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随身携带 WALKMAN的漫漫路(下)

互联网 | 编辑: 2005-01-25 00:00: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MD、MP3,随身听路漫漫...

WALKMAN漫漫路 MD随身听篇

转载 《永乐电子》1月刊 孙蔚

请点击进入《音乐随身携带 WALKMAN的漫漫路(上)》

以传统的老家电概念来衡量,比起洗衣机、电冰箱、照相机这些发展历史超过百年的玩意,我们今天要介绍的MD随身听和MP3随身听实在够不上old的标准。满打满算,MD发明至今不过十几年,而MP3还不到10年。但是,就在这说不上悠久的历史中,它们的变化和发展却是惊人和前所未有的。而且,这是一个数码产品时装化的时代。如今,若你还在使用一两年前的旧款数码产品,就有可能被人嘲笑为老古董。看来,我们的“老家电”概念也要与时俱进才行啊! 对于像MD随身听和MP3随身听这样的产品,我们不能再单纯地从音乐本身来分析。单比音质的话,直到现在还有发烧友们怀念着木纹唱片的温和。但对于大多数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是MD和MP3的发明,才让他们搭上了电脑时代的快车,并拥有了方便、廉价、无处不在的音乐下载空间。

对于MD随身听来说,它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大红大紫的时光。在CD的全盛时期诞生,刚刚声名鹊起,却又遭遇到了MP3的围追堵截。但直到今天,MD却释然拥有自己的忠实支持者,成就了“少数派”的经典。

完美音质中的不和谐音

20世纪80年代,CD格式正式红遍天下。但是 ,在CD的完美音质中依然夹杂这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人们开始抱怨CD随身听的尺寸大、不可擦写性、不能自主选择音源……随身听的创始厂商——索尼公司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后,开始着手研究更适合随身携带的音频技术。

1986年,他们研制成可单次写入的光盘——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多次可擦写的磁光盘——MO(magneto optical disc)。一年之后的音响展会上,索尼展示出一种可以录音的CD原型产品。可惜,这种理念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展示并不完美。在纽约和PHILIPS共同举办的联合记者会上,一个工程师竟然在众记者的眼皮底下用日本纸扇来冷却过热的CD系统。而索尼CD研发搭档飞利浦,却有其他的意见。是否需要数字化的磁带介质,索尼和飞利浦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但是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CD的1/4

在争论中,索尼的MD碟片研发工作却渐渐走向了成功。1991年5月,所有的研发工作都完成了。一种新的音频规格MD(MiniDisc)宣告诞生。这种碟片的规格被定制为64毫米直径,可以录音74分钟和一张CD相当,面积却只有CD的四分之一。为了便携性,碟片封装在塑料的外壳中。同时,ATRAC数字音频压缩技术也诞生了。就此,索尼开始在日本和美国宣传MD技术,为了让业界接受MD标准,大贺典雄领导索尼发起了MD论坛,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并且向有影响力的业界厂商发放相关技术的许可证,声势浩大地展开了新的数字音乐革命。

现在,你可以制作自己的碟片

有了新的音乐格式,自然要有好产品作为载体。1991年6月,世界上第一款MD随身听样机诞生。1991年底,索尼开始研发一种使用6cm碟片的小型录音设备。为了回应飞利浦将在1992年11月发售的DCC(Digital Compact Cassette,飞利浦公司和松下研制的一种家庭用数字盒式磁带录音机,音质与CD接近),整个计划只有留给他们一年的时间。

终于,在最后时限前,索尼生产出了一种和卡带随身听体积相似,使用一种可反复擦写的数字存储介质的新型随身听——MinDisc Player。同年11月,MZ-1(录放)、MZ-2P(单放)、MD录音碟片MDW-60和88种SEM发行的MD唱片摆上货架。接下来的12月,欧美地区的销售也顺利开始了。“现在,你可以制作自己的碟片!” MZ-1的宣传广告传遍整个世界。

MD斗败DCC

初代MD又大又重,最令人恼火的就是在经过七、八个小时的充电后,使用时间居然只有2小时都不到!尽管最初的MD产品在诸多方面都很不足,音质无法和CD随身听抗衡,体积又不比卡带随身听。但是,即具备了卡带随身听小巧的体积和可录音性,又具备了CD随身听那种方便的数字播放和操作能力,MD依然很多的厂商看好。夏普也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自己的样机,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MD核心芯片的研发。紧接着,松下、健吾、胜利(JVC)、安桥、天龙、先锋等知名厂商纷纷参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DCC也正式上市,可惜在与MD的市场争夺战中很快就败下阵来,眼睁睁看着MD开始扩张和发展。

真正的完美化开始

1997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成为MD随身听历史上的分水岭。1996年12月,索尼和夏普相继完成了最近的MD芯片和编码的研发,一种新型的,成熟的MD数字内核完成了,接着厂商们开始更多考虑外型、人性化设计和电池续航能力等问题。MD机小型化也在1997年终于得到了实现。

所谓MD机小型化是指将机身的长宽都控制在100mm以下。这一年中,夏普率先将可录和单放MD机都做到了小型化,而索尼只是在单放机中上实现了小型化,录放机种则在1998年才实现。至此以后,MD机小型化成了众多厂商斗争的法宝。每推出一款新机必然要冠以“世界最小”的称号。松下是走极端者之一,其SJ-MJ88机的11mm超薄机身在很长时间内成为MD小型化的王者。

另外,1997年前的MD机都只有不到10小时的播放时间。而在1998年到2000年间,MD芯片技术的提高却促进了省电技术的发展。同时,“线控”也成了一大买点。早期线控的设计比较简单,随着MD的发展,线控的人性化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液晶屏幕的显示内容大大增加。而且,挂在胸前的线控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夺取1999年香港MD机销量冠军的JVC XM-PX5(外号唇膏仔线控)。

MD缠斗MP3

21世纪,MD的真正敌人已经变成了MP3。MP3随身听的出现打破了MD一枝独秀的局面,而硬盘MP3的出现更在存储容量上战胜了传统MD。更具杀伤力的是后来直录功能被配备到MP3当中,使MP3能够摆脱电脑,MD相对来说就更显劣势了。

MD的发明者索尼自然不会看着自己的发明就此失势,2001年索尼推出了NET-MD,通过USB接口,MD可从电脑上直接下载ATRAC格式的文件,大大缩短了制作一张MD碟片的时间。2004年索尼又推出了全新格式的HI-MD大大增加了MD碟片的容量,宣布MD和MP3的斗争还将继续。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7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