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专业游戏鼠标,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联想到微软、罗技。没错,微软和罗技的顶级游戏鼠标确实有着强悍的实力,而且,在市场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今天,我想要告诉你:鼠标不只有微软和罗技,还有一个极具实力的品牌--Razer。
前言
说起专业游戏鼠标,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联想到微软、罗技。没错,微软和罗技的顶级游戏鼠标确实有着强悍的实力,而且,在市场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今天,我想要告诉你:鼠标不只有微软和罗技,还有一个极具实力的品牌--Razer。也许你对Razer这个品牌的鼠标不是很熟悉,不过你可别小看了他。据了解,还是在QUAKE时代,Razer经典的Boomslang 2000机械鼠标就已经是几乎所有职业玩家所必备的武器。单从当年的四大QUAKE高手共同为其代言,就可以看出Razer非同一般的地位。
回归正题,今天的主角是Rzaer新一代的光电鼠标--“Diamondback”,中文名字为“光电响尾蛇”,以下简称“Diamondback”。同时,我们非常感谢“名就联盟”为此次测评慷慨地送来了Razer--Diamondback鼠标。
外观
Diamondback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幻彩外壳的“变色龙Chameleon Green”和透明外壳的“火山熔岩Salamander Red”。此次测评使用的是前者。
拆开包装,当Diamondback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Razer精湛的制造工艺,尤其是外壳上的幻彩漆面,突现其高贵的气质。左右两个按键的设计也异于寻常,并不是一体式设计,但长度很长,两个按键的前端中央有明显的凹陷处,两侧则微微翘起,为食指和中指的存在提供了恰到好处的空间,如此的人体工学设计,Diamondback做得还很细致。鼠标的周围有一圈透明的胶质防滑带,这条防滑带在你手握鼠标的时候不仅可以提供防滑的功能,而且,在鼠标工作的时候,会有幽幽的红光从中透出。怎么样,是不是很酷呢?
Diamondback的厚度比罗技MX510略低,长度和宽度则比微软IE3.0均缩短了一点,这使得Diamondback整体给人以扁平的感觉。很明显,Diamondback是专为亚洲人手型而设计,这也造就了Diamondback行动的灵活性。同时,Diamondback采用的是左右对称的设计,无论左右手,都能舒适自如地操控他。
按键
Diamondback包括滚轮在内,一共有7个按键。使用最为频繁的左右两个按键表面采用了磨沙的材质,手感极为舒适,并且能够起到防滑和吸汗的作用。Diamondback的两侧各有两个侧键。在鼠标驱动中分别对这四个键进行了编号,左侧的是4号和6号,右侧的则是5号和7号。(鼠标驱动设置,将在后续文章中详解)
磨沙材质的左右键
左侧侧键
右侧侧键
底部
鼠标底部清晰可见印有“RAZER DIAMONDBACK”字样以及三条盘踞在一起的毒蛇样式LOGO的铭牌。Diamondback的鼠标垫脚是我见过最特别的。鼠标前端的两侧,个有一个较小的白色半月形垫脚;而后部的中央位置,则是一个较大的垫脚,同样为白色,半月形。三个垫脚构筑的三点稳定体系,有效地杜绝了不平衡情况的发生。这一点,同样体现了Diamondback的细致之处。
鼠标底部
前端垫脚
后部垫脚
其他
在Diamondback两侧侧键的下方,个有一处明显的凹槽,这是专门分别为大小拇指而设计的,同时,这样的凹陷设计,也有利于你提起和移动鼠标。
Diamondback的线缆长度为2米,应该足够你使用了。值得一提的是,线缆的材质有别于传统,比较柔软,你可以轻易地将它弯曲到任何造型。这一设计可真是贴心,即使你没有鼠标线缆固定器,也不会受到线缆的牵拌了。线缆的尽头就是Diamondback的USB接口了,镀金的USB接口,再一次体现了Diamondback高贵且不同寻常的气质。
Diamondback的包装除了鼠标以外,还附带一张驱动光盘和一个非常实用的,为方便携带而专配的鼠标包。
连驱动光盘也这么酷
实用的鼠标专用包
驱动设置
想要享受到Diamondback的所有功能,你必须安装附带的驱动。Diamondback的驱动安装还是十分方便的,只是该驱动并不提供简体中文的版本。驱动安装完毕后你可以打开桌面右下角的“Razer Customizer”图标来进行设置。
从默认驱动设置界面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Diamondback的驱动设置共分为三个板块:用于设置灵敏度的“SENSITIVITY”、设置滚轮的“SCROLL WHEEL”和设置按键的“BUTTONS”。
默认驱动设置界面
在进行鼠标灵敏度设置的时候,你会发觉,在界面的左下方还有一个“Advanced”按钮,点击进入,原来这个驱动还可以对鼠标移动的X轴和Y轴的速度分别进行定义。原来就一直觉得,在XP系统下玩cs的时候,鼠标纵向的移动速度明显比横向移动要来得慢,这样的话,对AK和M4的压枪扫射是不利的。现在,这样的烦恼已经不复存在了。右边是设置加速度的,至于上面的On和Off是确定是否激活该功能。
默认驱动设置界面除了可以设置鼠标灵敏度和双击速度设置以外,还有一项,也十分实用,它就是被Razer称为“On-the-fly Sensitivity”的功能,你只需要启动该功能,选中“Show on-screen”,从此,你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对鼠标的灵敏度进行调整,即便是在游戏过程中,也同样可以。
接下来的是滚轮设置。居然用一条响尾蛇来反映滚轮滚动的速度,真是别具匠心。
最后的是功能强大的按键设置了。最上面的是用来设置左右手的选项。
在一系列的键设置中,比较特别的有两项,一是“assign a key”,二是“macro”。
通过“assign a key”,你可以通过设定按某个钮来对应键盘上的一个或者多个钮。比如我,就将4号键设置成“CTRL+C”,将6号键设置成“CTRL+V”,这样,平时的复制和粘贴就方便了很多。“macro”意思是宏编程,你可以用它来定制一系列复杂的键盘动作,比如:某个或某几个按键按下和弹起。
测试与总结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Diamondback的具体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 |
光学引擎: |
由Karna precision提供 |
分辨率: |
1600DPI |
扫描频率: |
6400次/秒 |
图像处理能力: |
580万像素/秒 |
加速度: |
15G |
最大移动速度: |
40英寸/秒 |
数据通道: |
16bit |
按键数量: |
7个 |
防滑条: |
两侧胶质透明防滑条 |
垫脚: |
Teflon垫脚 |
接口: |
镀金USB接口 |
线缆长度: |
约2米 |
从参数上,我们不难感受到Diamondback拥有的王者之气。单单是其1600DPI的分辨率就已经将微软和罗技甩开几条马路了。当然,我还是要进入cs,实际体验一下。刚刚开始,我非常不适应Diamondback的速度,感觉实在太快了,毕竟我一直使用的IE3.0不是和他一个档次的,原来游戏中的鼠标速度已经完全不能继续使用。经过了反复的调整,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鼠标灵敏度和游戏中的鼠标速度,此时我深切的体会到On-the-fly这个功能是多么的实用。接下来,则是进一步适应Diamondback的过程。要想完全驾驭Diamondback,看来还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到的。不过,一但你适应了,那么Diamondback似乎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会随着你的每一个动作,完成他的使命。经过实战,我感觉:Diamondback在我瞬间反应时刻的定位极其精准,如此精准的定位感,无论是使用什么类型的枪械,都非常得心应手;在完成转身再转身等一系列动作的时候,感觉一点也不吃力,这一点明显有别于我原来的IE3.0;Diamondback的按键异常的灵敏,这一点使我一开始有点不适应,经常会“走火”,习惯了以后情况有所好转。
总结:在完全领略了Diamondback给我带来的非一般感受之后,我决定将原来的、有纪念价值的IE3.0留作纪念。当然,Diamondback强悍的性能并不能掩盖他的缺点:鼠标两侧分别为大小拇指设计的凹槽与侧键的距离过近,使得大小拇指的摆放位置非常尴尬,放得过低,手指会碰到鼠标垫,影响鼠标的移动,放得过高则容易碰到侧键,造成误按,同时舒适感也有所降低;侧键的数量虽然为四个,但是7号键的位置明显过于靠后,按起来非常别扭,有违侧键存在的初衷;虽然Diamondback的垫脚设计极为独特,但是垫脚的面积较小,小垫脚不利于鼠标的平稳移动,同时也不能与颗粒感较粗的鼠标垫配合使用,比如:Steelpad S&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