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众筹 亿觅的硬件创客商业化逻辑

PChome | 编辑: 蒋斌 2015-01-13 12:00:00原创

亿觅,一家小众而低调的公司,也是一家有意思的公司。
它的主要产品是例如移动电源、耳机之类的3C周边硬件,不过设计的相当个性,例如这个:

再例如这个:

据官方资料显示,亿觅在今年的营收约8000万元,全部来自硬件产品销售。其中,移动电源的收入占比超过60%,礼品渠道不到20%。目前,已盈利。

  节前,亿觅宣布已拿到了千万美元级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蓝湖资本跟投。亿觅CEO谭健荣和CMO覃康胤在接受搜狐IT专访时表示,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旗下MC硬件加速器项目――其正试图在硬件产品市场的前端打造一个基于爱好社交的创客社区,并从中挖掘可以支持商业化产品的商机。

  不过实际上,给这家公司定位很难。

  两人并不认同将亿觅定位为一家孵化器或者众筹平台,而更倾向于将其描述成一种加速器。“我们帮助想法落地,”他们解释道,很多创客团队拥有自己的设计能力甚至技术能力,但后续的供应链、品牌营销及销售层面的能力是他们所没有的。尽管通过众筹平台也可以将其想法实现,但这不是商业化考量的范畴。亿觅理想的逻辑是,打造一个众包体系,将一个硬件产品从产生想法到最终推向市场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具体来说,他们将其分解成三个环节:
  1.定义产品:亿觅以社区的方式“收集”并筛选来自创客们的设计想法,识别出哪些想法只是“玩”,而哪些想法可以“卖”,最终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2.量产性评估:将想法转化成具备可行性的产品方案,确认目标用户,并直接影响到技术、材料等供应链环节的选择。
  3.市场性评估及执行:确定营销及销售策略,打通供应链直至投产和具体上线销售。
  前两个环节将由在今年发力的MC硬件加速器部门负责,而第三个具体执行的环节则仍由亿觅部门运作,两者将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对于其中所涉及的专利权问题,谭健荣表示,外观性专利通过亿觅申请并授权分成的方式运作,而结构性专利则完全归亿觅所有。对于前者,设计师的分成比例为1%至5%,2014年的总分成金额已超过100万元,其中最好的设计师拿到了将近20万元。

  不过,这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模型,一些环节的判断失误将会对产品甚至公司本身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实际上,截止目前,亿觅推出的产品也并不多,品类也是相对集中于保守的移动电源等日常周边硬件,大多数产品也是由其自有团队主导。如何将上述模型真正跑通和做大,让创客们的想法更多的落地,仍然是亿觅需要证明的挑战。

  对于拿到融资后在2015年的规划,谭健荣和覃康胤表示,除推动MC硬件加速器计划外,还将推出3至4款可穿戴设备产品。而针对未来进入某个巨头生态的可能性,他们表示自己并不太看重,也并不想为短期市场规模而放弃公司未来的主导权。

  “我们希望用两三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善良的品牌,有一群粉丝喜欢我们,做一些有温度的科技。”在交流的过程中,两人并不掩饰自己的理想。而这种新的模式,对于中国硬件创客领域的商业化,也的确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