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彩电大战!谁将赢得市场?

互联网 | 编辑: 2005-03-27 00:00:00 返回原文

以液晶、等离子、微显背投为代表的高端平板电视大潮已经来临,这三大技术类型,各自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定位,但相互的竞争也日趋明显。平板电视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其业者该如何布局?这将是2005年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等离子暂时具有领先优势

转自:慧聪网

以液晶、等离子、微显背投为代表的高端平板电视大潮已经来临,这三大技术类型,各自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定位,但相互的竞争也日趋明显。平板电视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其业者该如何布局?这将是2005年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作为普通消费者,面对厂商及媒体强力宣传推广,面对如此多可以选择的产品,也逐渐迷惑起来,到底哪种产品技术性能更好呢?谁的价格更合算呢?赛诺市场研究公司《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产业研究报告》从产品成本及价格、技术性能、市场趋势、竞争格局4个方面对等离子、液晶、微显背投之间的竞争格局进行解读,其主要研究结论(以2004年~2009年40英寸以上产品为基准对比)表明:

●等离子电视在大尺寸领域有最高的性价比

等离子电视综合性能好过微显背投及液晶,而成本低于液晶略高于微显背投。

●至少在2009年以前,等离子电视将在40英寸以上大尺寸电视机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2009年等离子电视将占有50%的大尺寸市场,而液晶电视必须在有更多的第7代以上面板厂投产后方能威胁等离子电视的地位。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液晶、等离子、背投一定会共存

●液晶、等离子、微显背投之间并非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以各自技术性能及成本特点,错位而居,各有精彩。

液晶电视总量规模大、规格覆盖面广,无疑将取代CRT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等离子电视主导42英寸、50英寸市场,微显背投则将在44英寸以上市场占优。

●未来5年,三种产品都将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将占到整体市场的38%。

全球液晶电视年复合增长率为60%, 2009年销量达到5200万台;等离子电视年复合增长率为50%,销量达到1550万台;微显背投年复合增长率为45%,2009年销量720万台。

成本、价格:等离子远低于液晶

●40英寸以上的面板,等离子的成本目前仅为液晶的50%~55%,到2008年也只有70%~75%。

●42英寸液晶电视机与等离子电视机价格比,目前为1.6∶1,2008年才能缩小至1.3∶1。

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之成本结构类似,其中面板占有整机材料成本的65%以上,可以说面板的价格基本决定了整机的价格水准,而40英寸以上的面板,等离子的成本目前仅为液晶的50%~55%,到2008年也只有70%~75%。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液晶、等离子的新发展

等离子面板工厂已发展到第三代,但是投资额仅需5亿美元,而液晶第六七代工厂投资额在等离子的4倍以上;等离子面板的制程数(即工艺的复杂程度)为液晶面板的60%左右,最先进的工厂可以6面取42英寸面板,而液晶的6代厂只能做到3面取、7代厂方能6面取;目前40英寸级价格,等离子为25~30美元每英寸,而液晶则需60美元,到2008年,等离子将降到12~15美元每寸,液晶为20美元。

等离子面板厂商2005年将有5个新工厂投产,产能扩大50%,全年达到720万片。同时通过不断技术改进和新材料开发,平均价格将下降20%左右,液晶面板厂商2005年将共有5座6代厂,1座7代厂,但6代厂的经济尺寸主要为32~37英寸,需等到2007年、2008年更高更多的7.5代、8代厂投产,加上1年的时间使良品率爬升,40英寸级产品才可能将成本降低到与等离子同等的水平。当然,2009年后等离子面板的技术、工艺也将继续改进,成本会进一步降低,那时等离子与液晶才真正会开始在大尺寸上的激战。

由于面板占有材料成本的65%(总成本的50%),各制造商只能控制其他材料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当然这由制造商的设计能力和生产规模决定。随着等离子面板成本的降低,等离子电视价格将以每年20%~22%的幅度下降,目前42英寸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的价格比为1.6,2008年将降至1.3,已经较接近可接受价格差距(1.2),此后方能展开真正的价格竞争。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微显背投成本占优

微显背投虽然成本较等离子低,但是由于其综合技术和体积处于弱势,将主要集中在更大的44英寸及50英寸级产品,以差异化来进行竞争;未来几年,面板占总成本的比重将逐步提升,这使得面板对整机价格的影响力更大,整机厂商价格控制能力将减弱。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个别厂商将旗下42英寸液晶电视价格调整到30000元左右,这实际上是一种市场推广行为,原因有三:一是这个价格区间几乎没有利润,净利润甚至为负;二是只有数量很少的促销机数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三是面板供给量还很少,并不能表示整体市场价格可以马上降到这个水平。

●等离子电视综合性能优于液晶电视,12个主要项目中6个占优。

等离子在对比度、亮度、色彩这三个体现画质的项目方面均领先于液晶:等离子色彩更艳丽逼真,层次感更好;响应时间与CRT同属于微妙级,而液晶则在10毫秒级,等离子不存在画面拖尾问题,运动画面效果远好于液晶;视角目前液晶也小于等离子,当然在未来两年后者会逐步赶上。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各种格式之间的优劣

而使用寿命方面则刚好相反,目前等离子大约为30000小时,小于液晶的60000小时,但2005年等离子的新产品在寿命方面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将与液晶一样达到60000小时的水平。另外,等离子的弱项还在于分辨率及功耗,绝大部分高清等离子分辨率为1024×768,液晶为1366×768。而功耗方面同等尺寸等离子的功耗多于液晶的30%,但是两者都在200W以上的水准,这个差距似乎相对实际显得不那么重要。

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由于可以使用同等的电路解决方案、应用技术,使得其在功能、操作上基本是等同的。

微显背投的技术优势在于分辨率较高于等离子,亮度、对比好于液晶,色彩表现也尚可,但是投影系统中灯泡寿命较短(目前为5000小时左右)是个重要缺陷,体积方面虽然DLP已可以将厚度降到17~20cm,但整体体积、厚度无法达到与等离子、液晶相同的水平,所以无法进入真正的壁挂电视的行列。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未来发展趋势一

●未来5年平板电视将高速增长,2009年将占到整体电视机市场38%的份额。

等离子电视在价格不断降低及技术持续改进的推动下,将由2004年32%的市场份额上升到2008年49%的主导地位,而背投则将迅速衰减到2008年的30%。液晶电视目前主流尺寸为20~37英寸,40英寸以上的还很少,但随着液晶面板7代厂的逐步投产,其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至2008年的21%。三种高端电视产品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在45%~60%,到2009年将占到整体电视机市场份额的38%,而CRT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被逐步压缩到62%。

2005年中国的市场规模,等离子电视为50万台,液晶电视为62万台,但销售额等离子却是液晶的近2倍,将达105亿元。可以看出相同的市场规模,等离子电视比液晶电视可以贡献更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

●2002年~2010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将迅速发展

2002年~2010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市场启动期(2002年~2003年):规模较小,价格很高,基本为少数富人所拥有或商用。但消费者认知度却迅速提升。

快速增长期(2004年~2006年):市场高速成长,等离子与液晶市场规模差异不大,液晶集中于20~37英寸市场,等离子90%为42英寸。两者价格降幅都大于20%。液晶技术性能较弱势。平板电视被更多的群体接受和购买。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未来发展趋势二

市场成熟期(2007年~2010年):市场稳步增长,液晶开始全面取代CRT,增幅大于等离子,30英寸成为主流,40英寸级快速增长;等离子50英寸级比重增大。两者技术、成本差异逐步减小并达到相同水准,40英寸级正面竞争开始,但二者共存的局面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微显背投则向50~60英寸市场集中。大尺寸电视成为中产阶级之首选。

综上所述,三种类型产品虽然相互竞争,但定位还是各有差异的,都将有很强的生命力。

国内外主力厂商中除夏普属于纯液晶阵营,索尼、东芝拟逐步减少等离子产量外,其他国际大厂和国内厂商都是同时向等离子与液晶电视市场进攻。

索尼、东芝之所以要逐步退出等离子市场,与两家厂商的经营战略有关,而不代表等离子电视即将被淘汰。索尼、东芝两家日本家电巨头虽然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但是由于他们均不拥有核心技术,上游供应多受牵制,所以在成本上拼不过其他日本厂商,更不要说中、韩两国厂商了。而且,走低价牺牲高额利润的做法并非他们的产品路线。正因如此,这两家厂商才做出业务逐步转移的决策。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未来发展趋势三

与此同时,国内的斯威特却以8000万元购得东南大学的等离子面板专利技术,并在海外产业基金的支持下,拟投资50亿元兴建年产100万台的等离子生产基地;彩管巨头彩虹也凭借多年的等离子技术研发成果积累,宣布将拆资22亿元在2005年开始建设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而松下、三星、LG等等离子大厂则在继续实施其新工厂计划。这一进一退之间体现了等离子电视对厂家来说,依然充满魅力。

国内外主要家电厂商基本上都是同时涉足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的,只是侧重稍有差异。2003年等离子电视市场基本由国外品牌把持,2004年众多国产品牌加大投入,在第四季度厦华、海信、海尔、创维上升很快,到2004年年底国产品牌已占到45%的份额。2004年下半年各国产品牌纷纷发布平板战略,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两者并重发展,而国外品牌松下、三星、LG都有等离子面板的支持,必将全力夺回优势。所以,2005年的等离子电视依然会是战火纷飞、快速增长的一年。

经过2003年、2004年各企业的大力推广及媒体的推波助澜,消费者对平板电视尤其是等离子电视有了越来越高的认知度。等离子电视的大尺寸、轻薄、优良画质对消费者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未来几年,随着数字电视、数字视频技术的普及,以及中高收入家庭的增加,人们对电视的需求会日趋大尺寸化;40~50英寸级平板电视必将成为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客厅电视的第一需求,而且2008年将达到整体电视市场的15%左右,其中等离子电视要占一半,而微显和液晶亦会各就其位。有理由相信,未来至少5~8年内,液晶、等离子、微显背投还要共同繁荣下去。

若对本文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请进入产品泡泡家电论坛讨论。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