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乾坤?常见板载网卡简介

互联网 | 编辑: 2005-04-10 00:00:00 一键看全文

以太网的基础标准是IEEE 802.3,其传输速率为10Mbps,其后推出的IEEE 802.3u则被称之为快速以太网标准,其传输速率为100Mbps,而现在开始全面普及的IEEE 802.3ab标准则是千兆以太网,传输速率达到了1000Mbps。当然一般来说现在的网卡产品都有向后兼容性,也就是100Mbps的网卡

前言

前言——基本知识

以太网的基础标准是IEEE 802.3,其传输速率为10Mbps,其后推出的IEEE 802.3u则被称之为快速以太网标准,其传输速率为100Mbps,而现在开始全面普及的IEEE 802.3ab标准则是千兆以太网,传输速率达到了1000Mbps。当然一般来说现在的网卡产品都有向后兼容性,也就是100Mbps的网卡能够兼容10Mbps的网络,而1000Mbps的网卡则能够向后兼容10Mbps和100Mbps的网络。

现在的PC主板基本上都集成了网卡,这些集成网卡包括了10/100Mbps和10/100/1000Mbps两种规格。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千兆网卡大有全面普及之势,大部分新推出的主板均以千兆网卡为标准配备。我们知道普通PC上PCI总线的最大带宽为133MB/s,但是千兆网卡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250MB/s(全双工1000Mbps,也就是发送125MB/s,接收125MB/s),所以要想完全发挥出千兆网卡的性能,传统的PCI总线并不能胜任,目前有几种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只说哦普通的PC平台,不包括PCI-X总线平台)。

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MAC。网络控制芯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MAC和PHY,其中MAC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相当于网卡的大脑,起到网络地址识别、数据流量控制、处理传输错误以及控制PHY工作的作用。而PHY则是物理层的设备,主要负责收发数据的工作。主板板载的网卡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完整的网络控制芯片,包含了MAC和PHY两个部分,而另一类则只是PHY芯片,通过与主板芯片组集成的MAC相配合来完成网卡的工作。

所以第一种解决PCI总线带宽不够的问题的方案就是芯片组厂商将MAC集成到芯片组内,主板厂商只需要在主板上采用千兆网络的PHY芯片就可以了。这样网卡就可以直接和芯片组通讯而不必经过PCI总线了。目前主流芯片组产品中集成了千兆网络MAC的主要是nForce3/4芯片组,当然还包括SiS965南桥等产品,不过不那么常见罢了。

第二种解决方法是Intel在865/875芯片组上采用的,让板载的网络控制芯片通过一个专用的CSA(Communication Streaming Architecture)通道与MCH直接相连,CSA的带宽达到了266MB/s,完全可以满足千兆网络的需求。不过这种方式需要网络控制芯片的支持,基本上只有特定型号的Intel的网络控制芯片能支持这一功能。

最后一种方法则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那就是通过PCI Express x1与芯片组连接。我们知道PCI Express x1的传输速率达到了250MB/s(双向500MB/s),甚至可以支持两块千兆网卡同时工作,这自然是最为理想和通用的解决方案了。

当然如果你只能连接到100MBps或者更低速率的网络的话,PCI总线的网卡也还是足够使用的。但是即使是这样,采用上述三种方案让网卡绕过PCI总线对系统性能可能还是有帮助的——因为PCI总线属于共享总线,如果你使用了较多的PCI设备(比如电视卡、PCI接口的RAID卡以及绝大部分主板板载的RAID控制芯片),PCI的带宽也很可能会捉襟见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现在比较新的主板上常用的板载网卡芯片。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