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市场的基调

互联网 | 编辑: 2001-11-04 14:40:15

经历了六年的孕育成长,中国笔记本市场开始收获阶段性的成熟。其表现之一是市场的细分愈来愈丰富且立体,无论从产品、价格还是应用的维度,都能比较轻松地理清脉络、分明层次;表现之二,是主流市场的价格体系渐趋合理与稳定,兼顾着主流用户的数量和质量,促使整个市场向着正向博弈的良性循环迈进。 

但是,阶段性成熟的另一面则意味着市场暂时回归平淡。三年以来,业界期待已久的笔记本“雪崩”始终没能变为现实,却等来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放缓和产品市场的低靡。新的形势在考验着每家厂商的同时,也使看上去很透明的市场暗藏玄机。显然,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时代主题,如何在新的时代校准市场基调,则需要赋予用户更大的话语权,从计算机世界市场研究中心的本次《中国笔记本用户需求趋势调研报告》中(下称《报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调查框架的原则修正和重构:

  1、 市场“势能”凸显品牌竞争力

留意本次《报告》,没有从品牌市场占有率上做文章,而是紧紧围绕用户需求的趋势做文章,这种调查结构上的改变显然紧紧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变迁。 

在过去以产品经济为核心的卖方市场,最大特色是“创造需求”和“营销拉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一种品牌“动能”指标,既充分说明了前一阶段的强势攻击结果和成绩,又昭示了下一阶段的基本市场走势--这里隐藏着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卖方市场的大环境强化了强者愈强的市场马太效应。但随着市场的主动权由卖方交还给买方,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参照系中,用户的偏好代替了产品本身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动因。此时市场占有率除了能证明某个时点的静态存量,并无其他的意义。因为用户的偏好受到的干扰因素非常之多,从服务到价格、从产品形象到地域分布,都是必须考虑的内生变量。而在笔记本产品本身标准化程度甚高的今天,品牌的竞争力必然是“产品+服务+价格+形象+其他因素”的综合体,这种综合有一个可以抽象的表达,就是笔记本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品牌影响力堪称市场中品牌的“势能”指标,势足则力猛,势衰而力竭。对于实际市场占有率低于用户认知度的品牌而言,发展空间还颇具想象力,厂商所要做的是在营销方式和渠道运作上再多下些功夫;对于实际占有率持平于用户认知度的品牌而言,市场的发展相对平稳;对于实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用户认知度的品牌而言,则需要好好反思与调整,因为品牌的市场后劲已显疲态。 

以上述视角审视今年的报告,进步尤为突出的当属DELL。在国外品牌的调查中,DELL受到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一致青睐,分别获得29%/15.3%(企业/个人)的得票率,位次均列三甲。可以说,凭借直销和服务登上全球PC销售榜首的DELL,在大举切入中国笔记本市场之后,已经遥望见成功的曙光。在国内品牌(含台湾省)的竞争中,联想依然延续了2000年以来的领先优势,以25%的得票率甩开对手。 

成绩归成绩,此时还很有必要向中国笔记本市场的老将新贵们都提个醒,:从企业到个人用户群,现在还没有哪家品牌能在用户喜爱度的调查榜上获得超过50%的认可!在企业用户领域表现最好的IBM尽管得到48%的选票,但到了个人用户那里也只有29.3%的认同度。事实上,从国际到国内,前几名的品牌拉锯都异常紧凑。这说明,在群雄并起的今天,笔记本市场并无真正的强势权威品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平静表象之下的残酷已然跃出纸面。 

   2、 服务为王,潜能尚待挖掘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需要服务的现实注脚做支撑。事实上,作为产品最直接、最突出、最具竞争力的服务,已经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笔记本市场竞争的要害所在。 

从数据到数据,DELL在企业与个人用户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双双获得第一(69.9分/71.2分),显然与其在用户喜爱度的调查中异军突起有着内在的逻辑必然联系。以直销为手段,以服务为核心,DELL在中国市场勾勒出的笔记本竞争力模型正在发挥着令人钦佩的影响。另外,其售后服务多采取外包形式,也为DELL大大避免了繁琐、节省了成本。套用一句电视广告,无论直销或是外包,都是“对简约的提倡,对奢华的埋葬”。 

同样从数据到数据,中国笔记本市场的整体服务满意度却令人堪忧。调查采用的是百分制,但无论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台湾)厂商,分数最高也不超过70%,而平均分仅仅66.4/68.2(企业/个人),刚刚及格。 

数据的背后是用户的态度,这种态度至少能说明如下两个问题:其一,随着整个市场的成熟,中国笔记本用户也开始走向成熟,要求服务、享受增值是用户应得的权利,这种成熟市场的用户意识正在集体苏醒。过去简单化的“杀价”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日见减弱,而服务则成为新的杀手锏。其二,整个市场的服务增值空间潜力巨大,这种潜力从距离满分的差距上一览无余,但又不仅仅依赖于此。因为根据另一项相关调查数据,上门服务的需求在企业和个人市场都一支独秀--显然,笔记本产品的高移动性势必会造成零部件的易老损和上门更换需求,这种服务能够直接带来基于零配件的二次销售,其间的增值大有可为!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当我们铺开《报告》给出的数据地图,就会注意到北京、上海、成都这三大笔记本重镇的满意度竟然列为倒数前三。细究原因,这应该与用户基数比较大不无相关,但也对各家厂商提了个醒。作为笔记本产品普及率相当高的京、沪、蓉,其移动应用和售后服务的需要必然更高,而其中蕴涵的后期市场也很有开发的空间与趣味,不好好利用上述地域的规模优势,实在有点浪费。尤其是在进入市场的阶段成熟期后,品牌纷争的关键就看谁能将服务做细、将用户拢紧,强化地方服务体系、提升全面服务能力是各家品牌的当务之急! 

这是一个服务为王的时代,量与质的平衡、销售与服务的辨证、地域之间的平衡,是笔记本厂商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问题! 

  3、 传播媒介,专业媒体独占鳌头

大众媒体向专业媒体要市场,这在近年来的IT圈相当明显,但用户对大众媒体是否真的买帐?从本次《报告》看来未尽如其然。 

  数据显示,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通过IT专业媒体获取购买信息来源的都占到八成甚至九成。很有意思的是,直觉上个人用户应该更受大众媒体的影响,但事实上却是87%的个人用户更信赖专业媒体。可见,对于价格因素仍旧比较明显的笔记本产品,个人用户更加谨慎和理性,更需要利用专业媒体的权威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寻找佐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互联网站获取信息的用户比重在企业和个人市场都仅次于大众媒体,第四传媒的兴起和在线广告的表现丰富性应该视作主要的动因,而互联网身上浓厚的IT气息也为网站增添了些许市场的权威。 

   4、 淡市继续,超轻薄领衔新时代 

调查不是目的,预测才是真谛。从《报告》的最后一组数据中,我们不妨读一读用户眼中的未来表达式。 

在企业和个人用户看来,近期的购买意愿都不强烈,但在未来2-3个月的时间内,个人用户却以42.7%的购买意愿大大超过了企业用户的30.4%。真是风水轮流转,往年年底的集团采购风潮极有可能在今年刹车,究其原因应该与宏观形势密切相关。相反,个人用户正在一步步成为年终消费的主力,这也正印证了中国笔记本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的市场中,个人与企业用户的一个趋同则是对超轻超薄的偏爱,超过半数的个人用户(53%)和接近半数的企业用户(47%)都将未来的购买目标锁定超轻超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趋势从1999年就开始了,超轻超薄的产品连续三年都以相当快的增幅抢占着全内置机型的企业级市场。而对个人来说,53%的未来购买意向和14%的现有使用率则产生出耀目的反差。 

显然,超轻薄的受宠来源于用户对笔记本的应用认知逐渐深入。随着移动办公环境的不断完善和移动需求的日益频繁,笔记本作为贵饰和玩物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应用使其恢复了信息工具的本色,而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也使数据交换更多通过网络进行,笔记本由此变得更加简约。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