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窗外逐渐阴暗的天空,庆幸自己还真是运气不错...一早出门时还是阳光普照的呢~ 整理着照片,编辑着开箱文,不时回头看看新伙伴.. 宁静的午后,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
Leica R9出现
看着窗外逐渐阴暗的天空,庆幸自己还真是运气不错...一早出门时还是阳光普照的呢~
整理着照片,编辑着开箱文,不时回头看看新伙伴.. 宁静的午后,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
没有摄影棚,没有棚灯,没有专业相机,没有技术. 有的,只是想分享新机的喜悦~
我该怎么表现这篇难得的开箱经验呢? 这问题问了自己二个星期..
在欠缺专业设备与素养的前提下,决定请老天爷帮忙;
找个好天气,好地方,悠闲的在大自然下表现出 Leica 的到来. 这是我所想的到比较好的方法了.
将思绪倒回到六个小时前....
周末一早起床,阳光普照,也该是时候了,等这天等了二个星期了!
驱车直往华府,在河畔旁找了个环境清幽的地点,慎而重之的迎接 Leica R9 与 28-90/f2.8-4.5 的加入.
注:确实是没人打扰,但正位于里根机场跑道头,吵的很!一点也不清静~
Leica R9在波多马克河
在波多马克河畔旁,依稀可见华盛顿纪念碑在身后,Leica R9 的银色外盒在朝阳下闪闪发光着
开箱!第一时间印入眼帘的,是保证书,背带,二颗电池,与厚厚的说明书 (前半为德文,后半为英文)
与老对头 Zeiss 相同,附有一张品管人员的签字. 或许有人觉得多此一举,这种闭着眼睛签一签的东西
要多少有多少 不过至少人家愿意这样做,某些程度上也反应出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吧.
Leica R9 使用的是两颗 CR2 电池.
将上盒取出,内里装的是一个厚纸板材质的纸盒,上面有类似浮雕效果的 Leica R9 图样
Leica R9在眼前
此刻,Leica R9 总算展现在你我眼前!
自从 UPS 在 5/1 将机身送到我家,5/8 镜头送到,直到今天 5/12,一直说服自己要开箱就要开的有诚意..
总算是忍住没有在家里先拆开来把玩后,故意放回去再开一次箱. 我一直觉得若这样实在很做作
Leica R9 原封不动的安置在 Leica 原厂封装内.
一偿夙愿,总算亲手握着这部 Leica 135mm SLR 最后的荣光. 一时间觉得有点沉,有点重.
原厂公布的数据,机身重量为 790 公克.
迥异于日系机种喜做突起的机顶,平滑的顶部线条是 R9 外观上的特殊处.
Leica R9细部慢慢欣赏
画面中的是电源开关,同时也是曝光模式转盘. 一旁的小按钮则是避免误触,一定要按下后才能拨动转盘.
最右边的则是底片回片杆.
大大的快门速度转盘 (中央为快门按钮) 占据了另一侧,转盘前方则是三种测光模式的选择钮
后方则是一个小小的LED窗口显示底片张数,及底片过片杆. 在过片杆根部,则可以看到多重曝光的按钮.
机顶照,不过很可惜,没有附热靴的盖子. 不知是什么金属材质,说不上来的感觉..冰冰的,滑滑的..
站上许多朋友们应该只接触过 DSLR,对于 5D,30D,D200,D80 等等机器的外观甚至功能都能朗朗上口;
即使是同样身为底片机旗舰,EOS 1V 与 F6 电子功能之强大,操作之繁复相信也不用我多说.
初看 Leica R9 你可能会觉得平平无奇,甚至觉得这种老古董老掉牙的设计怎么还能存活到现在
或许这就是普遍认为德国人具有的务实价值观吧~ 以最简洁的设计达到使用者该有的需求!
Leica R9机背
机背照. 这里有另一个 LED 窗口. 将后盖打开有按钮可以选择 ISO,调整 EV,设定自拍时间等等
进阶功能. 当然啦,看着那个 Made in Germany 的字样,比起许多人在意的 MIJ,
更让我爽度直线上升!
机背打开,不折不扣的底片机! 不过我真的很想把它拆下来...因为可以换装某种东西上去
大白天的,还是不要做白日梦好了...
Leica R9继续外观
机身左右照各一张.
机底的电池室开关. 不同于日系机设计,Leica R9 的电池是把右手握把的前盖拿起来装在里头的.
最后,原厂附的背带细细的,看起来有点小家子气 在 ebay 上买了这条背带来用.
Leica R9配套镜头
初步把玩了机身,那么,也该来迎接我替 Leica R9 选的好伙伴了:28-90mm/f2.8-4.5 ASPH
既没有大光圈,也没有定光圈,为什么选这只焦段光圈值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的镜头呢?
我想对 Leica 有多点认识的朋友,自然了解这只镜头的优点吧.
由 www.leica-camera.us 下载的PDF,内有镜片结构图,各焦段 MTF 图等等技术数据,
我就不贴一堆规格图表了,留待让有兴趣的朋友自行参考.
注:图片背景为里根机场塔台.
附加PDF文件档: 200705/mobile01-696994f11e3638ebcfc568f70b4271f8.pdf
另外,这颗镜头仍然保持着由德国原厂生产,Made in Germany!
与 Zeiss 同样的,包装内有着品管人员的亲笔签名.
一个黑色软质的布桶,镜头正等待着大显身手的一刻.
由下到上依序排列着光圈环 (f2.8-f22),变焦环,与对焦环. 初握在手上,很沉,镜身冷冰冰的..
原厂公布数据,此镜重量 740 克.
将最上面的外盖拿起来,里面才是真正的镜头盖.
低调的 67mm 口径却拥有着两片身价不凡的非球面镜 ASPH,Leica 精心打造出这颗画质直逼定焦镜的
Vario-Elmarit-R 28-90mm/f2.8-4.5 ASPH! 同时,这也是镜身中唯一找的到 Leica 字样的地方.
Leica R9镜头欣赏
镜后的电子接点. 另外由于不是大光圈定焦镜,自然也就没有 f1.2 或 f1.4 的那种大镜头大眼睛.
如前面的镜身照片所示,焦段 50mm 时镜身是最短的,28mm 时则是最长的.
从 28mm 到 50mm 到 90mm 三张图片,各位有注意到吗,Leica 硬是在镜身内替镜头插入了一片
内建的遮光罩! 你可以把遮光罩拉出来用,也可以压回去不用,一点也不显眼,也不用担心遮光罩
占地方或忘了带. 个人很喜欢这种设计!
拿着铭镜在手上把玩,有什么体会? 变焦环紧紧的,但却能感觉出一丝齿轮咬合时滑行的顺畅感.
若从 28mm 一口气转到 90mm,则能在 50mm 时感觉出有个停顿点,似乎是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标准焦段!
至于对焦环,那种手感比变焦环更难形容~ 滑滑的,油油的,但偏偏不会让你觉得松松垮垮的.
我比较想把整只镜头把玩在手上的感觉,称做是一种工艺技术..在电子化,自动化滥觞的现代,仍然坚持
手工质量的 Leica 工艺技术!
Leica R9连上镜头
将机身上的保护盖取下,在朝阳下闪闪发光的 R 接环与清晰可见的反光镜.
当机身遇上镜头,在波多马克河畔,终于跟我的新伙伴见面了!
同时,这篇开箱分享也即将告一段落. 我相信,这个新伙伴会陪我很久很久,会陪我去许多地方,
也会纪录下宝宝的成长历程,甚至在他长大后交给他~
Leica R9欣赏总结
在数字狂潮下,我毅然跳脱了对电子性能的追求,逃离了 CCD/CMOS/噪声的无止尽大战..
不再回头望所谓的 DSLR 或红圈镜金线镜...因为它本身就是王者,传承着 Leica SLR 旗舰的地位.
它是 Leica R9 + 28-90mm/f2.8-4.5 ASPH
后记:
文末感谢 Panasonic FZ-30 为本篇开箱文所作的拍摄. 为什么用它? 很简单,因为它有近拍功能,
在大太阳底下 ISO 80 的成相质量非常不错! 只不过回来才发现居然相片中央有一个大尘点,真它XX的
挂着 Leica 认证的镜头,也不枉替真真正正的老大哥留下开箱身影.
Leica 不是神话,本站有相关文章讨论过,Leica 的售价也不时被提及..
但不容否认,Leica 对光学质量的要求,对玻璃原料的选择,乃至于镀膜,都有值得日系厂商互相观摩之处.
我很清楚的知道,拿着 Leica 不会变大师,拿着神镜也不会变 XX 奖得主.
选择 R9,选择底片机,说摄影创作太沉重我也担当不起...不如说是收藏吧!
就当成是一个对摄影有些许兴趣的人,在主客观环境,经济条件都允许的情形下,一圆 Leica 梦吧!
我的梦想,真的起飞了!
试用了两个小时,感觉出新朋友有二个缺点:
1. 整部机器的造型,特别是右手握把的部份,很明显并不如日系机种来的舒服好握,造型上不是很符合人体
工学.而且可能东方人手掌较小吧,总觉得食指必须伸比较长才能按的到快门钮
2. 镜头的光圈环档次有点太密集,一档一档间隙有点小,稍用力就会转很多档.
上述两个缺点,希望可以藉由日后的使用逐渐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