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高考走下神坛 70万人报名考试录取率1%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河南省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就超过了70万,占到全国700万考生的十分之一,考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而当年河南省的招生计划只有7000人,录取比例达到1∶100,堪称“百里挑一”。 “当时由于河南省考生的成绩实在出色,经省委报请教育部批准,最后录取名额又增加了2000多人。”郑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原郑州市高招办)宣传科吴长明回忆说。 “三年的招生,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全国人才匮乏的局面得到了初步缓解,高等人才的培养机制恢复正常。从1980年开始,高考的招生对象渐渐回落到了高中应届毕业生身上。”吴长明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录取率10% 上世纪80年代,对全国成千上万的农村娃来说,考上大学是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端泥饭碗还是铁饭碗,全在高考一博。”一高中教师说。 残酷首先体现在高考预选制度上。郑州市从事30多年高中教学的张树培老师说,1982年5月起,想参加当年高考的考生,必须先报名参加预选考试,如果落选,将不具备高考的资格,提前“出局”。预选制度一直保留到了1986年。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河南高考的录取比例仍不足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学招录中本地生源占主要比重,河南高校少、考生多,所以河南考生特别苦。”吴长明说。 花钱上大学,自己找工作,录取率50%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大学难仍是高考最突出的问题。没想到其后的几年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1995年,国务院宣布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 正是这项带来今天教育产业化、扩招等诸多产物的“并轨”制度,打破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但也从此使中国千万家庭陷入新的苦恼。 1996年起,所有高等院校全部实行并轨,取代了以往“统招统分”的历史。吴长明记得那一时期河南的“并轨”政策解读为“自己花钱上大学,毕业自己找工作”,被广为宣传。 1999年大扩招开始了。那年郑州大学正式兼并了河南医科大学和郑州工业大学两所高校,并申请成为全国“211工程”,与此同时,容纳上万学子的郑大新校区落成。 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感触最深的还是学费的上涨。 郑大文学院的教师韩卫斌是郑大中文系97届学生,“刚好赶上了高校第一年全面并轨”。韩卫斌回忆说,他上大学那年,交的学费是1600元/年。而到了2007年,郑州大学本科专业的学费为3400~6000元/年不等。从并轨前的每年500元~600元至今,学费上涨近10倍。 教育学者杨东平分析:“并轨加上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入产业化道路,由此造成大学学费的连年上涨,又直接带来了高校贫困生的大规模增加。” 时间段:2000~2007年高校自主招生,学生机会更多 “高考走过30年,今天上大学变得容易多了。随着今后民办高校的增多、逐步放开的公办高校自主招生,以及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让孩子们比过去有了更多的选择。而高校的逐步完全自主招生将是我国高考改革的趋势。”吴长明说。 去年三成大学生没找到工作 据报道,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 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2006年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也就是说,有30%的应届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没有找到工作。 现状 目前最缺的是中等技术人才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需要的人才不是大学生,而是中等技术人才,包括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和其他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劳动者。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人才缺口已达1000万。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中专、技校毕业的学生却比较抢手。 观点 为什么要上大学 在今天的城市里,家长们其实可选择的余地更小,农村孩子考不上大学还可以从自然、周围环境中找到出路,城市里,孩子没有上大学,他的就业基础就非常脆弱,他会去做保姆或保安这种工作吗? ——北京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所钱民辉教授 当一个社会,在高考的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时,比如在美国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会出现以下的变化:第一,在考大学考生报志愿时,不再拿分数作为最高的选择原则,而是选择自己更喜欢、更适合的专业,要高于选择更合适自己分数的学校;第二,不愿意接受太高的学历教育、甚至放弃上大学的人会增多,不会像在中国,有这么多的本科生一定要读研究生;第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每个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而在中国,那似乎是低人一等的学历。 ——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康健 我们这个社会中一代人普遍有种挫折感。当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时,就把人生的期望转到了孩子的身上。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我女儿的理想是当妈妈,我就让她做个好妈妈。—— 一位家长(作 者:张婷 吴波) 相关链接 “5年内再扩招438万人”说法严重失实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的“5年内中国大学将再扩招438万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6日表示,该报道严重失实。 该负责人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适当控制普通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2007年普通本专科计划招生567万人,比上年增长5%左右。今后几年招生增长幅度将维持在3%~5%之间,而非扩大招生438万人。 2006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1739万人,由于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将低于当年招生人数,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将会继续增加,预计到2010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0万人,比2005年增加438万人 | |
来源:职场网
网友评论