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DSD音频 是发展趋势还是厂商噱头

PChome | 编辑: 宋华飞 2014-05-06 05: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随着索尼Hi-Res Audio概念的提出以及近期一些支持DSD解码设备的上市,DSD的曝光率似乎又高了起来,但DSD优势是什么?不妨看看笔者的一些观点。

DSD的编码原理以及优势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本次的主角DSD,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属于索尼和飞利浦的专利技术,这也难怪索尼的高端音频设备会支持。DSD和我们现用这些音频编码格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基于PDM(pulse-density modulation)脉冲密度调制实现,完全有别于基于PCM的音频。PDM是通过密度来表示模拟音频信号的,PDM每次采样的精度都是1bit,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正弦波波峰的位置几乎都是1,而波谷的位置则是0,因此通过PDM调至的音频信号并不能通过现有的基于PCM的DAC进行解调。

DSD编码的大致原理

目前DSD拥有四种不同的采样率2.8224MHz(64Fs)、5.6448 MHz(128Fs)、 11.2MHz(256Fs)和22.5792MHz(512Fs)。DSD使用的最多的场合是Super Audio CD (SACD),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DSD音频的来源,在SACD当中采用的是采样率2.8224MHz的DSD,同时考虑到体积的需求大约在2005年的时候还推出了DSD的无损压缩格式DST(Direct Stream Transfer),DST同样是可以直接使用在SACD当中。

 
CD
SACD
容量
700MB
4.7GB
位深
16 bit PCM
1 bit DSD
采样率
44.1 kHz
2.8224 MHz
频响范围
20 Hz – 20 kHz
20 Hz – 50 kHz
动态范围
90 dB,120 dB
105 dB
码率
1411kbps
5645kbps
声道
2
6
时间
80 min
256 min

CD与SACD规格对比

如果将SACD和CD的参数进行对比的话,可以看到SACD最大的优势是在于6声道音频的支持以及拥有更高的响应频率,但笔者认为SACD的响应频率意义并不大,因为人类听觉的极限频率在20Hz-20kHz,超出20kHz的部分人耳完全无法感知到。但就每秒的比特率来说,SACD当中的DSD达到了5645kbps,而普通的CD则是1411kbps,理论上来说DSD记录了比PCM更多的数据,解调成模拟音频信号时能够带来更小的失真。如果采用22.5792MHz的DSD的话每秒比特率则会翻倍至45160kbps,这数据量是PCM远不能达到的。

支持DSD解码的索尼PHA-2解码耳放

DSD的优势所在

由于DSD采用了和PCM不同的原理进行调制,因此笔者认为DSD的大多数参数,例如位深、采样率等和PCM是没有可比性的,而笔者认为DSD优于PCM的方面主要是以下两点。DSD较大的比特率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声音细节,这点对于发烧友还是一般大众都是非常有用的,而高达20Hz-50kHz的频率响应可能对普通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1.DSD能够记录更加多的音频数据。

2.DSD拥有更宽的频率响应。

支持DSD录制的索尼PCM-D100录音棒

DSD为何无法普及

DSD既然优于PCM,那为何迟迟无法普及,虽然DSD知名度并不高但从1999年推出至今也有15年的历史了,笔者则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下这四点,导致DSD普及受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DSD要想完全普及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DSD只是核心音频发烧友的玩物。

1.消费者缺乏获取渠道,目前只能购买SACD,无法通过时下流行的在线购买数字音乐方式获取。

2.原生支持DSD解码的设备太少,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先将DSD转换成PCM在进行播放,无法体验到DSD的优势。

3.支持DSD的软件也相当稀少,软件很少原生支持,需要安装插件,播放过程比较麻烦。

4.DSD属于私有专利,其他厂商跟进支持颇有难度。

写在最后

相对于PCM来说DSD确实是能够记录更加多的音频数据,理论上在还原时也能做到更多的细节,但由于缺少硬件、软件的支持以及其他厂商的跟进,使得目前DSD无法被普及,即使你拥有了原生支持DSD的DAC,但因为SACD发行量很少,导致买不到你想要的音乐,更何况现在连原生支持的硬件也不多,DSD要走的路还很长,近几年之内可能并不会普及。因此笔者建议各位网友完全没有必要盲目的购入原生支持DSD的设备,可能大多数时间用不到其DSD解码功能,更多的还是会把这台设备当作传统设备来用,得不偿失。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键鼠外设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