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间一住就是五年,这并非玩笑。五年前,80多岁的季老先生因中风被送至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部。经抢救,患者虽度过危险期,但反复的病情,却让老人既收不进病房又回不了家,在急诊间一拖就是五年。
“压床”病号长期滞留,已成为大多数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急诊的“老大难”问题。走进浦东某大医院急诊留观室,老年患者占据绝大部分床位。老慢支、中风、癌症晚期患者最多,不少人住了半年以上。数据显示,中山医院容纳170人的急诊留观室,“压床”病号约有百名。这类患者短的留观个把月、长的则有几年,远超出15天的平均留观时间。
专家分析:“压床病号”多为久存病根的老年患者,短时期无法治愈,但又不符合收入住院病房的指征。由于家属生怕患者突发病情措手不及,故不敢也不愿将其接回家。至于养老院则缺乏医疗功能,且大多未纳入医保,患者与家属不免望而却步。
急诊专家算了一笔账:以老慢支患者为例,病情七天即可稳定,若“压床”两周,就有一名患者没床位治疗。“用药极少的老患者占着床位;突发车祸、大出血等重症病人却等不到床,只能打地铺、睡推车。”瑞金医院急诊部主任陆一鸣称,“压床”给医护人员增添了不少压力。在中山医院急诊留观室,两名护士须同时护理50名患者,全室近80名护士无一人休过假。
不少业内人士提议:相关部门应通过立法推出解决措施,如适当控制医保“口子”,约束可出院的患者无限制“压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增设一批老年病房与病床,完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等,分流老年患者,为大医院急诊留观室“减压”。
来源:解放日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