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近几日,医院门急诊接收的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多,且出现感冒、腹泻和心脏疾病最多的"三多"现象。专家认为,这与气温的逐渐升高、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到来有一定关系。
记者昨天下午从华山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该科这两天每天都要收治150多位患者,而一周前的记录是每天100位,整整高出50%。中山医院急诊科一个日夜接诊量最高竟达280人,比前段时间的最高量还要高出80人。位于沪北的同济医院急诊科所有感冒、腹泻、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加起来,每天达到300多人。高门急诊量让医院原有的床位和躺椅难以满足需求,不少医院的走廊、过道等处都躺着痛苦不堪的患者。同时,很多医院住院处的呼吸、心脑血管以及消化科等也早已"满员"。
胡乱减衣感冒无情
昨天晚上,中山医院急诊科,因感冒而前去诊治和输液的患者把急诊大厅围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更是忙得团团转。在医院门口,记者巧遇前去就诊的苏女士。
昨天上午一上班,苏女士就感觉到头重脚轻,不停地打喷嚏。中午的时候,她自行到单位附近的药房买了点感冒药,但服用之后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且还出现发热症状。于是急忙赶到中山医院。追究自己感冒的原因,苏女士一个劲地责怪自己:"双休日看天气好了,就把毛衣衬裤脱掉,只穿了衬衣风衣和单裤就匆匆出门了,晚上回家时感觉很冷,就是这个原因我才受凉的……"
像苏女士这样的"病号"还真不少。当班护士向丽告诉记者,这几天,急诊科每天都要收治有发热症状的感冒患者五六十例,不少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的时候迅速减衣引起。很多患者甚至振振有辞:"往年这个时候我们都穿1件衣服的!"但是大家应当遵循自然现象,今年入春晚,气温上升得比较慢,减衣服自然也要慢慢来。
贪吃冷饮腹泻上身
前天晚上,在徐家汇逛了半天街的平小姐感到口渴难耐,于是一口气吃掉三支冰淇淋。人是感觉爽了,但两个小时以后,她便感觉腹痛难忍,找到洗手间一蹲就是20分钟。回到家里更是上吐下泻不能进食。
到医院急诊科把症状向医生一说,连医生都很气愤地认为她得病实在是"活该"。原来在吃冰淇淋之前,平小姐还在外面餐饮小店吃了一份凉皮、两根烤羊肉串和几个章鱼小丸子。如此吃法身体自然吃不消了。
华山医院急诊科丁医生告诉记者,天气温度一高,大家都喜欢吃冷的东西了,但忽视了细菌也容易孳生的现实。尤其是家中存放的食品和菜肴,很多家庭主妇或保姆都习惯像冬天那样敞放在饭桌上,认为只有到夏天才需要放进冰箱。而且一放就是几天,吃的时候自然会感染细菌或食物中毒。
气温不稳心梗频发
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两次高峰期,即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的秋冬季和每年3至4月的冬春季。最近到医院求诊的患者,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也特别多。记者昨天晚上致电龙华医院急诊科郑主任时,她就因紧急抢救一名心梗患者而无法接听记者的电话。
上海胸科医院急诊科主任蒋锦琪教授告诉记者,心脑血管疾病两次高峰期都正值季节转换之时,气温不稳定,人体受寒冷刺激,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律加快,而末稍血管收缩,血管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多,使心肌缺血。由于心血管收缩严重,使血管腔阻塞,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因此这段时间患者相当多。
蒋教授指出,避免此类疾病,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饮食清淡,不过咸、过甜、过油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粗纤维杂粮;适时增减衣服,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患者要按时吃药,充足睡眠,一旦发病及时就医。
春捂秋冻古训莫忘
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天气渐渐转暖,人们的抵抗力相对降低,普通感冒、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也随之而来。因此,市民应当加强营养和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时,要尽量避开人多的场所,外出时一定要注意御寒,不要天气一暖和就过早地减少衣物,特别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不注意保暖,可能引起肺内感染,心脏病人易诱发急性肺水肿,糖尿病人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患有慢性气管炎、糖尿病、心衰、哮喘、肝脏疾病的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除了要控制好自己的病情,也要减少与上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接触,外出最好戴口罩。
专家们尤其强调的一点是,祖国医学中"春捂秋冻"的古训千万不要忘。尽管最近气温有所回升,白天温度相对较高,但昼夜温差较大,出门最好多带件衣服。
来源:新闻晚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