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握了上游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最近的液晶电视面板全面提价,深刻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进入4月以来,液晶电视产业爆发了自市场启动后,上游面板界出现的首次价格回拉现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上游液晶面板厂家的一致提价,令主流液晶面板供货价格普遍上涨了5%至10%。
而以全球五大液晶面板厂之一的中华映管为第一大股东、始终蓄势待发的厦华,则开始了掌控主动权。
上游价格飙红 下游困境重重
市调机构日前公布的5月上旬大尺寸面板报价显示,针对19英寸、20英寸、26英寸、32英寸、37英寸等市场主销尺寸的液晶面板,正呈现价格的全面上涨。而其中尤以出货量最大的32英寸液晶面板为甚,供货价格上调了大约20美元,成为此轮涨幅最大型号。据悉,这轮在全球范围同时出现的液晶面板涨价,其实早自4月就已全面开始,而时至5月,更是全线飙红。
“这主要是由于不少液晶面板厂商已亏损严重,而为了在2季度能够赢利,便均通过控制亏损尺寸产能及出货量的方式,来提升液晶面板价格。”某液晶面板界资深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最为主流的32英寸液晶面板缺货情况相当严重,目前产量已不足需求50%的现实,便是例证。
“的确如此。”赛诺市场研究公司AV研究总监盛哲也认为,涨价的主要原因是面板厂商压缩了主流型号供给,导致货源减少,造成面板短缺的客观现实。而上游液晶电视面板厂家纷纷涨价的消息,对于经营利润本已十分微薄的国产液晶电视厂家来说,不啻为一个沉重的打击。
长久以来,液晶面板资源多掌握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上游企业手中,令国内液晶电视在产业链上存在极大隐患。而也正是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配套不完整,使中国彩电行业陷入了同质化与低价竞争现象泛滥的不利局面,进而造成国产品牌核心竞争力下降、利润急速下滑。据了解,2006年前三季度,国内彩电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3%。海信、TCL、创维、康佳、长虹等国产品牌自今年年初以来都已出现明显下滑。
而与此同时,外资家电企业依托大型连锁家电渠道,携品牌与产业整合的优势,大幅调低价格抢占市场,与国产品牌短兵相接,此间最疯狂的可谓是SONY,今年五一它的一款40寸液晶仅售7999元。从整个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看,外资品牌平板电视在一级市场的销售额比重已占据一半。
在此情况下,为了赢利及抢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分额,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便成为各液晶电视厂家的当务之急。但上游面板企业在供货价格上所拥有的相当强势的发言权,则意味着液晶电视厂家的成本将更难降到合理地步,从而使2007年液晶电视厂家究竟能否盈利成为一个悬疑。
独家打通上游 厦华一枝独秀
然而,在一片紧张气氛当中,于去年股权转让中后由中华映管控股,拥有打通上下游这一强大产业优势的厦华,却因能够在继续保障成本优势的前提下稳定获得紧缺型号面板供应,而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羡慕。
对上游液晶面板资源的稳定掌控,令厦华在面对全球液晶面板涨价的大潮时,仍能获得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而实施中的产能扩充计划及资源集中在平板电视,更为厦华创造出了拉动销售规模跨越式增长的机遇。“公司平板电视产业正向上游战略转移,掌握关键器件核心技术,使厦华得以进一步完善平板产业链,进而大大增强了从上下游各个环节控制、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够达到从产业全局控制总成本及制定总体方针的目标。”一持续关注厦华发展的证券业资深分析师如是认为。
随着厦华自身产业优势的体现,公司基本面得到改善,管理层对效益的提高拥有强大信心。
此外,强势的良好出口基础,令厦华便于实现大规模ODM。而业务的长期偏重出口,又提高了公司外汇风险管理水平。目前,其出口占收入比重50%以上。同时,厦华平板电视批量出口日本市场也在日前迎来了3周年,其出口量年均增长约700%,占到厦华全球总出口10%以上的份额,成为国产彩电对日出口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厂商。而此前厦华获得联合国采购、美国军方采购等重磅消息也极大提升厦华品牌价值,形成了与其他国产品牌的差异化形象实力。
外资分析师指出,此轮全面涨价绝对会造成面板产业景气的关键性反转。一方面,近来外资全面看好面板股,不断大幅加码;另一方面,5月份面板涨价幅度已超过各大面板厂家的原先预期,但当前面板上中下游仍希望持续缺货、持续小涨价。而每月的逐月上涨,是有利于整体供应链结构的,获利能力亦会得到优化。故此,华映第二季转盈有望。分析人士更认为,这个5月华映即可望转亏为盈,较董事长林蔚山预估的6月份提前达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