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 不能为智能而智能

PChome | 编辑: 梁志华 2015-05-27 10:00:00原创

提起智能穿戴设备,大家早已不在陌生。早在17世纪的中国明朝,珠算之父数学家程大位就发明了用于计算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戒指。这款戒指长1.2厘米、宽0.7厘米,戒面镶嵌一副迷你算盘,在功能上和普通键盘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款戒指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穿戴设备,毕竟它自身没有计算能力。而笔者以这个典故作为开头,也只是想把它当做开胃菜以飨读者。

事实上,真正的智能穿戴概念起源于1960年,市场爆发点则在2014年,其中智能手表市场的火热颇具代表性。而到了2015年,Apple Watch的热卖,以及各大智能设备厂商纷跟风的行动,都在向整个世界发出信号——智能穿戴设备的大时代已经拉开帷幕。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6年智能手表份额将达到可穿戴设备的40%。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在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今年有望突破135亿元,2016年将突破228亿元规模。

关于这个行业的巨大潜力,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知名风投KPCB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也非常认同。她曾强调,增长潜力巨大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将是下一个热门领域。

其实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智能设备厂商已经开始进驻这个领域。如果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下‘智能穿戴’这个关键词,就会发现很多相关产品,比如说智能戒指、智能发卡、智能腰带,甚至还有脑洞大开的智能牙刷、智能胸罩等产品。

但是,这些产品真的受消费者欢迎吗?

首先从软件和硬件方面来看,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智能穿戴产品根本无法独立运行,必须要有智能手机软件支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繁琐的使用体验无疑会让用户的心情越来越差,最终抛弃产品。另外,因为硬件体积太过庞大,也会导致智能穿戴产品的臃肿和沉重,甚至会成为用户的累赘。

由此可见,软件和硬件的解决方案,决定智能穿戴产品是否有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智能穿戴的功能也是一大重要因素。现有智能穿戴产品细分为眼镜、手表、手环、衬衫、腰带、鞋子等十多个子分类,但这些子类目产品的功能几乎都千篇一律,比如检测卡路里、跑步数量、定位。如此严重的市场同质化,必然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低下,最终导致市场份额逐步萎缩。

所以,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生产商,应该更多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确定一个子类目之后,在功能方面向下深挖,开发出能够解决用户迫切需求的产品。比如智能发卡加上抑制头皮屑功能、智能腰带加上减肥功能、智能胸罩加上丰胸功能……

总的来说,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是个极具潜力的领域,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变得和手机市场一样庞大。但值得大家思考的是,智能穿戴设备不只是概念,不能为了智能而去智能,一切最终还是要从用户的角度来出发。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