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X1 Fold 16搭载一块16.3英寸柔性OLED显示屏,折叠后机身与12英寸笔记本相当,机身转轴设计更精密,更具生产力属性,折叠屏笔记本向好用迈出坚实一步。
提到柔性显示屏,许多用户对于折叠屏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已经不算陌生,但就笔记本产品来说,折叠屏产品仍然算是稀有产物。两年前的CES 2020展会上,联想旗下首款,也是全球首款折叠屏笔记本ThinkPad X1 Fold宣布上市,柔性折叠屏的加入令其在平板和笔记本状态下自由切换,探索了笔记本产品的全新形态。
前不久的IFA展会上,第二代ThinkPad X1 Fold正式推出,命名为ThinkPad X1 Fold 16,与前代相比,在设计以及最重要的屏幕方面有着巨大升级,以更精密、更完善、更具生产力的形态亮相。我们有幸体验到了首批ThinkPad X1 Fold 16国行版本机器。
看到这块16.3英寸的柔性OLED显示屏第一感觉是惊艳,相比初代ThinkPad X1 Fold的13.3英寸大了许多,折叠起来后的大小约等于一台12英寸笔记本,直白点说,就是更像一台正常的笔记本了。
这块折叠显示屏的边框仅有8mm,分辨率2560*2024,4:3比例,SDR模式下亮度为400尼特,HDR最高激发亮度可达600nit亮度。覆盖100%的DCI-P3色域,整体素质隶属于当前笔记本行业的一线水准。
更重要的是,依靠全新设计的、具有200余个活动部件的转轴结构,这块方正的屏幕在折叠时可以以更大的弯曲角度藏在转轴之中,在完全展开时尽可能减轻了折痕,还可以实现全平折叠携带,盒盖之后严丝合缝,厚度也不过17毫米左右,与目前主流的轻薄型笔记本相当。
ThinkPad X1 Fold 16机身重量为1.28公斤,外壳采用双层设计,由碳纤维和弹道尼龙材质组成,兼顾轻量化和坚固性。转轴部分的塑料使用了来自海洋回收垃圾,每台机器使用的材料约等于4个塑料瓶,也是环保理念的体现。
据产品经理介绍,ThinkPad X1 Fold 16的转轴铰链进行了全新设计,寿命达到了5万次,相比上代的3万次进一步提高,同时支持任意角度的悬停,可以自由调整视角,现场体验的工程机上阻尼感调校得也很舒适。
完全展开的ThinkPad X1 Fold 16水平摆放时,就变身为一台16英寸全功能触控一体机,搭配专门设计的便携式蓝牙磁吸键盘与支架,以及数字手写笔,可以让你轻松挥洒创意。
特别的是,这个蓝牙磁吸键盘上还保留了ThinkPad粉丝们熟悉的“小红点”,在超薄的设计下仍然提供了ThinkPad味儿的键盘手感。当键盘吸附到显示屏的下半部分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到继而调整UI界面至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完全无需人工干预。
当ThinkPad X1 Fold 16展开后竖直摆放,内置的软件可以进行上下分屏提供多显示器体验,也可以作为单一的显示器,竖直浏览更长的代码、文档或者图表。
至于性能方面,ThinkPad X1 Fold 16最高可选英特尔12代酷睿i7 vPro处理器(9瓦的U系列),内部采用无风扇被动散热设计,创新的石墨散热系统保证了性能释放。最高可选32GB容量的LPDDR5内存与1TB容量的SSD。机身配有3个USB-C接口,其中两个为全功能雷雳4接口,并且位置设计的相当巧妙,当你以笔记本形态使用时,左右两侧机身各一个,完全符合我们平时的使用习惯。
另外,ThinkPad X1 Fold 16还提供LTE模块供选装,配有nano-SIM卡插槽,支持5G网络,移动场景下使用更方便。ThinkPad X1 Fold 16海外市场定价2499美元起,国内版本售价暂未公布,预计会是16999元起,将于今年11月正式上市销售。
此外,现场还演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无论是机身横置还是纵置,扬声器的声场都会从机身左右两侧发出,当你转动机身的时候,内置的感应器会自动识别机身姿态,同时调整扬声器的算法,营造出环绕声的感觉。
折叠屏笔记本自诞生以来,有点叫好不叫座的感觉,初代的ThinkPad X1 Fold更大的意义是展现联想的创新实力,距离一台好用的创新形态笔记本还有一定距离。但在新推出的ThinkPad X1 Fold 16上,笔者有一种感觉:折叠屏笔记本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笔记本电脑自诞生以来,由转轴连接屏幕与机身的“蛤壳式”结构已经深入人心,笔记本的下一个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如何解决大屏幕、便携性与功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所有厂商面前的现实问题。
随着柔性显示屏等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发展,今天折叠屏在笔记本产品上的应用愈加成熟,以ThinkPad X1 Fold 16为代表的产品向着好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全球PC市场的领军者,联想在ThinkPad X1 Fold 16上全面革新了折叠屏幕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体验,不仅凸显了联想集团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深厚的产品创新实力,更是向着数字生产力工具创新边界的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