的云计算会是私有云和公用方共存。
云计算已经无处不在
反方:这个问题我分两个阶段来看,近几年,可能还会以私有云为主,但再过五年以上,很可能会以公有云为主,甚至在未来公有云取代私有云。理由有三:首先,数据量会越来越大,现阶段私有云还可以保证存储,而未来随着数据的进一步增加,企业会考虑采取公有云来减少成本;其次,所有行业一直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供公有云的服务商会越来越专业,无论是数据的安全性,购买的性价比,甚至还可能有一些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最后,个人用户的数据量在急剧增大,这些用户选择的普遍是公有云,会让公有云企业越做越大。
裁定命题十六:网上图书馆会形成
正方:网上图书馆肯定在未来20年内形成,从采用云计算网上预览到在线阅读,从网上下载到网上支付押金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所以现在出书必须带光盘成为了出版社出书的选项。
网络阅读将以怎样的形式存在?
反方:网上阅读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我并不太同意网上图书馆的说法。因为网络图书是一次性购买的,这在APP阅读端、亚马逊Kindle上已经实现了。用户阅读图书一般还是会购买后下载到本地,这种方式更符合使用习惯,因为在飞机、地铁等场所阅读,可能网络条件并不允许。设想一下,在网上建图书馆,这样的赢利模式并不是非常清晰。
论互联网金融与在线视频
裁定命题十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繁荣
正方:2013年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元年,民间资本以互联网为通路进入团借业务,补充了9大银行对小客户需求的不足,今后20年内,无线互联网的金融产品肯定在支付、信托、借贷等方面开发出更多的产品,哪里有垄断,哪里就有反垄断。
互联网金融必将成为下一个20年的重点
反方: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所有的行业发展都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互联网金融条件允许了,肯定会出现这些变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监管部门、网络安全部门,以及消费者自身对于新金融领域的认识和行动了。前面我说过,未来互联网可能会有大灾难出现,这种灾难出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是可能极大的。繁荣上肯定的,但危险也应该时刻提防。
裁定命题十八:影视网上看会成主流
正方:这从三方面说:第一,目前电影市场虽然每年可过200亿元,且逐年增长,但它必竞是百岁老人,看电影从订票到停车、从空气不好到耽误功夫,说是约会的平台还合理些;第二,电影全靠电视从片场到片花,从首映到演员大腕炒作票房,从参赛国外电影节到国内各种百花、金鸡、天坛、大学生电影一针针地打强心针,还不过半年,网免费可看,有的刚上映在网上找到啦。再说电视剧限时播,就算是准时收看没看够二集播完了,干脆上网呗。最重要的是赞助的广告PV可计算,按PV数钱,哈哈这招儿太灵,电影、电视剧比不了,火,网上看电视剧、看电影。第三,现在的00后、10年、20年后会成社会的主流阶层,他们很少看电视、更少去影院看电影,所以互联网看影视 会成主流,至少会成二、三线大城市主流,可电影院偏偏都大城市,所以互联网影视会成主流。互联网影视业前20年是喝电影、电视剧的剩汤生存,后20年互联网影视制作人、生态会形成。
在线视频业务到底会不会抢电影市场的饭碗?
反方:我部分同意,对于电视剧市场,互联网将会成为主要平台。因为电视剧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播放环境要求也不高,在互联网平台,用户在家里,或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观看。但对于电影市场,则完全不一样了。我不认同克丽老师说的,小年轻以后不走进电影院的说法。电影院可以提供更好的观景感受,在经济发达地区,电影仍然是繁荣的行业,越是高级的观景条件,往往会吸引更多的用户。现在观景以70、80、90后为主,未来二十年,他们还将保持走进影院的习惯,而新人也会加入进来。这些趋势在美国市场已经看出趋势,美剧与奥斯卡,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高成本制作的大片,只有在条件好的影院观看,才能体现其价值。未来也有可能电影行业会分两种,一种是前面说的大片,一种是小成本制作的微电影,后者很可能在移动端播放。经历百年发展,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产业,有它的赢利与发展模式,而且会继续下去。
论3D电视、打印与车联网
裁定命题十九:3D电视、3D打印不会成主流
正方:3D电视出5年了,并没有普及,未来20年也是一样,3D打印出现3年了也没普及,未来20年也不会普及,不会成为取代主流式的产品。
3D电视推出以来并不能被大众市场接受
反方:我还是部分同意。目前的3D电视受显示方式原理限制,并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而3D打印则不然,我觉得会大有发展,它所面向的并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工业用途。只要材料工艺允许,3D打印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军。3D打印与生物科技将会有紧密联系,甚至可以打印出人类的“不老金身”。
裁定命题二十:汽车是互联网的移动终端
正方:现在的赛车就是通过无线联网的,车速、油耗、发动机等各位数据在赛车都通过无线发回指挥部数据中心,指挥部会及时用无线发给赛车手掌握处理车况、处理路况,我不是说未来汽车会变成赛车,而是说20年后的汽车会吸取赛车的某此智能化管理方法。这就如同20年前谁能想到军用避碰雷达会用于如今的民用机动车上一样,己经在中低档轿车中成熟使用了。
车联网的概念已经出现
反方:车联网概念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汽车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终端设备,这方面我并不怀疑,只是觉得在未来20年,汽车并不会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智能,现有的使用模式不会有很大改变。通过车载电脑回传参数,路况指示,自动停车等,这些都不难实现。但真正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问题——路况基础设备和动力能源,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任何基于汽车的互联网思考都是空谈,而这两个核心问题的改变,20年内恐怕很难搞定。
结束语
在中国互联网开通20周年之际,笔者与克丽老师对未来互联网发展中可能出现的20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这20个问题基本覆盖了由互联网科技引领的各个方面。我们现在很难说出熟对熟错,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进行判别。未来20年发生的变化应该比过去20年要多,我们的生活也将改变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