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归来 魔法开始在中国施展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7-03 12:4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四页

这是一次访谈中与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骏的对话。透过简单的对白,或许可以更多的感到Google几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记者:研发除了在主流的搜索之外,其它一些相关的延伸其它产品上呢?

刘骏:如果我们人员比较宽裕了,我们就会去投。

记者:现在人员比较紧张,所以用在核心的搜索是吗?

刘骏:对,你有100件事情要做,你就只能做10样最重要的事情,而我们重点就是在搜索,因为搜索是谷歌最核心的竞争力。

记者:你们会增加多少人?

刘骏:工程师几乎翻一倍。

记者:现在大概有多少人?

刘骏:100人左右。不过我们有一个好处,我们有一些可以全球共享的技术,不是说我们所有的引擎都是一两百个人,我们一般希望一些技术能够共用,我们也向全球提供很好的技术。

记者:看搜索本身的页面,相比百度来说,可能谷歌在页面数量上和新闻的反应速度上还是会稍微慢一点,数量上稍微少一点,对于中国很多网友来说,他们还是希望第一时间有很大的数量。

刘骏:我们这个是比较客观的数据,我们希望这个数据是真实反映的,我们的覆盖率其实是很大的,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我们的数据量是最大的,而且不光是绝对覆盖大,更重要的是覆盖有用的东西。其实这个是很多人所忽视的,你说这个数据几百万,搜一个词我给你几百万,你真的会看几百万个吗?真正对你有用的有多少个?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是真正的覆盖,而不是覆盖很多垃圾。不过,最后数量上我们也是有很大的,而且我们希望这个数据是真实地反应。

今年主服务器会挪到中国本地来吗?

刘骏:其实我们一直在做,网络在不断地调整。

后记

Google是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企业,它的伟大不亚于英特尔的8086,不亚于微软的Windows,也许Google的伟大还要超越了它们。因为Google的出现人们改变了信息的获取方式。作为一家企业Google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获得运作上的成功。

但是当Google来到中国时,情况全大不相同。尽管Google在中国也有着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但是在其最核心的网页搜索上Google却并未赢得与之相应的用户量。究竟是什么制约了Google在中国的发展?

先期产品上投入不足与性能的落后确实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在中国的操盘策略。首先它是迟来者,当百度已经在中国不舍好自己的网络,让广大的中国人民都用上百度的时候,Google才真正的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后来者Google并没有展开大力度的营销,而有些忙不自信埋头苦干,这就让百度有了继续蔓延的时间。

即使在Google都成为产品落后于百度的2006年,依然有大量用户坚守着Google并认为Google才是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对于很用多户,他们不愿意尝试更新的方式(在两个工具差距并不很大的情况下),一旦他们开始上手,而后这个上手的工具成为他们的使用习惯后,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改变他们的这种习惯。

而百度正是在布局之初快速的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带来的更大的威胁是,这些习惯百度的用户,会把自己的习惯推荐给身边的好友,在不及做出任何对比的时候,这些新搜索引擎用户就被拉进了百度阵营,进而也成为了百度的习惯用户。没有一种营销比口口相传的力量更加可怕。

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改变中国用户对于百度的习惯。如果Google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赢得人们的倾慕,也依然不能解决最为实际的问题。

当Google推出输入法的时候,业界看到了Google争取用户的希望,当Google推出生活搜索和金融搜索后,这种希望的大门变得更加的清晰。虽然他们并不是核心的页面搜索。但是通过这些使用的工具,通过有效的引导,它将使得部分Google FANS转化为Google的用户。只有当他们使用到Google的页面搜索,他们才有可能走出百度的习惯。

而在只有上述情况发生,Google对于网页搜索质量的提高才有着更加切实的意义。于此同时Google的高层们也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开始了自我的宣传,开始对于百度用户的“侵蚀”,开始加大对于那些尚没有成为百度化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渗透。虽然这仅仅是个开始,虽然成效还不得而知,但是Google的举措让人们看到了Google在中国的希望。

一个全新的Google回来了,也许它本就没有走远,只是一直在心中酝酿。这个包含着世界互联网最为精华基因的国际企业,必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才可以征服欧美的搜索用户。在过去的一年它的精华和魔力还没有被真实的展现。但在2007年的夏天人们似乎感觉到Google将要在中国施展魔法了……

文/王恩斌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 上一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