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拼多多电商助农模式收获多

互联网 | 编辑: 徐晶晶 2017-10-09 10:55:02转载

一边是城里蒜价高昂,另一边是乡间蒜贱销售无门,这样矛盾的现象是如何出现,供需的不平衡又要如何调整?

一边是城里蒜价高昂,另一边是乡间蒜贱销售无门,这样矛盾的现象是如何出现,供需的不平衡又要如何调整?

“蒜你狠”变“蒜你完”,大蒜滞销农民损失惨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滞销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供需的错位。去年,由于山东等地大蒜受雨雪天气影响而减产,不少蒜商看中商机包地炒蒜、囤积居奇,导致大蒜价格一路飙升,从年初的5块左右,到6月,竟翻了一倍,高达每斤10元。当时,老百姓纷纷用“蒜你狠,吃不起”来调侃蒜价的虚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年,全国的大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例如,“产蒜大县”河南省杞县今年大蒜的种植面积近70万亩,比往年增加了20%。随着5月新蒜密集上市,蒜价一路跌至冰点。

“去年大蒜卖到5、6块,客商到家门口收。今年只能卖1块2、3,1块3、4,还得自己拉过来,拉过来还不好卖。”一位蒜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苦笑着说道。而蒜薹行情更是低迷,田埂间随处可见被大量丢弃的蒜薹。

往年的“蒜你狠”变成了今年的“蒜你完”,农产品滞销导致农民损失惨重,低价伤农现象的案例每年都有见诸报端。以大蒜为例,每亩种植成本约4000元,按照亩产鲜蒜3500斤、干蒜2000斤的产量计算,如果鲜蒜价格低于1.15元每斤、干蒜价格低于2元每斤,蒜农的这一年就相当于白忙活了。

打破信息壁垒,农产品上行互联网企业来帮忙

然而吊诡的是,这边厢,山东金乡、河南杞县、江苏邳州等大蒜主产区轮番上演蒜薹滞销、蒜农含泪砍薹的惨景,那边厢,辽宁锦州白皮蒜却要13块钱一斤,独头蒜更是每斤达到18块钱甚至更高。

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商家加杠杆,从中投机牟利,以及农民跟风种植,供求关系被打破外,究其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农户分散经营、信息相对闭塞,农产品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户种植;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户销售渠道单一,买卖双方之间存在壁垒,才会出现一边“买不起”一边“卖不掉”的怪圈。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互联网+农业”,旨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在互联网越来越深入普通居民生活的当下,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网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乃至食品蔬菜。

为了帮助滞销的蒜农脱离困境,互联网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张银杰是拼多多电商平台以果感恩旗舰店的总经理,他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大蒜,减少中间许多环节,他在接受央视的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有超过300户蒜农与我们签约,每天在拼多多平台上的销量超过6000单,约15000斤。从5月4日大蒜上市以来,以果感恩已经在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了200万斤大蒜。”以果感恩收购的大蒜比市场价高出2-3毛,不仅帮助农户促进销售,而且增加了农户的收益。

互联网+农业,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张银杰是河南人,1993年,才只有14岁正读初中一年级的他,便跟着堂叔和哥哥到新疆做大蒜生意了,但生意不赚钱,他只好一个人出去求生存。在乌鲁木齐,他与农户们打成一片,卖过洋葱、大蒜、辣椒、土豆、香梨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果品实在是太好了,我要把它们推向更广的市场!”抱着这样的想法,2009年,他成立了“乌鲁木齐以林丰硕果业有限公司”,创办农业合作社,参加各种果品展销会,在新疆的农户与全国“吃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而真正实现将农产品联通全国的,还是张银杰触网。为了学习互联网专业知识,张银杰带领他的团队,走进了上海的拼多多电商平台。借助平台的大流量和分享拼单的形式,以果感恩一跃成为拼多多平台上的果品销售大户。而通过大数据,不仅解决了以林公司自有平台推广难、互动难、留客难的诸多难题,还帮助以果感恩反向优化供应链,丰厚的订单使张银杰更合理地安排合作社的种植,他也会为合作农户提供种植引导。

为农产品扩展流通渠道,巨大流量引爆农产需求,产地优品直供市场,需求聚合能力极强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帮助农人跟上“互联网+”产业升级大潮,实现农人、消费者、平台的多方共赢。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