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报章上看到,本土PC品牌方正的几款商用产品通过了中国赛宝(总部)实验室的MTBF测试,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到了50000个小时——记忆里,似乎联想也曾在去年暑期发布过类似的消息,于是上Google搜了一下,果然,早在2004年6月,联想启天商用PC便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产品可靠性MTBF测试”,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首创了世界记录”——达到45000小时。同年9月,联想开天又将这一纪录提升到50000小时。
本土PC品牌在产品可靠性方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这无疑是令人鼓舞的。一直以来,某些人对于本土PC品牌存有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认为较之HP、Dell等洋品牌,联想等本土品牌虽在营销、渠道、价格等层面优势明显,但在产品技术、品质、工艺等层面却犹嫌不足。然而两大本土品牌围绕MTBF的角力却证明:时至今日,中国PC品牌已然具备了全面超越洋巨头的实力,而这对于“中国制造”据守本土阵地、开辟世界疆域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换个角度思考,我们似乎也可以发出这样的质疑:在中国,现行的、针对商用PC可靠性进行的MTBF检测是否“门槛”(指标)太低呢?
众所周知,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我国唯一有资格对计算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评测的国家级质检中心——MTBF是英文“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意思,它是衡量计算机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的最重要指标,属于国际行业标准。
我国对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规定是4000小时,而在联想启天、开天商用PC屡次刷新“世界纪录”之前,国内PC品牌在MTBF评测项上的表现基本是在15000小时上下浮动——即便是最顶尖的跨国PC厂商,其产品在测试中的最优表现也不过是“达到”40000小时。
很明显,MTBF的原有规定既不符合当前内外IT应用环境的新特性,同时还难以满足商用PC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又脱离了厂商的技术产品发展实际,因而有着适度提升的必要。
首先,作为一项国际标准,MTBF所评判的不是片面的、局部的计算机性能参数,而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一项指标,即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商用台式PC行业,制定合理的MTBF标准,一方面将有助于厂商自勉,进而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最终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MTBF高门槛对于树立质量标杆、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也非常有利。可以说,要在商用台式PC市场完全实现“以技术规范市场”的目标,制定契合应用现状的MTBF标准是其中的关键。
其次,疾速蔓延的互联网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3C+E”(Computer、Communication、Cortrol + Entertainment)的技术趋势日益明显——以PC为本位的个人/社区技术布局亦已基本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全球性体育盛会,各类国际性论坛、展会,各个新兴行业——以及金融、证券、教育、医疗、能源等垂直行业时刻都在发生着需求的渐变、进行着应用的改良。客户对商用台式PC性能(特别是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持中国在IT应用规模和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同步,适应这种国际化需求,我国必须提高“不低于4000小时”的现行MTBF标准。
其三,通过多年的行业技术经验积淀,国内知名PC厂商已有能力在产品品质的层面超越跨国竞争对手。MTBF指标的提升不止是某项技术的突破,同时还建立在企业全面、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技术实现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之上。因此MTBF指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所代表的是一个PC市场的整体技术高度。现今,联想和方正已先后实现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0小时,这表明其商用PC产品可以稳定可靠地连续运行6年以上,期间不会出现任何硬件故障——多年来,“售后服务越少越好”是中国消费者的一个共识——谁都明白品质优异、无须维修的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对于商用PC这种常因工作环境恶劣、应用频度密集而出现故障的产品,能够保证连续6年的“长生”时间,这不啻为用户节约了宝贵的资金与时间资源。
总之,本土PC品牌围绕MTBF进行的开掘说明了,提高我国商用台式PC的现行MTBF指标,是IT应用的新需求,是我国商用台式PC技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需要,是提高我国PC厂商综合竞争力的动力需求,同时也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国营造标准PC应用环境的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