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发烧 从图象谈音质之声音的亮度

互联网 | 编辑: 2005-01-18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声音的亮度二

人耳对高频信号并不是最敏感的,调高8-20K段的高频信号的电平值,能够明显让黯淡的声音变得明亮起来。过于明亮的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容易造成视觉或者听觉疲劳。但明亮的视觉效果或者听觉效果都有助于描述出一个清晰的轮廓。

我们尝试把浅灰色区域的灰度值提高,为获得更明亮的效果,也就是上图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它失真了。任何过渡的修饰都会造成明显的失真,在许多多媒体音箱设计当中,都是以拔高10-11kHz信号来获得明亮度,这种设计也会明显造成声音的失真,就像上面这张图一样,过亮的效果会损失很多细节。伴随亮度的提高,颗粒也会变得明显,过度的明亮,也会造成轮廓过于突出显得生硬。

图像颗粒变明显的原因是因为某一段灰度值内的象素的灰度值变高导致相邻的灰度值的值差变大造成。

而声音的颗粒感变明显是因为相邻的时间点的信号的电平值的值差变得更大的缘故。如果看到形容某音箱“颗粒感强”或者“声音有些毛刺”,过亮的声音也许是原因之一,当然,造成这种不良听感的还可能是其他原因。下一篇中我们讲述声音的清晰度,敬请期待。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