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这台很有特色的入门级别DSLR产品即将于近期上市了。OLYMPUS方面到现在为止还明确的没有给出E-300的上市价格,但根据我们的了解和推算,该产品带14-45MM镜头套装的价格将肯定在7500元以下,甚至要更低一些。
机身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
事实上,在从奥林巴斯中国公司这里正式得到测试用的E-300样机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就已经陆续发表了多篇关于这台全新设计的4/3规格DSLR产品的文章。从机身性能的小道消息、OLY官方送来的发布新闻以及海外站点的抢先试用报告,对于PCHOME的网友来说,除了对E-300的实际拍摄质量以及操作感受还无从得知外,其他相关的信息已经掌握的很不少了。
我们今天的这篇关于E-300相机文章将不再对机身性能或者操作菜单做太多介绍,而是注重于对于机身上一些细节问题的补充以及实际拍摄样张的展示。想要了解OLYMPUS E-300相机详尽机身性能的朋友,可以阅读本站编译的《奥林巴斯E-300海外权威站试用》一文。
再次感谢OLYMPUS 中国公司的朋友在第一时间为我们送来了这台测试用的E-300样机。由于还没有确定正式的上市时间,本台相机还依然是“工包”版本,但完成度已经相当高。在配件方面,我们只获得了必要的充电器和两枚将配合E-300同期上市的廉价版本4/3系统镜头,其他一切欠奉。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谈论一下本机的机身材质问题。E-300既不是一台金属机身相机也同样不是一台单纯的塑料DSLR。我们曾经介绍过E-300的机身前方与上方色彩呈现暗红色而与机身其他部分的黑色不同,实际上这块区域为铝合金。在机身的其他部分全部为塑料材质,尽管看起来甚至摸起来的确很象是金属,但这应该只是良好的接合工艺以及涂装的效果。另外,我们需要再次向大家说明本机的形体一点也不小,绝不是宾得*ISTDS那样的微型DSLR。本机的宽度甚至要超过OLYMPUS的顶级DSLR,E-1,整体体积上也差距不大,除了没有五棱镜结构的机顶看起来矮一点外。
本机的光路结构的确相当古怪但并不算太复杂,DPREVIEW站甚至已经给出了详细的光路图。实际上从镜头进入的光线是从CCD的右面而不是传统的上面(从机身正面来看)通过四块反射镜绕了半圈最后进入取景器。该结构其实也不是什么新创作,OLYMPUS早期的一些单反产品上已经有过类似的设计,但当时的设计只是出于想把135胶片横过来一半一半曝光权当两张胶片使用的“经济做法”。
我们可以从上下两张照片中清晰的看到E-300与众不同的反光板安装方式(这样的结构是否也能避免积灰?)以及在它背后的4/3规格800万象素CCD。我们对于这块CCD的了解并不多,但幸好网易上发表了一篇相关的技术类文章可以多少解开一些我们心头的疑问。详细情况可以参阅《画质会更好?深入剖析奥林巴斯E-300》一文。
当然,本机CCD前也带有OLY独家超声波清洁结构。和E-1一样,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这款DSLR的CCD进灰问题。至少在我们使用它拍摄的数百张照片中从没有为画面上的暗点所困扰过,而在户外换镜头也就此不必再那样提心吊胆,连口大气也不敢往机身方面吹了。
机身正面没有什么其他部件可以多说,但E-300高高弹出的内闪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我们没有得到该内闪的实际指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该内闪的性能非常强劲,打亮5-6米内的景物完全不成问题。此外,由于本机内闪弹出极高,距离镜头又远,因此在各种模式下都很难出现红眼现象。
本机的这个内闪还将担负起相机在暗处对焦时的辅助对焦灯作用。这样的做法并不是OLY的先例,但暗光线环境下突然播放出来的一阵急促的闪光总是有些令人措手不及,更何况E-300内闪并不能做到一次闪光就能辅助对焦成功。有时候(并不是很频繁)我们不得不无奈的看到相机内闪连续闪烁多次,最终机身才发出“嘟”的一声提示对焦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