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难难,主板消费观念一席谈

互联网 | 编辑: 2002-08-09 00:00:00 返回原文
芯片组和品牌,谁决定性能?

如今由于电脑硬件DIY的普及,相关的硬件媒体也纷纷登陆市场,向众多电脑DIY玩家播撒硬件知识,于是乎,现今的DIYer们十有八九都会两招“花拳绣腿”,口中念叨着Pentium 4,做梦梦到Geforce 4。不过,有倒是物极必反,虽然硬件媒体众多,但宣传范围始终有限,全国成千上万硬件爱好者大多还是通过聊天交流来获取绝大多数信息,于是乎,在某些范围里,误导的信息甚至多于正确的信息,加之看着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产品和复杂繁琐的规格,相当一部分用户头脑发热,选购了一些并不合理的产品。

主板之于整台电脑的重要性,早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但是主板的重要性在被神话后,就会导致用户选择时的误导,而且主板是连接其他设备的中枢,其他电脑零部件的不理智选择也多多少少会反映到主板的挑选上,于是乎,主板,就成为了最能集中体现问题所在的典型。

芯片组和品牌,谁决定性能?

在笔者过去关于主板的文章中一直提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主板是连接电脑几乎所有其他设备的中枢,CPU、内存、显卡、声卡、硬盘、光驱,等等一系列硬件都连接在主板上,倘若主板性能有个差池,轻则无法发挥设备性能,重则稳定性不足,频频死机。决定主板基本特性的是主板芯片组,一般来说Intel的芯片组性能强,兼容性好,价格昂贵,而VIA的芯片组则兼容性较差一些,不一而足。

主板芯片组虽然决定了主板的一些基本特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决定了整台电脑的一些性能,但这并不是全部。主板的芯片组还没有到决定主板一切性能的地步。仅仅主板芯片组还不足以决定主板所有的特性。主板芯片组只是主板的根基,就如同一个练武之人的先天资质,好的根基自然更有机会造出更好的主板,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锻炼——优秀的制造工艺和用料,好天赋只是会被浪费而已。同种芯片组主板在超频性能上差异很大早已不是新闻,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流厂商制造一流主板,丽台的K7NCR18G是最新的nForce2芯片组产品

关于后天的锻炼,取得决定性因素的是厂商的制造能力,而厂商的制造能力则可以通过品牌略知一二。一般而言,名牌厂商都对主板的制造有比较深厚的功力,这些功力体现在对芯片组基本特性的揣摩,走线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高超的制造工艺和严谨的出厂检验手续。往往经过名牌大厂的雕琢之后,一款主板芯片组的性能潜力就会被全面发掘出来,从而得到优秀的主板。不过同样的,仅仅品牌也不足以打造出出色的主板,光看品牌的话,你仍然无法确定这款主板是否出色,毕竟再精心的雕琢也无法让一块石头变成白玉。

实际上,芯片组和品牌两个因素对于主板的性能影响是相辅相成的,仅仅有好的芯片组不一定就是好主板,而即使是最著名的主板厂商也未必就一定造出最好的主板。

ATX和MicroATX,扩展性能有多重要?

ATX和MicroATX,扩展性能有多重要?

对于主板来说,能插多少设备决定于主板上究竟有多少扩展插槽,例如到底是5根PCI还是6根PCI,是3根内存槽还是4根内存槽,不过这还仅仅只是小差异,大差异则在究竟是ATX结构主板还是MicroATX结构。

ATX结构和MicroATX结构主要的差异在于主板的宽度,标准ATX主板宽度为305mm,而MicroATX则是245mm。主板宽度的减少意味着主板横向上的设备和布线必须减少,CPU、电源部分是不可能减少的,因此被减少的主要就是PCI插槽了,大多数ATX结构主板的PCI槽有5到6根,而MicroATX则往往只有2到3根,最少的甚至只有一根。除此之外,内存插槽往往也只有2根,最多只不过3根,比起ATX结构主板来说实在是少了很多。

大多数用户在购买主板时往往只考虑ATX而不考虑MicroATX,认为扩展能力大一些总是好的,相比之下,MicroATX主板与标准主板价格差距不过一、二百元,实在没有必要省。不过,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考虑过ATX结构所拥有的那么多PCI槽和内存槽到底有什么用,笔者到市场上简单统计了一下真正对PCI槽有需求的用户,统计的用户总数为102人,统计时间是7个小时,统计地点在上海百脑汇电脑广场。

目前PCI槽最广泛用途就是以上这些,而实际上,PCI槽用途最大的也不过是26%用户会用到的PCI声卡,除此以外,其他用途很少有人想到使用,同时会用到2、3个以上PCI槽的更少。内存槽的情况也类似,绝大多数用户选择了256MB一根内存,少数用户使用了2根256MB,能用到3根内存槽的用户已经屈指可数,可实际上,追求4DIMM槽的用户并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ATX比MicroATX更值得购买在如今只是人们相对过去而言的惯性思维,如今早已不需要多功能卡,显卡有自己专门插槽,声卡也大规模被整合入主板,PCI扩展槽功能的用户不再过于广泛,选择价廉物美的MicroATX主板又何尝不可呢?虽然我们很难保证未来是否会有需要PCI的扩展插卡,但是过分保留升级余地并不可取,更何况,100、200元的价格差距要接近主板总售价的10%,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P4电源,ATX12V是否必要?

P4电源,ATX12V是否必要?

当Pentium 4一经发布,我们就猛然发现,Pentium 4主板与我们往常看到的主板已经不同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特异的电源插座。Intel规定的Pentium 4主板必须使用一种新颖的ATX插座,它与普通ATX电源的功能没有区别,但在对CPU的供电能力上大有改观,过去使用+5VDC,通过ATX插座给CPU供电,现在则增加了+12VDC供电。由于ATX12V电源需要使用一种新的插座接口,导致很多普通电源都无法使用,给用户带来了不便,于是,厂商为了满足不少用户对于方便程度的需求,又开发了不需要ATX12V电源接口的普通Pentium 4主板。究竟是否要选择有ATX12V电源接口的主板呢?大多数用户对此并不太了解,往往莫衷一是,不过,只要了解一下ATX12V电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就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了。

ATX12V相对过去的改变核心在于将CPU供电电压由5V提高到12V,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变可以带来如下好处:

1、无论是+5V供电还是+12V供电,最终都不是直接面对CPU的,而是通过变压电路给CPU进行供电,最终CPU都会面对固定的额定电压,所以电流也不变,运行功率不变。经过变压电路转换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最终在12V上承受的电流的确比5V时要小,降低工作电流有助于提高各种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从而提高主板整体的稳定性。

2、高电压传输电力能有效降低电力损耗。在经过变压系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功率仍然恒定,而12V上承受的电流比5V时显著降低。主板的电路板上有众多元件,包括变压电路在内的各种电路,对于电源传输时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电阻,造成电力损耗。由于功率损耗可以由电阻乘以电流的平方计算,因此,我们会发现,如果电阻固定,那么+12VDC供电会比+5VDC供电节省2倍以上的电力消耗。乡间看到的电力传输线均采用较高电压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使用ATX12V电源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大致上可以包括省电,提高超频稳定性,为将来升级高频率Pentium 4留下足够的余地,有需求的用户不妨选择有ATX12V电源接口的主板,以免出现超频不稳定或者将来无法升级的情况。

RAID、IEEE1394、USB2.0……你会用多少?

RAID、IEEE1394、USB2.0……附加价值你用了多少?

如今的主板流行附加价值,由于国内软件盗版猖獗,附送软件作为附加价值不受欢迎,于是各种以硬件形式出现的附加价值就成了厂商主要的使用方式。目前最常见的主板板载附加功能包括有IDE RAID,SCSI,USB 2.0,网卡,声卡,显卡,少数还有IEEE 1394口,其中声卡、显卡和网卡作为一些常见通用的设备撇开不谈,IDE Raid、SCSI、USB 2.0和IEEE 1394你用的机会有多少呢?

有人认为SCSI和IEEE1394不会用到,不必选择,而IDE Raid和USB 2.0迟早会用上,便把钱花在了这上面。实际上,IDE Raid和USB 2.0离我们还是很遥远的。

面对升技超级巨无霸IT7上夸张的附加功能,你是不是马上成为数码发烧友了呢?

IDE Raid功能至少需要两个电源供电,加上用Raid的用户往往还会有CDROM+DVD或者DVD+刻录机这样的光驱组合,搭配下来需要4个甚至更多电源供电接口,对电力供应的要求很高。IDE设备做Raid之后,其故障率是以平方计增加,例如单硬盘一年安全运行率为98%,那么制作Raid 0后,其安全率只有98%的平方——96.04%,安全性大大举降低。最后,除非你进行多媒体视频录制工作,否则IDE Raid对性能的提升微乎其微,没有太大必要。

USB 2.0的确是个好东西,比USB 1.1提高了40倍传输速率,而且兼容性好,似乎选择它是必然的升级结果。不过且慢,看看如今使用USB接口的设备主要是些什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大的使用对象是USB鼠标、键盘,除此以外还有USB打印机、扫描仪、读卡器,这些都是低数据需求的设备,近一段时间里很难会超过USB 1.1的限制,比较有可能出现USB 2.0标准需求的设备应该是便携式的大容量存储设备,例如便携光驱、硬盘等,不过可惜的是,这些设备不象鼠标、键盘那样容易普及,在如今USB 2.0设备寥寥无几,设备普及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就过早“未雨绸缪”,是否会有些不明智?

DDR333、ATA133,高规格等于高性能吗?

DDR333、ATA133,高规格等于高性能吗?

长期以来困扰笔者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规格与高性能到底是否等价,虽然规格越高其代表的性能也应该越高,但实际并非如此。比较典型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厂商设计能力不足,使用高规格却无法获得高性能,二是有系统瓶颈,高规格并没有能产生高性能。

厂商设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内存规格上,主板磁盘性能也有类似情况,但不如内存部分明显。内存规格可谓众多,目前高端内存标准包括有RDRAM PC800、PC1066和PC1200,DDR PC2100、PC2700,其中PC2100代表DDR266,而PC2700代表DDR333。照例来说,DDR333运行频率比DDR266高,性能更强,因此支持DDR333的主板性能应该比DDR266主板高,例如SiS645DX对抗P4X266A,前者不但支持DDR333,还支持非正式的DDR400,使用DDR333内存理应比同样配置下使用DDR266内存的P4X266A主板性能高,但事实并非如此,SiS645DX在使用DDR333的情况下一般测试都与P4X266A不相上下。根据分析,专家认为SiS(矽统)对DDR内存规范了解不够透彻,设计出的产品内存利用效率较低,而VIA则技术水准较高,芯片组内存性能更强悍一些。一般来说,对主板的内存、磁盘性能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主板芯片组,Intel的产品性能最好,兼容性最强,VIA进步神速,相差无几,紧随其后,至于SiS和ALi则与前两者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除此以外,我们也不得不提到主板新军nVIDIA,这家厂商在北桥芯片(IGP)的设计上颇有建树,尤其是对内存的利用效率上很让人惊讶,被认为可以与VIA一决高下。

系统瓶颈的情况则主要出现在磁盘性能部分,内存也受部分影响。以IDE硬盘规格为例,Ultra ATA标准从33、66发展到如今的100、133,但硬盘的内部传输速率始终很难提高,最近刚刚有少量IDE硬盘的内部突发传输速率最高超过Ultra ATA 66的标准,远没有达到Ultra ATA 100的限制,但是新的磁盘传输规范却已经开发到了Ultra ATA 133。实际测试表明,Ultra ATA 133接口与100接口相比没有任何性能上的优势,关键就是由于内部传输速率并没有达到外部传输速率的极限,所以没有性能上的提升。内存也有类似情况,Athlon XP的前端总线频率为266MHz,目前有KT333芯片组出现,支持333MHz(双倍)频率的DDR内存,DDR333能提供2.7GB/s的内存带宽,但由于前端总线总共只能接受2.1GB/s数据,导致高规格的DDR333带宽被浪费,整体性能与使用DDR266时相比没有什么提高。

由此可见,选择主板时务必要注意规格和实际性能上的区别,高规格未必带来高性能。

花大钱买高档主板有没有必要?

花大钱买高档主板有没有必要?

过去人们过分关注CPU,忽略了主板的重要性,如今人们开始注重主板。不过矫枉不可过正,注重主板的选择未必就意味着可以忽略CPU。一分价钱一分货,买块好主板固然必要,但在主板上花的钱太多未必有太大意义。

目前主板业发展迅猛,电路板设计制造能力越来越成熟,加上主板驱动程序公版化,名牌大厂产品与普通厂商相比,在基本性能方面不再有太大优势,随手拿出各大媒体的主板评测报告,同类型主板在不超频的前提下,各方面性能差距微乎其微,最高和最低之间也很少超过5%的数据差异。一款售价1500元的ASUS P4T-E主板与一款售价仅900元的升技BD7主板,前者比后者贵66%,而实际测试下来性能差距不过7%左右,倘若我们将这多花的600元节省下来购置更加强劲的CPU,例如由Pentium 4 1.6A提升到1.8A,多余的钱还能提高硬盘的档次,整体性能提升更加明显。

当然,更高档的主板可能在超频方面更有优势,品牌的无形价值也很有诱惑力,但无论如何,笔者还是提醒各位,请理性考虑消费的资金方向。

写在最后

本文通过主板各种规格和需求的分析来讨论一些常见的主板消费观念,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当然,文中所述都仅仅是一些可资参考的概念,究竟如何取舍关键看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