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顺风车业务4天后,滴滴于5月16日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举措,包括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等。
同时,滴滴对快车、专车、豪华车业务也进行了相应整改。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滴滴顺风车过度追求社交化,监管力度不足,此次整改将推动行业建立完善的司乘保障机制。
在郑州顺风车案件发生后,滴滴自5月12日零点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停业自查整改一周。
根据滴滴整改方案,顺风车业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暂停接受22点-次日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滴滴会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以上整改措施将在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前全部完成。
针对全平台出行相关业务,滴滴在司机背景筛查、三证验真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整改方案,包括快车、专车、豪华车司机每天出车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一旦发现人车不符,立即封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提升紧急求助功能至显著位置,并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了直拨功能,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在安全保障方面,滴滴已着手建立关爱基金,此前已有的保障包括保险、医疗费用先行垫付、意外伤害人道援助、车主猝死公益帮扶等总额最高120万元的保障。以上整改措施将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同时,全平台将加速推动全面实名制。
针对司乘纠纷的判责难题,滴滴还向用户征求意见:“是否可以考虑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将明确告知用户,并经过用户授权方可使用软件),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方便在发生车内纠纷或治安刑事案件(例如性骚扰)时取证判责,为保护司乘隐私,录音资料不保存于个人手机,将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后自动删除。”
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认为,滴滴顺风车业务之前的社交性体现在标签和评价上,这提升了产品的活跃度及产品黏性,不过郑州顺风车案件暴露出滴滴平台过度追求出行产品的社交化,却监管不善。
“滴滴平台上,有相对完善的用户和司机评价体系,但这些并没有和社会信用体系打通,此次事件将促使滴滴和公安及相关部门合作,提升司机的准入门槛,建设更好的乘车出行服务规范,这些都是对滴滴有益的。滴滴整改将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使行业能健康发展,降低恶性人身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李锦清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