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快报:耕昇钛极2200显卡

互联网 | 编辑: 2002-02-12 00:00:00

钛极2200是一款很“超前”的GeForce3 Ti200,用了很多公版GeForce3 Ti200本不必采用的“前卫”设计,但价格却更低廉,相对一线大厂同类产品,性价显得格外突出。

  • 显示核心:nVIDIA Geforce3 Ti200
  • 核心频率:175MHz
  • 显存容量:64MB/128MB
  • 显存规格3.5ns/4ns
  • 显存频率:200MHz
  • 散热模式:主动风扇散热+显存散热片
  • 板规格:8layer PCB
  • 接口规格AGP 4X,兼容2X/1X
  • 接口种类:D15-VGA/TV-Out
  • 特色功能:Quadro DCC跳线
  • 基本定价1250/1500元(确切数据请查阅当天市场行情)

耕昇虽然不如艾尔莎、华硕等一线大厂有名气,但它的产品同样人气很高。究其原因是耕昇采用了贴近玩家的设计和大众化的价格,钛极2200就是这样的典型产品。

耕昇显卡拥有一贯的特色——红色的PCB板以及性能卓越的核心散热风扇,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这次我们看到的钛极2200更是如此。钛极2200是耕昇最新推出的GeForce3 Ti200,核心频率175MHz,显存频率200MHz,仅提供TV-Out输出接口,从规格上看,你会觉得它并没什么特色,但下面有些东西会改变你的看法:

Quadro DCC跳线

小小的跳线可以让这款显卡身价倍增

GeForce系列毕竟是NVIDIA的娱乐级芯片,用来做专业图形处理绝对力不从心。NVIDIA每一款产品都有对应的专业型号:GeForce对应Quadro、GeForce2 GTS对应Quadro2、GeForce2 Pro对应Qudaro2 Pro,而GeForce3对应的是Quadro DCC。

由于NVIDIA的娱乐级芯片和专业级芯片并无本质区别,所以才会有厂商在卡上提供GeForce2 GTS/Pro跳为Quadro2/Pro的跳线,但从来没有厂商提供GeForce3系列上的Quadro DCC跳线。这次耕昇在钛极2200上提供了Quadro DCC跳线,摇身一变即成了价值连城的Quadro DCC。用一下那些专门为Quadro DCC优化过的专业3D处理软件吧,你就会发现Quadro DCC跳线的价值。

耕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没有公开表示钛极2200拥有Quadro DCC跳线,更没有提供跳线帽,想尝试Quadro DCC的朋友应该不会被这个难住吧。

128MB 4ns显存和强劲的散热系统

记得曾经出现过一些采用128MB显存的GeForce2 MX400产品,不过那纯粹是浪费金钱,128MB显存在中、低端显卡上根本没有用处。但在钛极2200上就很有用途,“跳”为专业级的Quadro DCC之后,大容量显存对于专业应用具有相当大的性能提升作用。大多数GeForce3 Ti200使用的都是5ns显存,而钛极2200则使用了4ns的Samsung显存。在超频方面,由于钛极2200拥有强悍的整体散热系统,其128MB版本核心可以超到250MHz、显存可以超到275MHz(等效于550MHz),64MB版本则可以超得更高,均已经超过了Geforce3 Ti500的标准。

Geforce3 Ti500使用的8层PCB电路板

nVIDIA规定,GeForce3 Ti200使用6层PCB板结构,GeForce3 Ti500使用8层PCB板结构。这就是为什么GeForce3 Ti500能达到如此高频率的主要原因。钛极2200采用GeForce3 Ti500才有的8层PCB板结构,自然大幅提高了显卡在高频率工作时的稳定性。

下一代电源模块和硬件监控

钛极2200为了提高高频率下稳定工作的能力,采用了下一代NVIDIA显卡使用的电源模块。NV17(GeForce4 MX)将使用与钛极2200相同的ISL 6528 PWM电源模块,而公版设计的GeForce3系列使用的是SC1175电源模块,提供两组开关电源;而ISL 6528有两组开关、两组稳压,提供的稳压范围达到0.8V~5V,在加强对128MB显存供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对显存电压进行微调,大幅度提升显存超频的潜力。

耕昇 钛极2200将主板上的硬件监控功能挪到了显卡上,通过附加软件可以达到监测风扇转速、核心温度和显存温度的目的,并在风扇停转、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及时报警,最大程度保证显卡的安全。

写在最后

由此看来,钛极2200是一款很“超前”的GeForce3 Ti200,用了很多公版GeForce3 Ti200本不必采用的“前卫”设计。钛极2200的64MB版本售价为1250元左右,而128MB版本则售价为1500元,相对一线大厂同类产品,性价显得格外突出。

注:本文已被《微型计算机》2002年第四期加以引用,任何未经准许的转发、刊载均属侵权,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