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上海人 4个常健身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7-05-22 16:00:00转载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1995年,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上海率先制定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05年,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进入第十个年头之际,一本《上海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十年来上海发展全民健身所走过的历程,有辉煌,有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人体质的隐忧,更看到美好的将来……

设施:1.71平方米的空间

1984年,上海市人均体育场面积为0.13平方米,这样一块地砖大小的面积,别说健身,站着都嫌小。20年之后,这个数字翻了整整13倍,达到了1.71平方米,超过全

国1.03平方米的平均数。

1997年,当时的上海市体委在普陀区长风街道建造了上海市第一个社区健身苑,拉开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序幕。截至2004年12月底,上海已建成社区体育健身苑(点)4317个,健身设施总面积超过257万平方米,总投入资金近2.7亿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2003年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中、青年人最钟情球类运动。2004年,一场社区公共运动场的建设又拉开序幕。截至去年底,上海已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35个,投入资金2500万元,新增健身场地面积7.6万平方米。

场地多了,健身的人也多了。据统计,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占全市人口40%,也就是说,平均10个上海人中就有4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尽管这一数据和发达国家60%至75%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

创新:九个“子”的魅力

滚轮子,扯铃子,打弹子……这些上海中年人记忆中的游戏又回来了。黄浦区承兴社区挖掘原汁原味的石库门文化,将这些传统游戏综合成九个“子”,还迷倒了大批外国游客。一个“九子公园”,即将在苏州河边建成。

健身是传统,但健身的方法要创新。十年里,上海的全民健身创下了一个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市民健身节、第一辆市民体质监测车、第一部市民健身的地方性法规……

2003年,上海提出了“人人运动”计划,先后举办了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万人健步行、千人自行车赛。同时,创新的健身方式,展示了上海的城市形象。苏州河龙舟赛、东方明珠登高赛、南京路健康跑,这些都构成了独特的“都市景观体育”。

体质:七个俯卧撑的隐忧

一项上海近年由500名公务员参加的体质测试显示,优秀率仅为6%,较差率高达70%。一位32岁的税务局干部,俯卧撑只能极不标准地完成7次。

完善的上海市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上海人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体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资料同时显示,上海人还需要更多地参与健身。

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上海市男性寿命达到78.1岁,女性寿命达到82.5岁,已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但另一方面,监测报告也显示,上海人在巧、快、灵等技能类体质测试中,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在心肺机能、耐力、肌肉力量等健康类体质指标上,上海人处于劣势。心肺功能差在上海市中年人群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健身设施多了,但上海人还需要更多的健身意识。

展望:500米外的天地

“出门500米就有基本的健身设施”,这是上海今后五年的健身设施发展计划的一个目标。

到2010年,本市的东南西北将建成4个体育主题公园、10个体育休闲基地、300个左右社区公共运动场。绝大多数市民出门500米左右就有基本的健身设施,利用公共交通工具15分钟可以到达综合体育设施,利用公共交通工具30分钟可以到达体育公园。

在未来五年内,上海将至少每年建成(或完善)一个占地面积50至70公顷的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今后,到崇明东滩钓鱼、到佘山登山越野、到奉贤玩动力伞,或是到东海大洋山海岛来一次体育健身旅游,都将成为现实。

上海市民今后将有更多的体育健身选择。

 

 

 

来源:解放日报

更多新闻点击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