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费真降价须先重组固网拖累手机话费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6-15 15:06: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页

去年6月至今,北京两大移动运营商推出的手机资费下调举措,已达到10项左右;但这一年间,消费者对于手机资费的怨言却日渐高涨,市消协、市律协等机构也曾多次“炮轰”运营商,认为目前北京地区的手机资费水平明显偏高,降价仍未到位。作为国内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却成为全国手机资费下调最缓慢的“高地”。

资费下调难追运营商“暴利”

据信产部统计,2005年我国电信业务平均资费水平比2001年下降了45%,2006年电信资费总体水平又下降约11.47%。但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去年的营业收入达到2954亿元,净利润率高达22.4%,远高于海外其他运营商仅为10%的平均利润水平。有媒体认为,尽管近两年手机资费水平确实有所下降,但速度仍然缓慢,并且还有充分的降价空间。

北京地区的手机资费下降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以目前北京移动的全球通“畅听99套餐”为例,这是一种能够减免本地被叫通话资费的优惠方案,但与上海地区同类业务相比较,其最低档套餐比上海贵出30元不说,通话时长还少了200分钟。另外,用户量最少的西藏地区目前已实现“无条件单向收费”;但北京地区上月底推出的“被叫全免计划”,却因为存在附加条件而再次遭到消费者的质疑。

固话运营商抵制手机资费下调

“从本意上来看,移动运营商不可能拒绝下调资费,其实真正的阻力来自固话运营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分析说。有数据显示,目前平均每位北京市民手中握有1.2个手机号码,这意味着北京的手机市场已基本饱和。有专家认为,移动运营商只有提升话务量和增值业务才能获取更多收入,而资费下调无疑会鼓励用户延长通话时长。

第二页

但是,手机通话资费下调后,将有可能对以话音业务为主要收入的固话运营商构成生存威胁。吕廷杰透露说,一家移动运营商曾向通信管理部门报批的调价方案中,提出了降价幅度很高的资费标准,但遭到来自固话运营商的强烈抵制,结果导致该方案无法出台。他对此点评说,舆论对于北京手机资费偏高的指责,在一定程度上“瞄错了目标”。

资费真降价必先实现产业重组

在目前的各种手机资费中,双向收费、漫游费和长途费等项目,一直是遭到消费者诟病的焦点话题。吕廷杰认为,在目前我国电信业存在客观垄断的情况下,要想真正降低手机资费标准,必须在机制上进行变革,为固网运营商增发移动运营牌照,同时尽快对电信业实行新一轮的重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比较理想的格局,是通过重组诞生两家实力相当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以‘双寡头’的形式在全国市场真正实现有限竞争”。(周健森)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