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参加完1月5号的硅谷银行行业研究会之后,智商俱乐部的成员在1月6号参加了在硅谷索菲亚大学举办的消费电子创新创业论坛,这场论坛由跨境天使主办、涂鸦智能协办。
继参加完1月5号的硅谷银行行业研究会之后,智商俱乐部的成员在1月6号参加了在硅谷索菲亚大学举办的消费电子创新创业论坛,这场论坛由跨境天使主办、涂鸦智能协办。
(图:合影)
跨境天使旗下硅航资本合伙人、清华校友会会长陈科博士的致辞,拉开了论坛的序幕。
(图:活动现场)
紧接着,来自斯坦福的客座讲师,IoT与自动驾驶领域全球思想领袖Sudha Jamthe女士向大家展示了无人驾驶、机器人、安防、深度学习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硅谷的最新科技,“至2020年,IoT全球经济价值预测将达到1.6万亿美金”,Sudha认为,“硅谷更关注认知物联网,即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硅谷当地知名风投Rubicon Venture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Andrew Romans与中国有着更多交集,与中国正有着深度合作的他也分享了他对中美跨境创投的看法,“我们向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在来自中国的支持下,全世界公司的竞争力都能有所提升”。
圆桌讨论环节是整场论坛的亮点。在涂鸦智能COO杨懿主持下,美国奇点大学副总裁Pascal Finette,Magic leap tech lead闵见源,长虹美菱技术总监李昱兵,硅谷物联网大数据专家Alex Derafshan,立达信集团副总经理林友钦纷纷发表深度见解,令在座听众受益匪浅、陷入思考(圆桌讨论文字记录附录在文末)。
讨论结束后,有四家美国当红创业公司上台进行路演,这四家公司均来自硅谷物联网领域:
Titanium Falcon
TF致力打造下一代可穿戴式智能人机交互设备,达到人与科技最自然的互动。TF开发的Talon智能戒指是第一个注重自然交互、通过手势控制的、开放平台的可穿戴设备。用户使用Talon捕捉手的细微运动,不受距离、环境等限制,操控各种设备和应用界面。开放的平台使得自然交互技术无缝衔接,在游戏,VR/AR,移动设备,智能家居,社交,健身等方面具有无限的应用场景。
SolarGaps
SolarGaps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发电太阳能智能百叶窗。只需将家中窗户的三分之一换成智能百叶窗,就可以覆盖平均家庭电力需求的70%。在五个月内,SolarGaps实现了超过17.5万美元的B2C销售额和500万美元的B2B订单。
(图:活动现场)
Petcube
Petcube是最畅销的宠物相机和软件,将人们和自己的宠物进行联网。Petcube的产品使人们能够远程观看和喂养宠物,并与宠物交谈和玩耍,同时能够对宠物的安全和健康进行保护。
Telegnos
Telegnos提供全世界首个远程租船服务,将自身定位于船只租赁市场的AirBnB,Telegnos正在50亿美金的市场上大展拳脚。该公司已经将其跟踪器部署到美国、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的55艘船上,并将于2018年初发布船队管理和预订系统。
路演结束后,来自中国的企业家代表对这四家创业公司进行了互动点评。
一连串的最新科技展示和趋势探讨,让全体嘉宾沉浸在消费电子科技的海洋中。论坛结束时,大家仍意犹未尽,与论坛嘉宾及创业者火热的交流着。中国的消费电子科技快速崛起,并拥有及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相信越来越多的中美跨境合作就会在一次次交流中诞生。
(图:活动现场)
圆桌论坛文字记录如下:
杨懿(涂鸦智能COO):中国对ARVR的讨论已经有2年的时间了。前几年很热,今年很多媒体认为已经不是热点了,但Michael(Magic leap tech lead闵见源)认为今年恰恰是热点是吗?
Michael:ARVR技术的发展好比手机,很多年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但随着某个独特技术的引爆,又将重新成为技术热点,一个技术的成熟恰恰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成长。AR是一个新的东西,它的成长需要更多时间。
Alex(硅谷物联网大数据专家)认为,下一个智能设备的趋势是移动设备作为情感和语言的交互的接口。现在AI技术的发展让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感情识别技术发展迅速,这些技术可以通过APP轻松安装到手机上,这就使得这些移动设备变成人与设备交互的接口。同时,随着IOT技术的发展,这个接口又可以把人的感受与互联世界相同,所以潜力是无限巨大的。
李昱兵(长虹美菱技术总监):下一个热点方向是针对家庭能源管理。我看过很多中美韩企业,这些企业对能源管理要求较高。中国对能源管理目前来看更多是在能源电表方面,尤其是在与大数据结合之后,中国能否产生真正做到投削峰填谷节约能源的附属产品,这可能会成为2018年以及未来2-3年的焦点。
第二个热点是智能家居,或数字家庭以及配套的附属。实际上智能家居这个概念谈了十几年,但一直没有成熟。现在,智能家居,配套的智能家电以及小的附属产品非常火,得益于物联网和AI技术的发展。但这个地方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个是国家的政策,推进了房子的转型,产生了精装房,也推动了相应的家电的变化。第二,正因为对智能家电需求的增加,产生了让家庭自动的适配人类需求的想法。正如冰箱可以做到让保鲜时长更长。第三,由于智能家居在家庭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基于用户单点需求的附加产品需求,可以帮助解决在某一个应用场景的需求,这种小的应用产品会越来越多。对于控制中心,我认为将来可能会存在于每一个应用产品中,但控制中心软件也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杨懿:我们商业和技术都在去中心化。最近一两年内,大家发现语音是最新的入口,再过2年,语音入口可能会再被碎片化,从音响会分化到更多的入口。 关于能源,去年我们和英国、日本、德国的能源公司都聊过,他们在电表上加入了一个电量统计的单元,这个单元里面有自己独特的算法,可以采集和分析用户用电时使用了哪些类型的电器。电器其实分成即时需求和延时需求。他们想办法分析用电峰谷,首先帮单个家庭做能源节约,另外可以做宏观上的能源储备和调配,这也会成为未来从宏观到微观大家都会去推进的一个点。
Pascal(美国奇点大学副总裁):安全性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整个业界面临的挑战。这是所有智能设备生产商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现在有很多智能摄像头,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关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我认为最有潜力的是这种语音交互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使用设备的方式。
比如说现在美国千禧一代已经有超过30%的人使用语音输入进行网络搜索。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你可以想象未来我们将不会再去过度依靠键盘。这种人于电脑交互方式的改变会带来很多很多新的模式的变化,新的人与机器模式、新的服务模式、新的硬件模式的变化。比如智能家居市场,只需要通过语音来控制家里电器,传统开关就不再需要了。在深远一些,有很多智能服务应运而生。但同时我也希望提醒大家,我们不要过于乐观。这个趋势应该是5-10年的长远趋势,我们需要一点耐心,但我会坚信它会发生。
林友钦(立达信集团副总经理):我们更关注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这个领域。虽然大家都谈到AI、 深度学习包括未来整个智能控制,但从目前市场上看目前还是偏向简单控制,通过现在的连接技术改变目前的控制方式,是对传统的替代。之前大家一谈到智能家居可能更多是APP, 云,现在则更多是物与物之间的控制,更多层面上是减少人为控制的操作。从目前市场来看,未来1-2年还是会往这个方向走。但从未来角度考虑,这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会有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目前整个AI的控制方式,我认为会往两个方向:前端的算法和后端更复杂的算法,比如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应用,很多都是为了后面大数据应用来准备的。所以我们的数据采集,一方面是解决控制,另一方面更多是解决后端的数据到深入学习,分析消费者习惯。未来整个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就是去分析整个消费者行为,这方面发挥的价值更大。还有一个方面是,对于整个安全的部分,目前,整个行业对互联网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对设备之间连接的安全性非常关注。我个人特别发现,在视频这部分,一到上网,就对安全要求特别高。
所以从整个未来趋势来看,逐步升级的过程来看,整个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从原来APP控制转到简单控制,再到整个从算法嵌入到整个平台,加速会越来越快。
杨懿:一开始在IOT早期时候,大家都是先把数据建立起来,但是对数据的使用不太明确。现在越来越多的对数据应用的思考。比如你这样的操作行为代表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可以怎样给你更好的体验。并且,现在智能产品,比如智能家居,有三个阶段,大家更多往第二个阶段进步,从简单的操作,到现在的场景以及联动,以前行业很垂直,现在有了更多跨界。大家希望把各种智能设备想办法串起来,串起来之后就开始推进到第三个阶段,即互相可以联动和影响。我们一直提出,懒人可以带动科技进步。我们涂鸦开始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2016年用户拼命使用APP,自从echo出来之后,大家都疯狂说话,有狂热分子,基于涂鸦的操作,大家一整天会对音响讲100句话。大家发现“舌头比指头好用”。但是后来,大家又希望有人能够成为我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我想干什么,希望通过脑电波来完成动作。
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在IOT领域,通过跨界,我们发现有很多角色出现,进入智能之后,芯片,标准、转阶层,算法方位等会介入进来,因为源生地不一样,很多角色天生就是可以国际化的,需要在全球发掘更多角色,才能把好的产品结合起来。未来,消费电子IOT化以后,中美是否会产生新的合作模式?
林友钦:这个变化还是非常大的。从整个物联来讲,未来软硬件结合非常重要,并且为什么会说从中美两国最先开始,其实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物联网发展史最快的,而且应用也是最广的。特别是中国制造的企业,经过20-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整个制造业水平提升很快。未来从软硬件结合来看,未来会有更多机会给这些企业。因为以前,中国的企业,像制造业,更多是关注硬件,和供应链等。而互联网公司,更关注软件,但软硬件结合如何最好,是物联网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接下去的几年能够有快速发展。从企业来看,比如我们公司以前是做制造为主的,这两年通过物联网的介入,我们发现软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很多其他制造业企业也是同样的。而互联网公司也面临下一步的发展,也是有合作需求的。
Pascal:真正推动技术快速发展的是软件的开源化。我们在过去看到互联网,软件的快速发展都是因为这些免费的开源工具,是开发者科技集中精力放在10%的最终价值创造上。同理,对于物联网,我们要向获得快速发展也需要开源工具的进一步成熟。我觉得这一点需要大公司的积极参与,比如谷歌已经把TensorFlow的开元化,就能够大大促进深度学习的应用。
李昱兵:我认为在进入IOT和AI这个新的发展时代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未来的合作模式可能会和以前有所不同。以长虹和美菱为例,以前的发展更多是一种贸易关系,技术合作不多。后来,几大家电厂商,TCL,海信以及我们长虹,在美国设立办事处,分公司等,也是树立自主品牌。这个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从硅谷这个最优秀的地方,最优秀的人才聚集地,发觉最新的创新科技和产品带回国,把国内产品做到最好。未来由于AI物联网时代发展,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反转。由于中国拥有很大的利润市场,中国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发源地之一。从我的角度,我认为未来可能的合作模式,国内厂商要想扩展美国市场,会很多研发生产制造资源,和创新的技术,就在本土。除了在国内来推进的时候,商业模式创新,即微创新则更多是本地化。我接触很多美国的科技公司,老实说,在本地化确实比较麻烦。未来合作模式我认为更多是有相互融合也有独立发展,而在基础建设方面,中国公司则可能更多想美国结合,让美国技术输入到中国,比如芯片,或前沿技术算法,可能还是要来源于美国。软性技术发展还是美国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美企业还是会在基础方面合作较多。阶段不同,合作模式会有变化
Alex:在创新领域,中国和美国毫无疑问是领导者。但是中国和美国优势各不相同。中国主要优势是数据量很大,市场很大。这些数据是创新的基础。美国相对而言在算法方面和软件方面最为领先,所以双边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就能够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
Michael:中国确实是非常大的市场,政府条条框框很少。确实有创业团队认为中国推广很快美国很慢,但美国又不能丢掉技术和人才。很多创业公司都是两边开设办公室,在美国设立一个壳子,中国是落地总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